題圖 / 刺客信條:王朝
一次有效的本土化內容嘗試
由許先哲、張肖創作的《刺客信條》首部中國背景題材漫畫連載近兩年,在前不久迎來了大結局。
自2018年漫畫項目開始籌備、並在2020年ChinaJoy正式公布以來,這部名為《刺客信條:王朝》的作品引發了諸多討論。有玩家擔心《刺客信條》的內核能否與中國文化相融合,有人猜測育碧會不會藉此機會打造中國背景的3A大作,隨著作品完結,此前討論議題的答案也已塵埃落定。
儘管《刺客信條:王朝》漫畫的討論仍多集中在遊戲玩家、作者粉絲、歷史愛好者中,當下玩家對於中國背景的《刺客信條》遊戲正作也未報期望,但育碧似乎找到了故事落地的「捷徑」。《刺客信條:王朝》也時刻面臨讀者的審視,無論收穫的是認可還是質疑,之於《刺客信條》IP而言,此次漫畫對中國本土化內容的試水無疑是有成效的。
隨處可見的遊戲元素
作為《刺客信條》衍生原創內容,遊戲元素自然貫穿《刺客信條:王朝》的始終。漫畫開篇打出了「萬物皆虛,萬事皆允」的核心口號,主角李萼信奉的「絕不傷及無辜、絕不暴露行蹤、絕不背叛結社」三大信條,同樣與遊戲設定息息相關。李萼頭戴《刺客信條》標誌性的兜帽,在讀者「這打扮在唐朝反而更顯眼」的質疑聲中,見證了安史之亂的歷史節點。
隨著劇情深入發展,《刺客信條》遊戲元素依然存在感十足。比如李萼潛入烽火台打探敵情,卻因「算漏了一個人、算漏兩個、三個」最終正面迎戰的情節,讓一眾遊戲玩家直呼這波「開無雙」很真實;再比如從房檐跳至草垛躲避追兵的做法,也是眾多玩家熟悉的操作;李萼落入王承業的陷阱被關押,從失去好友的痛苦自責到重新振作,越獄時李萼從莊嚴的佛像處張開雙臂一躍而下,則令玩家們感嘆「信仰之躍」的衝擊力。
或許在普通漫畫讀者看來,以上內容只是主線劇情發展需要,玩家們卻能心領神會,並以遊戲元素進行回應。不少人便樂於在評論和彈幕中模擬發布任務,諸如前往烽火台解鎖鳥瞰點、完美同步條件「不要被發現」等,總能引得玩家與其一同玩梗。
這些能夠讓玩家默契感應的遊戲「彩蛋」,其實僅停留在較為淺顯的設定層面,而那些需要讀者持續了解的深層內容,即作品想要傳達的思想精神,其實是粉絲們更為關心的部分。針對漫畫連載前許多玩家擔心的「中國文化與西式內核碰撞」問題,這部漫畫討巧地找到了易被國人接受的切入點——歷史和武俠。
試圖依靠歷史與武俠落地的「中國刺客」
其實在許多玩家眼裡,作品中融入歷史元素,本就是《刺客信條》系列遊戲中古代故事線的優勢之一。
《刺客信條》每部作品所處歷史背景和主角身份並不相同,登場角色心中都有各自的立場和堅持:《刺客信條3》里的康納·肯威經歷了美國革命,與華盛頓和班傑明·富蘭克林均有交往;《刺客信條4:黑旗》主角愛德華·肯維曾是一名海盜,原型參考了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玩家還能跟隨《刺客信條:英靈殿》的維京戰士艾沃爾,探索處於「黑暗時代」的英格蘭;《刺客信條:大革命》的亞諾·多里安,則見證了18世紀末期法國巴黎極具影響力的歷史事件……
既定發生的史實不會改變,未經記載的部分則盡情發揮腦洞。真實與想像的結合,將玩家置身歷史情景,也更容易代入角色歷程。
在「歷史縫隙中架空」是《刺客信條》的獨有魅力,於講述「中國刺客」故事而言卻是難題。正如《刺客信條:王朝》連載前期玩家討論的那樣:在世界各大文明古國中,中國崇尚「以史為鑑」,向來重視歷史記載,也就意味著可供「魔改」的空間大幅縮小。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漫畫《刺客信條:王朝》將背景設置在唐代是有跡可循的。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大巔峰,又是與世界其他文明結合緊密的時代,西式《刺客信條》世界觀的融入更為自然;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的落差,足以讓劇情發展扣人心弦。
