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長別開槍!敵我識別出問題,俄軍疑似擊落一架己方蘇25強擊機

2023-12-20     虹攝庫爾斯克

原標題:隊長別開槍!敵我識別出問題,俄軍疑似擊落一架己方蘇25強擊機

隊長別開槍!敵我識別出問題,俄軍疑似擊落一架己方蘇25強擊機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防務博客》報道,近日俄軍疑似擊落了一架飛越烏克蘭東部扎波羅熱地區的俄軍自己的蘇-25強擊機。克里姆林宮支持的媒體報道表明,這架蘇-25強擊機在進行對地支援作戰時墜毀,飛行員確認死亡。

而烏克蘭空軍司令米科拉·奧列什丘克通過社交媒體表示,這架蘇-25是被俄羅斯自己的防空系統擊落的,烏軍並未開火。

如果上述情況屬實,則說明在扎波羅熱地區俄烏雙方戰況激烈,甚至犬牙交錯,對於空天軍執行近距離支援作戰任務的強擊機來說,不僅要防備敵方的對空火力,也要警惕那些緊張的己方士兵錯誤進行敵我識別,而對自己的強擊機開火。

圖片:蘇-25「蛙足」強擊機。

俄烏戰場上的敵我識別一直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俄軍經常在自己的戰機、坦克上畫Z字進行敵我識別,這是最傳統但也是不可靠的敵我識別方式,一旦目視判斷錯誤,就有可能對己方戰車或飛機開火。

之所以出現這麼多的敵我識別問題,主要原因是俄烏雙方都脫胎於蘇軍,使用的絕大多數空中、地面裝備都是同一系列,要通過目視去判斷哪架飛機是烏克蘭的,哪架飛機是俄羅斯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寄希望於敵我識別裝置。

圖片:裝有敵我識別天線的「毒刺」肩扛式防空飛彈。

敵我識別系統一般都屬於國家高度機密。

根據裝載位置和識別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地面識別系統、機載識別系統、艦載識別系統等。

以雷達敵我識別系統為例,是由詢問機和應答機兩部分組成,通過問與答的方式,獲得識別信息。當雷達發現目標後,即控制詢問機向目標發出一組密碼詢問信號。如屬己方(或友方)目標,目標上的應答機對詢問信號進行解碼,然後自動發回密碼應答信號。詢問機對應答信號進行解碼後,輸出一個識別標誌給雷達顯示器,與該目標回波一起顯示出來,從而確認為己方目標。

如屬敵方目標或非合作目標(指沒有裝本系統應答機的目標),則解不出密碼,雷達顯示器上只有目標回波而沒有識別標誌。

圖片:敵我識別系統運作基本原理。

然而,敵我識別系統也不代表就萬無一失,如果己方飛機沒有開應答器,如果此時處於複雜電磁干擾環境,甚至也有可能發射飛彈的士兵沒有開敵我識別器就開火了,等等原因都有可能導致誤傷事件。而且俄軍也知道自己的敵我識別系統不那麼可靠,因此才在載具上畫滿了用於識別的標誌。

其實,這些問題不是俄軍一家的問題,美國也曾經多次誤傷己方或友軍。

1994年4月,在伊拉克的禁飛區,2架美軍F-15戰鬥機誤擊兩架「黑鷹」直升機,只因為敵我識別後將其判為伊拉克的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導致26名美軍死亡。

圖片:F-16戰鬥機上的敵我識別天線(IFF)

2003年3月23日,美軍「愛國者」防空飛彈擊落了在伊拉克和科威特邊界飛行的1架英國皇家空軍「狂風」戰鬥機,2名飛行員喪生。

3月24日,美國空軍1架F-16CJ「野鼬鼠」反輻射戰鬥機在返航時發現自己被「愛國者」飛彈的制導雷達跟蹤並鎖定,為了防止自己被擊落,飛行員迅速發射1枚AGM-88反輻射飛彈,把「愛國者」系統的雷達炸毀。

4月2日,「愛國者」飛彈又將在伊拉克中部卡爾巴拉執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的1架美國海軍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擊落,造成一名飛行員喪生。

可見在戰場上,敵我識別問題真的是要命的!

圖片:執行低空近距離支援作戰任務的蘇-25強擊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6338d20967513236330643c4a0baf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