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畫江湖之不良人
現實里的江湖浮沉
沒想到誕生已近九年的《畫江湖之不良人》(下稱《不良人》),最新一季中詳細刻畫主角李星雲成長的重要轉折點,又再現了整個故事最初的發生地——劍廬。李星雲曾感慨:「自從離開劍廬,我什麼時候像過我。」 想要「閒雲野鶴、懸壺濟世」的少年,如今受盡苦楚,被迫踏上了平定亂世、追尋天下大同的道路。死亡邊緣走過一遭後,放下天子身份、成為不良帥的李星雲,在與心魔的鬥爭間認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想清楚了該怎麼活。
主角的成長與變化,使得一路見證其成長的觀眾們,感到既欣慰又心疼。粉絲們這種程度的「入戲」表現,還不僅僅關於劇情,他們還為《不良人》閱讀歷史,會自發進行二次創作,甚至願意了解深入製作公司——若森數字。
尤其經歷去年「若森股權拍賣」事件後,續作的上線,令核心粉絲對《不良人》這個IP所呈現出的變化趨勢尤為感慨。
《不良人》在內容設置、版權歸屬以及IP開發的策略方面,均已不同於誕生之初:動畫越發重視劇情的吸引力作用,近兩季的懸念設置,都會在社交媒體引發觀眾討論;過去《不良人》版權由若森數字緊握,但第六季片尾出品方的版權說明,增加了騰訊企鵝影視的的身影;此外,《不良人》IP開發進度明星加快,根據若森副總裁楊磊「若森老楊」透露,今年大電影將與觀眾見面,下一季動畫計劃明年上線。
以上種種變化,一方面說明了若森對IP的格外重視,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形勢所致。如今的若森,只能抱緊《不良人》。本季開篇李星雲的台詞,和IP及背後動畫公司若森數字產生了奇妙呼應:「活著,才能談希望。」
「IP矩陣夢」的開始和破碎
如果說最初讓若森數字打響名氣的《俠嵐》,是憑藉央視少兒頻道首播、網絡平台同步的方式收穫了孩子們的喜愛,那麼2014年上線的《不良人》,若森開始瞄準成年觀眾,並依靠網際網路進行多平台分發。《不良人》播出的時期,正值大眾對網際網路內容需求飆升的階段,動畫首季開頭打出了「十八歲以下謝絕觀看」的字樣,角色、畫面以及劇情的吸睛程度,足以令話題度在社交平台爆發。
《不良人》打下的粉絲基礎,似乎讓若森看到了成立「IP矩陣」的可能性。《不良人》仍在持續製作,但前三季播出間隔較長,畢竟當時若森的內容開發策略顯然不限於單一IP,2015-2017年每年一部系列新作,《畫江湖之靈主》《畫江湖之杯莫停》《畫江湖之換世門生》風格各不相同,但都試圖以原創為起點,建立名為「畫江湖」的品牌矩陣。值得一提的是,若森運營的「畫江湖」APP,包含未刪減內容和隱藏劇情,成為了粉絲聚集地。
這一時期的若森,曾在負責人的採訪中展示過公司自身優勢:注重辦學授課,培養、聚集核心人才;製作技術方面,「曼陀羅」引擎的開發、升級和使用,助力產能推進;內容則向遊戲、影視、舞台劇領域拓展,尋找可行的「影漫遊」變現方式。
以上種種足以顯示出若森的野心,而人才、技術、商業模式三方面,同樣是投資機構在做出投資決策時的重要關注點。2015年一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為動畫行業帶來了一輪投資熱潮,「是否有潛力持續產出爆款原創作品」成為資方焦點,因此若森成為了不錯的投資對象。2015年8月若森獲得國金投資數千萬元A輪融資,到2017年7月份,若森披露接近完成C輪融資、投後估值將達30億元,且正在為IPO做準備。
彼時的若森可謂「宏圖大展」,卻不料到2018年,遭遇了現實的沉重打擊。
一方面的衝擊,源於動漫行業整體投資泡沫破裂,考慮到投資戰線和風險回報率,資方趨於冷靜。
再一方面,網絡動畫審查力度加強,「畫江湖」系列作品也均因尺度問題經歷了下架風波。
商業動畫重視的收入來源也受到了影響。若森參與出品的《不良人》同名電視劇效果平平,鄭業成、蔡文靜主演的版本在粉絲間獲得了良好口碑,但大眾層面未及「出圈」;毛曉彤、楊旭文主演版本,拍攝尚未完成卻因主演、資金等問題致使項目擱置。遊戲版號也在2018年3月底宣布暫停發放,同年12月恢復後審批更為嚴格,若森畫江湖系列籌備中的數款改編遊戲再難看到下文。若森曾表示,衍生開發都是版權合作形式,也就意味著若森參與投入與分成,甚至網傳還簽訂了對賭協議,所以項目效益將直接影響若森的現金流。
