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過癮的隆冬旅行地,竟然在南方

2023-12-19     新周刊

原標題:最過癮的隆冬旅行地,竟然在南方

當冷空氣來臨,多少人開始盤算冬季旅行,在慣常的印象當中,北方似乎是最能提取出冬季關鍵詞的地方,殊不知,在北緯22度的廣西過冬,有著意想不到的風味。

12月9日,林俊傑一句「原來全中國最浪漫的人竟然在廣西」上了熱搜,把《浪漫血液》的歌詞即興改成了「在我身上流著浪漫廣西」,大螢幕也浮現出赭紅色的「浪漫廣西」字樣。

事實上,這個坐擁1595公里海岸線的省份有著豐富的浪漫資本,從海邊銀灘到山中霧凇,從落日漁村到梯田溫泉,在清冷的冬季打起熱騰騰的海鮮邊爐,風不會像刀子一樣直刮進胸口,南方充足的水汽也不會割裂乾燥的手掌。

獨屬於廣西的浪漫。(圖/圖蟲創意、視覺中國)

當人們開始熱衷於反季節旅行時,廣西早就在名單上了。

獨一份的過冬體驗,在海邊

青春電影的背景總設定在夏季海邊,明媚、淡藍、洶湧,當故事進行到冬季之後,筆墨變少了,冷色調的海似乎不免寂寥,除非,你真的抵達了南方的冬季之海,比如廣西潿洲島。

它沒有想像中那樣異常冷冽,也沒有落寞得失去色彩,冬日暖陽融進大片大片的海中央,紅白相間的石墩沿路往海的盡頭伸去,顏色各異的遮陽傘與躺椅排在沙灘上,它們就像不需要負責的美麗,沒有烈日需要遮擋,安靜擱置,即便在鏡頭裡仍可以窺見低飽和度的高級感。

傍晚時分的潿洲島。(圖/圖蟲創意、視覺中國)

往石螺口海岸走,青黑色岩石綴在海邊,影影綽綽地,爬滿了翠綠色青苔,如同軟綿綿的提拉米蘇,在冬季的清冷中生出一種暖意。扁平的仙人掌從石縫中鑽出,小刺在冷空氣中尤其明晰,人的意識也不由得清醒,像某一段即將結束又沁人心脾的電影。

或者,踩進如絲綢般的北海銀灘的沙子裡,冬季偶爾霧氣蒙蒙,雲層薄薄地壓下來,籠著大面積的銀白色沙灘,像鹽粒混進了白砂糖之域。遠處盪過一艘快船,拉開長長的波痕,映得海平面之上那輪夕陽越發靠近,它大大地懸著,色調卻是一致地朦朧,隱在霧中。

潿洲島的五彩灘。(圖/圖蟲創意)

看更厚重的海,可以往防城港走。暗紅色煙囪從海色中挺出來,海平面被長堤割開,奇異的石頭組成一條路,旖旎到海的深處去,走在上面像低低地在水上飛行,海邊公路繞著落日蔓延,戴一頂小摩托帽,從白浪灘慢速騎到月亮灣,鼻子掠過漁村的冬風。

漁民之味。(圖/圖蟲創意)

若對北海和防城港太熟悉,那麼欽州則是另一個柳暗花明的地方。它被稱為「白海豚之鄉」,時而有粉色海豚從海水中躍出又迅速沉沒;海鷗俯衝過海面,在茫茫的海域中像一群篤定的影子;散落海灘的蛤蜊坑坑窪窪,潮水淺淺地打上來,挖一個,籃子便重一下。

冬季的海就是有這種天分,不吵嚷、不燥熱,連海風都似乎多了一點自由。

靜謐的欽州海岸。(圖/圖蟲創意)

老早就盼著「秋冬蟹兒肥」了

人們都說,秋風起,蟹黃肥。冬季無疑是進食海鮮的好時候。

天冷下來之後,漁船出得越發勤了。無論防城港還是潿洲島,藍藍綠綠的木質漁船泊在海岸邊,漁民拖下來滿滿一網的皮皮蝦、香螺、藍花蟹、石斑魚,拿塑料筐分類,就地叫賣起來。

出海的廣西漁民。(圖/圖蟲創意)

