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慘烈的汽車市場中,一款產品力再出色的車型,如果沒有合適的價格、優秀的營銷策略,很可能就成為炮灰。也就是說,營銷力跟產品力同樣重要。
今年國內汽車市場最後一個大型車展——廣州國際車展在11月17日開幕。本屆車展展會規模達22萬平方米,共有全球首發車59台,其中跨國公司首發車 8 台;概念車20台,其中國際品牌展車9 台;新能源車469台,其中國外品牌展車119台。
這些龐大的數據意味著,即使車展是個大型聚光燈,一款新車要獲得流量也並非易事,想在宣傳上實現「遙遙領先」,那就得有營銷奇招。
「遙遙領先」成為熱詞
在本屆車展上,「遙遙領先」成為一個熱詞。一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余承東現身廣州車展鴻蒙智行展台的視頻廣為流傳,從視頻來看,華為余承東出現在展台後,現場有不少人高呼「遙遙領先」。對於新車智界S7,他非常自信地表示:「所有的技術都是最新的,至少領先業界一代以上。」毫無疑問,這話為智界S7帶來了不少流量,新車究竟領先哪些車型一代以上?這也引起了業界的討論與爭辯。
大咖在車展現場留意到,除了華為外,其他車企領導人在介紹新車時也開始使用「遙遙領先」一詞來突出自家車型的特點。「遙遙領先」甚至出現了升級版。奇瑞旗下星途的新車星紀元ES公布預售時,高調宣布「全系標配空懸+CDC」、「提供整車終身質保」、「900km+超長續航版本30W內」、「一萬元增換購專屬補貼」等四方面「沒有同行」,不知道這種自信能換來多少銷量呢?
「曬訂單」成潮流
銷量是衡量一款車型暢銷程度的最直觀形式,但是銷量的統計需要時間,當然,對車企來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它們便使用訂單數據來宣傳。
曬訂單成為本屆車展的潮流,多款新車公布預售價或者售價後,就持續公布訂單情況。比如極氪007在本屆車展上開啟預售,預售價格22.49萬元起,車企隨後宣布,12小時預訂量突破15609輛。而理想首款MPV MEGA表示售價在60萬元內,1小時42分訂單量就突破10000輛,這是令人感嘆的數據。如果這些用戶最後都付款購車,那麼這兩款車應該會成為車企的銷量擔當。
當然,預售訂單跟實際訂單還是有差別的,很多車企都承諾訂金可以退,因此一款新車能否成為細分市場的爆款,得等該車上市一段時間後,大家根據實際銷量才能做出準確判斷。
製造話題爭流量
如果車企覺得不適合、或者無法使用「遙遙領先」之類的詞語進行宣傳轟炸,也覺得本屆車展並非曬數據的最佳時間,那通過製造話題,也能引起討論,從而獲得流量與關注。
車展期間,大咖在朋友圈就看到了同行對「看車是車,看車不是車,看車還是車」的討論。這句高深莫測的話是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唐仕凱,在車展前夕的科技創新日上用中文說出來的,老外高層飆出這樣富有東方禪機的語言,這事自然有話題。但有資深老記公開表示聽後「好暈啊」,不知道有多少個媒體人看到這話時,能衝著唐仕凱發出會心一笑呢?
而沃爾沃在車展現場推介其新車EM90時,找的准車主身份也很有話題性:一位五個孩子的爸爸!毫無疑問,這樣的家庭走到哪裡都會有人豎起大拇指點贊。大家應該也會相信,他們家選擇的車型會有充裕的駕乘空間。在這一點上,沃爾沃的出發點很好。
當然,多娃家庭對MPV的各種細膩配置有很高的要求,遺憾的是,沃爾沃EM90連中央通道這個很重要的配置都沒有,希望車企能彎腰聽聽家庭用戶的聲音,打造一輛能給他們帶來驚喜的MPV。
大咖點評
本屆車展可以稱得上是「史上最會造勢」的廣州車展,各大車企的流量之戰十分激烈,除了「王婆賣瓜」式自誇外,還有車企尋找機會內涵友商,從而激起討論。
當然,網際網路都是有記憶的,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始終會留下痕跡,一款車型能否成為爆品,一家車企是否達到「沒有同行」的境界,再過一段時間,數據自然就會說話。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