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耳機正在消失

2023-03-15     成都Big榜

原標題:有線耳機正在消失

有線耳機正在成為時代的眼淚。

以前坐地鐵,找一個靠窗的角落,慢條斯理拆耳機線,伴隨著插頭精準卡入孔槽,有一種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的感覺。

然而現在,無線耳機都聽完兩首歌了,有線耳機還在拆線。

有線耳機確實在消失,放眼公交地鐵,每一個人都塞著無線耳機,偶爾鑽進一個電梯,手機也會彈出,「不是你的airpods」。

人生第一次見無線耳機,以為是司機專屬,為了方便接電話而設計,結果現在,覆蓋面大到連廣場舞的嬢嬢都用的無線耳機。

也不怪有人說土,有線耳機確實在科技的快速襯托下,有點無所適從。

在某寶搜索「耳機」,會出現很多種選擇,但很遺憾,有線耳機是最後一種,藏在螢幕的外面,尤其3.5mm口徑的更少。

以前覺得買無線耳機的都是有錢人,結果現在五十塊都能裝有錢人。

不過,依然有人堅持用有線耳機,理由眾說紛紜,甚至專門買來保護繩把有線耳機纏住,一點不認為老土,恰好是復古的潮流。

第一次接觸耳機,應該是復讀機的配對,一副黑色的廉價耳機,線面凹凸不平,耳機上用膠水糊著海綿,然後懸掛在耳朵上。

但以前沒有什麼講究,能發出聲音,哪怕有電流經過,也已經心滿意足。

千禧年磁帶盛行,港台流行音樂井噴,每一個同學都用學英語的藉口,購入復讀機,實際上轉頭,就播放一首周杰倫。

播放英語聽力的時候音量開滿,給父母一個台階,聽歌的時候就順出耳機。

橫空出世的mp3,像下了一場粉紅色的雨,繼續沿用學英語的套路,父母偶爾會突擊檢查,迅速用一首艾薇兒證明自己。

mp3的耳機在縮小,從掛式變成耳塞,但依然蒙了一層防塵罩。

以前少有人家裡有電腦,下載歌曲是個問題,於是就往音像店跑,以前叫「拷歌」,老闆的庫里有海量音樂,你只需要把歌手的名字寫給他。

老闆偶爾還會友情贈送你一些,譬如《香水有毒》《豬之歌》《求佛》,必須把內存塞滿。

讀書時候必用的兩個配件,一個是萬能充,一個就是耳機。

白天上課要聽,把線穿到袖子裡,從袖口拎出一個耳機頭,然後捂住臉,只有單耳享受,但偷來的時光非常快樂。

晚上發完曖昧簡訊,也要聽上一曲,但是黑夜中根本捋不開有線耳機。

那個時候有多愛聽歌,就連張含韻的歌詞都寫,「耳朵里塞著小喇叭,躲在被窩裡看漫畫」,切換頻道,只需要一副有線耳機。

後來,手機專門設置耳機孔,甚至有專門的音樂手機推出。

宋慧喬的廣告,達浪達浪達浪一直達浪,她就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有線耳機穿過頭髮,清純文藝撲面而來,男女老少看了都心動。

有線耳機容易打結,但每一次拆解的過程,就會在心裡盤算先聽哪一首。

像聽診器一樣掛在耳朵,真的可以讓自己安靜下來,年少時候的金鐘罩,哪怕沒有播放音樂,也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

尤其,雨天坐上公交車,配上自己的帽衫,想像自己在拍MV。

高潮是ipod降臨,五顏六色的都市男女在螢幕里舞動,看不到商品的樣子,但是在黑色的剪影下,有一根白色的線晃動洋溢。

感染的張力,主打一個情緒共鳴,有線耳機原來一樣可以炫酷潮流。

自此,有線耳機的理想模樣基本定型,統一成白色,扁形的線變成有質感的圓棍,乾淨圓潤的形狀貼合耳廓,音量鍵在線上調節。

巔峰時期是每個人的有線耳機都一模一樣,以至於隨時會因為拿錯而吵架。

有線耳機有缺點,發黃變舊,每一次背斜挎包過地鐵的時候,非常的狼狽不堪,或者想起身干點活,突然被有線耳機拽回來。

但是,為什麼捨不得丟有線耳機,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無線耳機昂貴。

無線耳機確實解決了個別煩惱,聽歌沒有束縛,但少了一點靈魂,音樂纖維完全輸入耳朵里的感覺,無線耳機做不到。

室友@一駿 是寢室第一個入手airpods的人,「每個人都喊我跳一下看掉不掉」。

每一次取出無線耳機,就像張飛拿繡花針,放進耳朵還要壓兩下。有線耳機要掉就是一起掉,但是無線耳機掉一隻就很痛苦。

豆瓣上有專門的無線耳機相親角,但@二毛 找到了另一隻也無法配對。

我問@土豆兒 為什麼堅持有線耳機,她說,「因為有安全感」。

具體安全在哪裡,「可以保護手機」,設想一個手機突然垂直落地,如果剛好有線耳機連接,會起到一個緩衝作用。

如果有賊娃子摸手機,會多一個步驟,歌曲一停就可以抓人。

寢室里看一些不幹凈的東西,應該沒有人敢相信無線耳機,萬一突然斷開多尷尬。不管是線上會議,還是全民K歌,有線耳機就是第一梯隊。

主打一個便宜耐造,丟了不可惜,放在洗衣機里攪拌依然可以聽。

大學生@碟 說,只要英語四六級還在考,有線耳機就不會消失。

戴無線耳機,依然會有人跟你說話,但是戴有線耳機,可能真的在發瘋,沒人敢靠近,有線耳機才是孫悟空給唐僧畫的圈。

主要無線耳機,充電很煩,打著遊戲,隨時一個嘟嘟嘟低電量報警。

蘋果手機現在沒有充電孔就算了,連充電器也不送,造成的後果就是,每天晚上手機、平板、airpods依次排隊充電。

以前還可以邊充電邊插有線耳機,現在耳機孔都給你直接封掉。

有線耳機主打就是一個氛圍,往書上一放就很文藝,搭在圍巾上面,非常的減齡,甩在電腦鍵盤上,有一種專業的感覺。

如果沒有有線耳機,李子維根本見不到黃雨萱,而願意分你一半耳機的人,在座位上拉拉扯扯,才是有濾鏡的青春。

有線耳機正在成為小眾,小眾到整屋上下根本摸不出一副有線耳機。

隨著科技的發展,有線耳機固然會被替代,但從情感記憶上講,有線耳機就承載了無數人的青春,甚至第一次打開了聽覺感官。

本質上,有線耳機是鼻祖,也是最單純純粹的那一個出發點。

無線耳機運用的場景很多,但都沒有指代性,反而是有線耳機一連接,會有一種掌控力,不管聽歌還是看劇,都會變得專注。

所以,為了保留這一種儀式感,希望有線耳機永遠不要淘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358756dfa50ed1179deb5297bbc0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