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大城市買車,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拿上海舉例,一個燃油車的牌照就要拍出接近10萬元的天價,也就是說你預算20萬元買車,或許最後只能買個10萬元的燃油車了。不過好在上海的「綠牌」是免費發放的,因此大批用戶將購車目光轉移到了新能源汽車上。不過就在12月15日,上海市發布了《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2024版,新規雖然依舊保留了「綠牌」免費發放的大方向,不過在申請條件變得愈發嚴格。
隨著上海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突破500萬台,整體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接近50%,過去限制燃油車牌照更多的是考慮環境污染問題,而如今城市擁堵問題變得更為迫在眉睫。鑒於此,上海「綠牌」政策將會持續收緊,這次的新規對於新上海人和增購人群購買新能源汽車影響尤為明顯,甚至導致在臨近窗口期這段時間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了一車難求的現象。
「綠牌」政策持續收緊
這次上海全新的2024版「綠牌」申請實施辦法相對於之前老版的規定主要在3個方面有所變化。
首先就是對新上海人,也就是持有《上海市居住證》的來滬人員申購新能源汽車牌照進行了政策收緊。之前的政策要求是申請之日前24個月內累計繳納社會保險或者個人所得稅滿12個月,現如今改為了申請之日前36個月在本市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或者個人所得稅。之前2年內只要交滿1年的社保或個稅,現在卻要求連續3年繳納社保或個稅,光這一條就讓很多新上海人失去了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資格。
其次就是對於增購用戶影響嚴重。之前的政策要求新能源「綠牌」申請人的個人名下沒有使用本市專用牌照額度登記的新能源汽車,現如今的要去改為申請人名下既「無使用本市專用牌照額度登記的新能源汽車」,也「無非營業性客車額度證明」,還「無使用非營業性客車額度註冊登記的機動車(不含摩托車)」。換句話說,之前只要申請人名下沒有新能源汽車就可以申領「綠牌」,現在申請人名下必須要沒有必須沒有非營運性質的汽車才可以申請「綠牌」,有油車了就沒法繼續申領「綠牌」,這對於想要增購新能源的用戶是非常大的限制條件。
最後就是對單位用戶申領新能源汽車牌照,在上一輪政策要求「信用狀況良好」基礎上,增加「在本市繳納的職工社會保險人數超過5人,或者單位自申請之日前1年在本市連續繳納稅收」的要求。這條政策的收緊極大的限制了「皮包公司」申領「綠牌」的可能性。
政策「窗口期」一車難求
這次2024版上海「綠牌」申領新規將在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行,因此目前距離新規實行還有將近2周的空窗期,由於目前上海「綠牌」提交審核需要5天左右的審核期,因此新規實行前的這幾天空窗期就成為了很多新上海人或增購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不能錯過的機會。
電話採訪了幾家位於上海的新能源汽車銷售中心,包括小鵬、哪吒、理想和蔚來等品牌在內,目前各家銷售中心都處於熱銷火爆的場景,根據銷售所說之前很多「等等族」用戶在新規發布之後就直接下定了購車的決心,為了能夠在1月1日新規實行前上牌提車,很多銷售中心的展車都被賣了出去。為了能夠在這短短2周空窗期內儘量提升銷量,目前很多新能源品牌將超過50%的產能都運抵了上海市場,想要趁著年底這波政策福利收割到一波黃金銷量。
過去一段時間,限制購車的原因大多都推給了尾氣污染上。不過隨著我國汽車總數的逐年提升,城市擁堵漸漸變得關注度更高,因此新能源汽車的牌照發放政策逐年收緊已經成為大趨勢。此外關於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的補貼也在逐年下滑,種種現象都表明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扶持或將會出現鬆動。不過好在汽車的新能源轉型已成為發展潮流,即使政策扶持出現鬆動,新能源也是汽車未來的發展大方向不會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