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獄!烏軍強渡第聶伯河,混亂不堪傷亡慘重,泰晤士報稱這是自殺

2023-12-17     虹攝庫爾斯克

原標題:煉獄!烏軍強渡第聶伯河,混亂不堪傷亡慘重,泰晤士報稱這是自殺

煉獄!烏軍強渡第聶伯河,混亂不堪傷亡慘重,泰晤士報稱這是自殺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赫爾松州的作戰是俄烏戰爭南線的主旋律,從去年11月俄軍撤離到第聶伯河東岸,而烏克蘭軍隊全面控制第聶伯河西岸,並奪回了赫爾松市(赫爾松州的首府)之後,俄烏雙方就相隔第聶伯河天塹,相互攻擊和炮擊。

烏克蘭軍隊一直希望在第聶伯河東岸建立橋頭堡或者立足點,因此不斷派出部隊橫渡第聶伯河,與俄軍展開激戰。

圖片:《泰晤士報》對於第聶伯河東岸戰鬥的報道,稱烏克蘭軍隊的行動是「自殺任務」。

然而,最近《泰晤士報》高級記者卡洛塔·加爾(Carlotta Gall)發表於2023年12月17日的一篇題為《烏克蘭海軍陸戰隊穿越第聶伯河執行「自殺任務」》的新聞報道,揭露了烏克蘭軍隊對第聶伯河東岸的進攻作戰。

卡洛塔·加爾在報道中稱,烏克蘭官員對於渡過第聶伯河的頻頻勝利和積極的說法是不真實的,前線的感到沮喪的士兵們打破了沉默,稱渡河這一努力對於前線的戰士來說是殘酷的,最終的結果也是徒勞的。

圖片:為渡過第聶伯河而陣亡的烏克蘭士兵。

這篇報道也被美國《戰區》雜誌所轉發和評論,影響很廣。

報道稱,由於烏克蘭在南部和東部的反攻都陷入了血腥僵局,因此烏克蘭高層很希望在赫爾松地區能夠將軍隊推進到第聶伯羅河東岸,這樣就能夠進攻到俄軍在東岸建立的防線,並威脅到通往克里米亞的陸地走廊。

11月的時候,烏克蘭外交部吹噓了烏克蘭軍隊在那裡的進展,而在今年4月份,英國BBC廣播公司也曾經報道過烏軍在赫爾松州南部的第聶伯河東岸設置了前進據點。不過,當時就有軍事專家表示,烏克蘭軍隊在第聶伯河東岸的行動將十分艱難,因為該地區布滿漫灘、灌溉渠、水中障礙物。

事實上,這次接受《泰晤士報》採訪的烏克蘭部隊士兵對這種情況的描繪更加直接,他們稱東岸的戰鬥是可怕的景象。

圖片:在第聶伯河前線的烏克蘭士兵,正在準備迫擊炮彈。

報道以烏克蘭海軍陸戰隊隊員馬克西姆的採訪開篇。

當這位海軍陸戰隊員講述他最近在第聶伯河東岸受傷的慘烈戰鬥時,他的聲音里有一絲顫抖。

「我們晚上坐在水裡,周圍的一切都在炮轟我們。」馬克西姆說,「我的戰友就在我眼前死去。」

兩個月來,烏克蘭海軍陸戰隊一直在赫爾松南部地區橫渡第聶伯河發起進攻,這次行動是烏克蘭為突破俄羅斯南部防禦並扭轉戰局而發起的最新反攻行動。

參加過渡河行動的陸軍士兵和海軍陸戰隊員稱,這次進攻是殘酷且徒勞的,因為一波又一波的烏克蘭士兵甚至在到達對岸之前就已經被擊倒在河岸或水中。

圖片:在俄軍火力封鎖下,想要橫渡第聶伯河,烏軍依靠的是皮筏艇,並採取添油戰術往東岸派出小隊。

六名參與戰鬥的人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條件非常困難,大多數地方都沒有地方可以挖掘戰壕,渡河後最先進入的往往是布滿小溪或草地的沼澤島嶼,這些島嶼很快被炮彈炸成了布滿泥潭和水的彈坑。

出於安全原因,陸軍士兵和海軍陸戰隊員都只透露了自己的名字或要求匿名,指揮官們則拒絕了採訪。一些陸軍士兵和海軍陸戰隊員對記者表示擔憂,他們擔心傷亡人數過多,並表示官員對進攻進展的描述過於樂觀。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則表示,無法立即對士兵的指控發表評論,但將在適當的時候做出回應。

圖片:烏軍使用橡皮艇將少量陸戰隊員送往第聶伯河東岸,很快遭到了俄軍的打擊,登陸作戰付出巨大傷亡。

報道稱,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距離赫爾松市上游20英里的東岸克林基村,烏克蘭軍隊在那裡占領了一小片原來屬於漁民的房屋,這是他們唯一在東岸能夠立足的地方。

烏克蘭士兵奧列克西說:「抵達東岸的新部隊必須踩在翻滾的泥漿中的士兵屍體上。」奧列克西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士兵,曾於10月份在克林基作戰,此後多次跨越第聶伯河幫助撤離受傷的戰友。