那麼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如何安放一位原創的「刺客」主角?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面對平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叛亂,各路忠義之士均能對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此等環境下,黑暗中遊走的刺客似乎也能以架空的形式加入故事,且不被載入史冊。
實際上,《刺客信條:王朝》主角李萼歷史上確有其人,《資治通鑑》中曾記錄下他「勸諫並助力顏真卿平叛」的事跡,在漫畫里,李萼是西域擴張戰爭中被刺客組織所救、生還歸唐的士兵。
如果說以往的《刺客信條》遊戲是借騎士聖殿和刺客兄弟會的衝突,探討秩序、自由的不同立場,可能很難將主角歸為好人和壞人,那麼《刺客信條:王朝》的刺客李萼,卻可以確定是心懷正義的。
像李萼這樣目標純粹且心繫萬民的刺客,歷史中並不多見。刺客作為中國古老的行業之一,其行事動機或許是「士為知己者死」,也有人出於仇恨、名利、政治等各類原因展開刺殺活動。因此與其說《刺客信條:王朝》的李萼是歷史傳統意義上的刺客,不如說他是立志濟世、游離在秩序之外的隱匿俠士。這樣的調整與《刺客信條》IP本身也能夠更好地契合,鑒於《刺客信條:王朝》的時間線在中國刺客兄弟會建立之前,所以李萼的使命成了建立組織前身「無形者」。
《刺客信條:王朝》以李萼為線,串聯起眾多真實的歷史人物形象。安祿山野心勃勃、暴躁易怒;右相楊國忠地位顯赫,行動卻極重私慾;唐玄宗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做出了許多失誤決策,但知曉安祿山兵變時,仍能看出帝王的謀略與果決;儘管戲份不多,讀者也能感受到楊玉環的華美端莊,對她的死亡感到唏噓;爽朗豪邁,自由不羈的李白,在漫畫中見證了主角為目標所做的一切努力……
其中花費最多筆墨的,要數與李萼互相欣賞、志同道合的摯友顏季名,及其父顏杲卿。即便讀者對這對顏家父子的名字感到陌生,但一定知曉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這裡的「侄」便指的是顏季名。
顏真卿所書內容追敘了顏杲卿父子於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的經歷。歷史早已註定,《刺客信條:王朝》中的李萼也無法力挽狂瀾,最終顏家父子在未求得援軍的高壓下選擇取義成仁,了解真相後李萼的悲憤之情也感染到不少讀者,紛紛在評論區、社交平台寫下自己對此段情節的評價,感慨歷史洪流不可抗拒所帶來的無力感。
在最終話李萼刺殺安祿山的情節中,患有眼疾的安祿山情急下猜測來者身份,想起了自己曾經殺害的忠義之士,當他再度回憶起顏杲卿,難得顯露出幾分驚慌。伴隨著李萼堅定果決的出手,安祿山由白骨鋪就的霸業之路走到盡頭,整個故事也即將告一段落。最後的尾聲,作者詳細刻畫了顏真卿寫下《祭侄文稿》的場景,畫面配合塗改增多、越發潦草的文字,也邀請讀者一同感受人物的思念、憤怒和悲痛。
漫畫對歷史進行了藝術加工,呈現人性的拙劣與閃光之處時均有所取捨。創作者許先哲在後記里表示,個人經歷艱難時刻的所思所感,不經意間會加入到創作中與角色共振。想必這也是《刺客信條:王朝》能有限篇幅下,戰鬥場景極富張力的同時,將各個角色塑造立體,抓住中國讀者心緒的原因。
除了對內容本身的評價、討論外,讀者自發聯想唐傳奇小說《刺客聶隱娘》《紅線傳》,以及歷史史實/傳聞所講述的其他角色故事,也足以證明中國粉絲「入戲」有多深。