經過此番衝擊後,若森旗下依然能夠肩負起匯聚粉絲、維護品牌責任的IP,又回到了最初的《不良人》。
抓住《不良人》求生
站在承擔風險的層面來看,《畫江湖》系列作為原創動畫處境不易,畢竟改編動畫作品早已經證實了自己在國內市場的巨大優勢。
例如在許多動漫愛好者眼裡,和若森「旗鼓相當」、皆處於行業前列的動畫公司,總會提到玄機科技,其代表作既包含原創IP《秦時明月》《天行九歌》,也不乏《斗羅大陸》《吞噬星空》等人氣改編作,玄機的選擇使公司的商業模式更為靈活,收益來源覆蓋版權、製作、衍生環節,也令公司的發展之路走得很穩。
而曾以原創為傲的若森,自2018年後,也開始了《貓妖的誘惑》《神墓》這類改編作品的承製工作。留存下來的自有IP,僅有《不良人》能重新挑起大梁。這一階段的若森,關鍵詞轉變為「艱難求生」。
《不良人》第三季於2019年完結到第四季於2021年上線,相隔了1年零8個月。第四季上線時,若森負責人的採訪處處體現出這段時間的困境,諸如「公司裁員兩百」「因資金問題,《不良人4》在劇本創作階段停滯近四個月」等,都能證明若森依舊面臨現金流難題。
在動畫里,我們也可以清楚看到新階段《不良人》的變化。第四季動畫大膽採用新人導演,縮減了集數、增加了單集時長,內容講述了李星雲一行人前往嬈疆的故事,用一季內容呈現出一段完整的支線。由於敘事風格轉變、節奏加快,大幅弱化了穿插於故事線的搞笑情節,令登場人物的個性更加突出。從觀眾評價看來,大多粉絲相當認可《不良人》的內容調整,該季動畫豆瓣評分從前三季平均8.1的分數,上漲至9.1。
播放渠道方面,《不良人》由全平台覆蓋改為騰訊視頻平台獨播,續作第五季僅僅間隔半年便已上線。若森接下來的計劃,大多都和《不良人》相關,今年將上線的《天罡傳》由第三季的導演周飛龍負責,已經備案的《畫江湖之不良人:玄冥教》大電影導演,則是第四季動畫導演舒亦橙,第六季的授權手游目前也進入宣傳階段……
《不良人》IP的人氣經歷火爆、平淡,到重新到達高點,除了劇本挖掘到了成人向動畫真正的魅力,且符合粉絲年齡增長的粉絲需求外,也契合了國產動畫市場對武俠題材、原創內容的渴求。這在最新一季《不良人》中更為明顯,第六季自上線以來,不僅登上視頻動漫頻道各榜單首位,在總榜熱搜流行暢銷榜排名前列,甚至本季二創內容於抖音、B站等平台,熱度也持續高漲。這也證明《不良人》在國內動畫市場上始終能夠占據一份位置。
如今,步入第六季的《不良人》的內容表現和版權變動,以及平台對IP的扶持,粉絲們都看在眼裡。粉絲感到欣慰的同時,對若森和《不良人》的擔憂卻沒有消失。
2020-2022年,若森數字多次陷入債權轉讓、股權轉讓、借款合同糾紛。其中2022年3月「阿里拍賣上線若森數字38.9946%股權」一事,更是引發粉絲熱議,據了解,糾紛因若森無法如約申報上市、股東四人未對原告履行股權回購義務而起,雖然拍賣以「當事人達成了執行和解協議」被撤回,但越來越多愛好者開始學會從新聞了解更多與若森有關的情況,並為《不良人》的未來捏一把汗。
儘管「若森老楊」曾在社交平台呼籲,不要用「最」和「比較」的方式來表達喜愛之情,可《不良人》粉絲總不免感慨:「最好的原創動畫系列,和最艱難的動畫公司。」《不良人》這類原創動畫的最大魅力,就在於未知內容足夠扣人心弦,只要內容質量有所保障,粉絲們自然會選擇陪伴IP走下去。
至於若森,它其實並未完全放棄影漫遊聯動模式。《不良人3》改編手游於去年8月上線,後續活動宣發和隨後而來的《不良人6》宣傳撞車,而涵海娛樂承製的同名真人短劇,同樣於去年在芒果TV播出,內容則是從動畫首部開始。衍生作品上線與原作播出的時間跨度過大,則是如今的《不良人》IP所面臨的又一遺留問題。
不過,九年內容輸出的粉絲積累,應該到了重新驗證變現潛力、證實IP價值的環節,我們期待第六季完結後、單片付費的網絡電影《天罡傳》上線之時,若森將為行業交出一份怎樣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