奧列克西還反駁了烏克蘭官方有關第聶伯河行動取得成功的說法。

「沒有基地、觀察哨或陣地之類的東西。」奧萊克西說,「在那裡立足是不可能的,不可能把軍事裝備運到東岸去。」

「這甚至不是一場生存之戰。」他補充道,「這是一次自殺任務。」

圖片:紅點位置的克林基村是烏克蘭軍隊在第聶伯河東岸唯一的立足點,所占據的是幾棟漁民的小屋。

奧萊克西指責烏克蘭指揮官的準備不足和後勤不力,導致了他的營大量傷亡。他說,由於缺乏船隻,傷員被拋在後面,殘酷的條件降低了士氣和士兵之間的支持。

「最終到達那裡的士兵都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他說,「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派他們去那裡的命令並沒有告訴他們準確的戰鬥目標。」

由於對損失感到沮喪,奧萊克西同意讓《泰晤士報》發表他的報道,「我在巴赫穆特或索萊達沒有看到這樣的事情。」他說,「這樣的戰鬥是在耗費兵力了。」

而一位正在參加士兵葬禮的烏軍副連長弗拉基米爾也說,一些死去的海軍陸戰隊員已經在那裡躺了兩個月之久,因為戰場上猛烈的炮火,部隊無法收回屍體。

「左岸的戰鬥非常困難。」弗拉基米爾說。

圖片:《泰晤士報》記者拍攝的從東岸運回來的烏軍士兵遺體,正在準備下葬。

《泰晤士報》的報道還稱,隨著烏克蘭反攻陷入困境,美國甚至歐盟也出現了削減援助的跡象,特別是本周隨著澤倫斯基在歐盟和美國國會爭取支持的努力遭到拒絕,未來削減援助的威脅只會進一步加深。

因此烏克蘭官方希望能夠通過強渡第聶伯河這樣的攻勢,再次受到西方的關注,以尋找烏克蘭能夠重拾對抗俄軍勢頭的跡象。因此,烏軍很希望這樣的攻勢能夠取得足夠的勝利,並威脅俄軍的補給路線及其在南部的控制。

為此,主要是今年重建和新組建了幾個海軍陸戰旅承擔了這項渡河任務,還有一些陸軍部隊配合。

俄軍顯然不會放任這樣的進攻,其對40英里長的河流沿岸的幾個過境點進行了猛烈轟炸。

烏克蘭的報道稱,這些進攻讓俄軍遭受了慘重損失,報道描述了烏克蘭大炮、火箭炮和無人機對東岸所有俄軍部隊的據點進行了打擊。然而,俄軍的報復也很快到來,位於西岸在烏克蘭控制下的赫爾松市多次遭到俄軍炮擊,雙方火炮相互打擊,赫爾松市城區造成了較大的破壞。

圖片:烏軍的渡河行動引來了俄軍對赫爾松市的炮擊,巨大的彈坑在城市中隨處可見。

圖片:一名工人在赫爾松市的廣告牌上張貼烏軍的徵兵廣告。

烏克蘭的海軍陸戰隊士兵告訴《泰晤士報》,烏克蘭火炮和無人機部隊部署在河流西岸,其優勢是海拔高於東岸,可以獲取補給、電力和後勤。在這些渡河行動中,無人機仍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他說,目前跨河行動的重點不是突破,而是吸引儘可能多的俄羅斯軍隊,俄軍已經從其他戰線上調回了一些兵力,可以減輕其他方向的壓力。

圖片:烏軍在操作攜帶爆炸物的無人機,進攻左岸的俄軍炮兵陣地。

不過,烏軍的進攻往往會遭來更兇猛的俄軍的炮火。

記者稱,海軍陸戰隊員馬克西姆說,俄軍的空襲以及坦克、火炮和迫擊炮火力非常猛烈,他的排無法從士兵們最初避難地下室出來。3名陸戰隊員在空襲中喪生,該排隨後被命令撤離,但很快變成了一場混亂和災難性的撤退。士兵們在黑暗中前往河岸時遭到俄軍炮火襲擊,抵達河岸後卻被告知他們必須等待三個小時才有船來接他們。

馬克西姆說:「那是一片沼澤,充滿了水的彈坑,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儘可能地把自己埋在彈坑中。」

「那時每個人都已經受傷了。」他說,很久之後才有一艘執行其他任務的皮筏艇來,帶走了一名最重的傷員。

當他們等待更多的皮筏艇時,俄軍戰機用3枚滑翔炸彈轟炸了河岸,這些炸彈重達半噸,在地面上炸出了大坑。另一艘皮筏艇抵達並帶走了另外5名傷員。

「左岸就像煉獄。」他說,「你還沒死,但你感覺不到活著。」他所在排的10人中有一半死亡或失蹤。

圖片:烏克蘭的救援人員從赫爾松市的廢墟中抬出一名傷者。

圖片:烏軍在赫爾松市內巡邏檢查。

美國《戰區》網站這樣評價這篇報道中所描述的烏克蘭在第聶伯河附近的戰鬥,其認為,烏克蘭在扎波羅熱、頓涅茨克甚至哈爾科夫州都經歷了巨大的戰場損失,而《泰晤士報》的報道顯示在赫爾松州的第聶伯河附近發起的這些渡河作戰顯然是失敗的,烏克蘭軍隊還能承受多久執行這些任務的損失,還有待觀察。

圖片:烏克蘭在第聶伯河沿岸的一處戰壕,顯然這是西岸的,東岸的地形環境無法構築防禦工事。

圖片:烏克蘭缺乏渡河裝備,切在俄軍炮火中無法將坦克等重裝備運送到東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8404d20eee32788c1c65a420e30a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