例如唐玄宗及太子逃離長安,在馬嵬驛遭遇兵變,將宰相楊國忠一箭射落下馬的不是暗中觀察的李萼,而是一位普通士兵。漫畫沒有介紹此人,評論區卻表示這位「開團壯士」叫「張小敬」,因為在姚汝能著《開元天寶遺事安祿山事跡》中記載:「騎士張小敬先射國忠落馬。」
更多讀者則是在腦內將漫畫與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展開了聯動。而且有趣的是,《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前身來自作者回答的知乎問題:「如果你來給《刺客信條》寫劇情,你會把背景設定在哪裡?」劇集播出後,更有不少觀眾在二次創作中談及《刺客信條》。
不難感受到,中國的思想文化與高人氣海外遊戲IP的碰撞,是年輕網友喜聞樂見的。此類作品既有真實歷史的厚重感,又有虛構作品的魅力,而今讀者對《刺客信條:王朝》的種種反饋亦是源於此處。
育碧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探索
歷史、武俠元素的融合,雖然使得文娛創作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理想,卻也悄然增加了漫畫的硬核程度,提升了閱讀門檻。登場角色的許多台詞直接沿用史料內容,而非清楚易懂的白話文;許多篇章末尾阿倍仲麻呂的信件雖在梳理線索,龐大的文字量導致不少讀者表示「不想讀」。
目前《刺客信條:王朝》在評論區,活躍讀者多由遊戲玩家、漫畫作者粉絲、歷史愛好者組成。不過,時不時會有漫畫作者粉絲詢問《鏢人》什麼時候更新,等更新時間太久,以至於自己兩部作品劇情「記混了」;部分歷史愛好者則對老將哥舒翰經歷的一筆帶過感到遺憾,或認為唐玄宗、楊貴妃,本應該有更多值得深挖的細節。如前文所提及,遊戲玩家則沉迷玩梗的快樂,某種層面也是在抒發對《刺客信條》IP的熱愛。
現在看來,連載兩年、四十多話迅速完結的漫畫《刺客信條:王朝》,僅僅是《刺客信條》IP打造中國內容的又一次探路。
《刺客信條》IP背後的育碧,是法國老牌遊戲公司,早在1996年便在中國成立了上海工作室,2008年第二家本土工作室落地成都。育碧探索中國市場已經二十多年,早年育碧中國的主要業務為遊戲代理,後續則開始培養遊戲人才、參與遊戲開發。數年來,育碧一直在探索旗下作品與中國元素的融合,包括《榮耀戰魂》加入武林陣營的中國英雄;《渡神紀:芬尼斯崛起》推出中國題材的DLC;育碧成都工作室開發的家庭派對休閒遊戲《瘋狂兔子:奇遇派對》以《西遊記》為主題元素;《舞力全開》收錄的華語歌曲等等。
育碧旗下多個遊戲IP,逐漸重視並融入中國文化元素。然而,國內的玩家們最為期盼且討論度最高的,還是中國背景的《刺客信條》遊戲正作。
或許是礙於政策、市場等多方因素,近年來育碧不得不做出除正作之外的系列舉動,將《刺客信條》IP內核傳遞給中國用戶。早在2011年,動畫短片《刺客信條:餘燼》中便現了來自中國的女刺客少芸,2015年,育碧以該角色為主角,發行了橫版動作遊戲《刺客信條編年史:中國》,遭到許多國內玩家吐槽「西方人眼裡的中國風」。但後續燕壘生基於少芸設定創作的官方小說《刺客信條:大明風雲》,卻獲得了許多玩家的喜愛,官方還推出了同名有聲書。直到現在,育碧聯合本土創作者打造的官方小說、漫畫等內容,已然形成了一定的中國故事脈絡。
至少《刺客信條:王朝》比起當年的《刺客信條編年史:中國》,國內粉絲們的代入感的確加強了。今年2月,《刺客信條:王朝》漫畫數字版在中國地區的所有線上平台的總閱讀量已突破 10 億。在近期育碧中國官博發布的《刺客信條》15周年活動歷代紀念視頻中,《刺客信條:王朝》的片段赫然在列。這部官方漫畫,已經收穫了不少玩家的認可,但或許對於育碧而言,如何才能讓作品與IP觸及更多國內潛在受眾,仍是需要持續思考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