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菜市,一個野生山姆的誕生

2022-03-17     成都Big榜

原標題:白鶴菜市,一個野生山姆的誕生

地鐵2號線惠王陵站外最不缺的就是火三輪兒。人還沒出電梯,已經聽得三輪車師傅高呼:這兒是龍泉!

惠王陵隸屬洪河,洪河地處龍泉。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知曉,在這城市荒地的背後,藏匿寶藏。

我記得我在這裡一共問過兩次路。一次是找一家很好吃的啞巴兔,答者把手伸多長:這兒背後去了!還有一次是問海鮮市場,指路人也是同樣的動作:哦,在那兒背後。

洪河的背後,確實別有洞天,豁然開朗。

走到惠王陵東路,再前頭,就是龍泉的半邊街。半邊街的後頭,就是傳說中洪河地帶的寶藏菜市,菜市有個好聽的名:白鶴。

傳說白鶴菜市有幾個足球場那麼大,一口氣逛完,微信運動都要猛飈到9000步以上;傳說白鶴菜市應有盡有且不缺美味,稍一個不注意,某家店門前就會排起一小路縱隊。

傳說總歸是傳說,走一遭才算是。於是,在比夏天更像夏天的春天,我走進了這家傳說中的頂級菜市。

如果沒有導航指路,我敢說,絕大部分人走到這兒都找不到白鶴菜市在哪兒。只見電線桿上掛了個牌子:一號門夜市。

不是那些推起小車塞滿肉菜的人熙來攘往,很少有第一次來的人,會有底氣繼續往前走。

一路上偶有幾個零星小攤。摳彈力球、買涼蓆、吃豆花兒……都是九十年代的老成都遺蹟。

抵達白鶴菜市一號門正門,裡面的畫面比外間深了一個色號,一眼望不到邊。儼然一個肉蛋禽菜、糧油米麵的花花宇宙。

白鶴一進門就是賣水產的。烏魚和黃鱔各占一盆,晃晃悠悠,靜待那些滿腦子滾動播出紅燒和清燉的客人,上門領走。

干雜店無疑是菜市場的寶藏所在。海椒麵是老闆兒早上才舂的;干海椒分魔鬼椒、小米辣和子彈頭。七零八碎,五味雜陳,永遠在此貯存留守。

qia進來的第一步,最先聞到的是芝麻油的香。果然,兩三步遠,一間油坊正在榨油。油香,色澤金黃,順流至一個篩網狀的瓢中,再一滴一滴地被濾透。

油坊對門,果木烤鴨店老闆兒兩口子忙得熱火朝天。

老闆娘把烤好的熟鴨子遞給老闆,老闆又把碼好味的生鴨子遞給老闆娘——一條清晰的流水線,兩名快手員工,全程無交流。

架上掛起的鴨子,個頭不大,壯如琥珀之勢,一個賽一個的飽滿、矯健、通透。慕名而來的人很多,25元下注,交錢,砍塊,油紙一包,即可打包帶走。

豬肉家禽算是白鶴菜市的主戰場。鋪子與鋪子挨得近,顧客和顧客也擠得密,不是被mer mer的小推車輪碾壓小腳趾,就是一不小心踩到mer mer的狗。

賣相再好的豬肉都需要推銷。鬧市中,聲氣最大的豬肉鋪老闆兒高頻率輸出:我今天高興了!照顧你們了!便宜你們了!

只見那些看客一個接一個地往他的豬肉叢林中打涌堂。從指指點點,到摸錢掃碼。那老闆兒一頭的顆子汗,再無暇進行第二輪的高強度喊話。

整個白鶴市場,有兩家用鮮豬肉做火腿腸的店。你現買豬肉,他們現用機器給你做成一節節的火腿腸。兩家加工火腿腸都相當賣得,5塊5一斤,六斤起賣。

豬肉鋪的老闆兒些也深諳這等流量密碼:你要買來做火腿腸哇?這個,前夾,我馬上給你去皮。

我在市場上轉了三圈之後也不禁動了心,畢竟像這種古法炮製鮮肉火腿腸的店,真的不多見了。埋頭一算,約摸百元。划算。但32根火腿腸,真的難得盤。

市場上占地面積最大的,其實還是賣蔬菜的。可零售,更欣然接受批發。黃瓜是米易的,燈籠椒也是米易的,反正字面上的陽光是吸飽了的。

萵筍一車皮一車皮往空地上摞。然後在攤主們的手裡,進入優雅的生產線,得出了分類學統計學的神來之筆。

在這裡,我見到了蒜薹的歷史最低價:5.5元。一個太婆推起車車看了半晌,想走,又一步三回頭。攤主大姐喊她買點兒嘛,她方才走上前,小聲問:能不能講價?