吆喝聲此起彼伏,來往的人們蹲在簡陋的小攤子前邊挑挑揀揀。這螺可以白灼一鍋絲瓜湯,那牡蠣可以拌著蒜蓉燒烤,或者一口氣挑幾樣,提到岸邊的大排檔後廚加工,不出半小時,就熱騰騰地端出來了,蝦、蟹、螺、貝被烹飪成各種樣式,爆炒的、清蒸的、煲湯的……

或者,乾脆為了取暖煮一鍋海鮮粥。小基圍蝦光溜溜地剝了殼,斬幾小塊青蟹加進去,蔥花、冬菜、薑片、香菜和著熬出來,粥底存著小火熏出來的鍋氣,燙口地吃下去,奶黃而黏膩的海味拌著粥占領味蕾,連鼻息都是暖的。

冬季吃一碗海鮮粥最暖和了。(圖/圖蟲創意)

最過癮的要數廣西人吃海鮮火鍋——水淋淋的生鮮漸次擺好,原汁原味,不必加辣子,清湯滾水涮下去,拎起來,熱氣團團。

牡蠣肉飽滿地垂墜著,哧溜一口滑進嘴裡,胃馬上就暖和起來,再燙幾隻用竹籤串好的斑節蝦,將其逐漸由條紋的黑燒成條紋的紅,從湯里抽出來,蝦肉微微膨脹,三下兩下滑進舌尖,整個唇齒間都是海味。

海鮮管飽。(圖/圖蟲創意)

還有軟綿綿的沙蟲,短短一小條,迅速夾到湯底里燙熟,趁著熱煙裊裊撈起來,就著湯水一口氣嚼下去,像吃零嘴似的,一條接一條,嫩裡帶脆,不知不覺就上了癮,哪怕蘸點醋料,也抹不掉它的鮮味。

再呼哧呼哧地把毛肚、海螺、花蟹、泥猛魚都順次涮下去,魚刺、蟹殼便跟著滿滿當當地堆起來,鍋爐上蜿蜒地飄著一縷熱煙,像是意猶未盡的年末。

南國的冬天打邊爐,少不了海鮮。(圖/圖蟲創意)

廣西人把熱乎乎的海鮮倒進火鍋湯底里,哧溜進胃,把冬季的嚴寒也一併驅走了。

廣西短視頻走紅,不是沒有道理的

比景色與吃食更拿得出手的,也許是「廣西老表」本人。

只要跟當地人打上幾輪交道,就能感受到他們遊刃有餘的生活態度——唱山歌、跳竹竿、踢毽子、拋繡球,說來就來。火遍全網的劉三姐表情包代表著廣西人語言的機鋒,嬉笑怒罵之間,就替所有打工人把生活中的荒唐戳中了。

不光嘴皮子靈活,連風俗都是滲著快樂因子的。

隨便哪個路邊都可以看見小姑娘們在熱鬧地跳竹竿,整齊地一開一合、上下翻轉,或者把竹竿交叉圍成一個小圈,繚亂的花樣使得跳躍動作越發有看頭,旁人打著節奏,一個接一個地跳進去,仿佛鼓點下舞動的女郎。

對於廣西人來說,民族風俗信手拈來。(圖/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

還有風靡廣西中學生的拋繡球,網友愣是給看出了一種霍格沃茲魔法學校里練習魁地奇的感覺——遠遠地把繡球拋到幾米高的鐵圈裡,當繡球帶著小綢帶靈巧一躍,鑽過圈子後,然後再風一般地跑到另一邊繼續拋,高空中橫穿著廣西人自由的球技。

神秘而快樂的當代拋繡球。(圖/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

當廣西人百無聊賴地突然開始對唱幾句山歌,冷不丁便又帶出一段詼諧的民間脫口秀:「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萬八千籮,只因那年漲大水,山歌塞斷九條河。」

只要到了廣西,人情味就像螺螄粉的辣味一樣撲面而來,欲罷不能。

被汪曾祺寫進書里的芋頭扣肉。(圖/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

他們嗦著粉兒講往事,天一冷就端上熱乎乎的芋頭扣肉,豬肉與芋泥蒸起來散發著濃濃的腐乳味,唇齒間流轉著又厚又軟糯的肉泥,在一時興起的「嘿撩撩螺」中度過又一個年末,再好客地塞一個紅雞蛋,冷冽的冬風裡多了一股真切的暖意。

短視頻另一端的「廣西老表」與他們所生活的土地,如此便立體了起來。

校對:賴曉妮,排版:呂秀才

夏之星

你對廣西的印象是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f27f977db533b594b4445e136801c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