大姐問她準備講到好多?太婆說5元賣不賣?大姐也捨得說:5元?這兒一哈哇?

太婆瞬間瞳孔地震——要是把面前這堆蒜薹買走,老婆子吃到2023年過年的數都夠。

像藿香這等輔佐小料,白鶴菜市也是有的。只不過不是一把一把賣,是一棵一棵,還栽到花盆頭。

蒜苗3元,油菜2元,芹菜4元……一個大哥看胡豆便宜,馬上衝上前去買。攤主有些不樂意了:哥哥,胡豆兒過捧哈。

過刁,是另外一個價。當然,介於「過捧」和「過刁」之間還有一個自選動作:抓選。

相比之下,賣藕的攤主會把語言措辭精鍊到極點。

攤主清一色的mer mer,見你走過路過,她們也只有八個字:兩元三元,脆的耙的——

大概意思是兩元買脆藕,三元買糯藕。你要說這個藕咋黃渣渣的,不白凈,她們也會統一略皺眉之後回覆你兩個字:本色。

賣雞零件的大姐大概是整個市場上龍門陣最多的人。

把雞腳、雞腿、雞胸碼好堆頭之後,兩隻手便交替開始清理雞腸腸兒,一邊理,一邊跟隔壁子的大姐閒話家常。總之雞腸不斷,龍門陣不斷。

有個大姐在市場上推起車車賣蘿蔔乾,時而流動時而固定,極為惹眼。我問大姐在這兒賣了好多年的蘿蔔乾兒,她說起碼也有十多年。

見我拍照,大姐難免慌亂:哎呀我這兒亂七八糟的,都不好意思拍得。然後她一邊推我,一邊用「救命啊」的語氣扯敞子:哎喲,賣蘿蔔乾兒嘍!快來買蘿蔔乾兒嘍!

聽說白鶴菜市的冒菜好吃,肥腸粉兒也不差。沒打聽到具體哪一家,我便用蒼蠅館子不變的難能定律,選擇了廁所旁邊的那家。

賣粉兒的大姐叫羅小瓊,她一邊給我煮粉兒,一邊收拾。她身旁的鐵鍋上,早上賣剩下的三個鍋盔還酥脆金黃。

羅小瓊說這市場起碼有十多二十年了,自己開店賣肥腸粉兒,也快十年了。

我問羅小瓊是不是就將就在市場上買肥腸,畢竟那些肥腸看起都還是青花亮色的。近水樓台嘛。

她搖搖頭,煞有介事:我的肥腸是外面買的。這個市場的肥腸有時候撇得很,弄出來莫得效果。

羅小瓊說市場最早就叫白鶴。她也說不清是為啥,從她曉得這個市場的那年,它就已經叫白鶴了。

話畢,羅小瓊喚來一個小妹兒,讓她去隔壁子把之前吃肥腸粉兒的老帳收了:肥腸加結子,一共17元。手上再忙,心頭都清醒白醒。

逛完整個市場,我打開微信運動:6280步。還不算等會兒從這裡走出。出去的沿途,陪爸爸買菜的小男孩在花鳥魚蟲的寵物店外賴著不走。

一個大爺步履蹣跚,他的小推車也不太聽使喚,大爺在專賣小推車的商販瞄了一眼,決心走掉的眼神,恐怕覺得自己手頭這個,還能多用兩年。

對於家住附近的人來說,白鶴可能僅僅是一個菜市。今天來了明天又來。

但對於我們外頭的人來說,白鶴恐怕是平均一個星期一次,要開起小貨車去進貨的那種巨型超級市場。

沒有豐儉由人,只有盆滿缽滿——這也是我認為,白鶴的頂級之處。

回來之後,我跟同桌的@吹風 說:我今天去了全成都菜市中的山姆。

興盛不衰的傳統菜市,電商再好再快,依然無法取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62ff5c7616cc07b525815b298dd55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