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之前關於警察注視女孩落水的這個事情,很多人都在討論說不應該道德綁架警察,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警察應該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接到這樣的報警電話竟然派不會游泳的警察去等等。
但是從教育方面來看,我們應該想的是,這個十七歲的女孩為什麼會選擇了這樣的一條路?
後續有記者去採訪女孩的父親,從父親口中得知女孩學習還算可以,年級排名在50左右,在父母眼中,她也是一個乖乖女,同學的口中,她也是一個非常溫柔的人,正是這麼一個乖乖女,這麼一個溫柔的人,卻走向了這麼一條道路。
父親說她很內向,出事當天也說自己身體不舒服,而且向父親透露自己數學成績差。
總體聽父親的解釋就可以知道,女孩是一直讓他們夫妻二人挺放心的,但是父親也有些自責,認為自己對女兒的關心還不夠。
現在青少年心理問題,一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點!
我們應該都聽過一句話:不在 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那些越是乖巧,越是在該叛逆的年齡段選擇乖乖聽話不反抗的,可能越需要父母的注意,那個水庫自殺的女孩剛巧就屬於這一類型。
還記得電視劇《小歡喜》,英子的媽媽明知道自己女兒不喜歡的東西,卻偏要強加給英子,英子喜歡的東西偏偏不讓她學習,最後把英子逼成了抑鬱症,差點就自殺。
而英子在朋友眼中一直是一個很好的孩子,在父母眼中也是個乖乖女,在成績方面更是不得了,就是因為父母的逼迫,在她忍無可忍的時候最終走向了自殺的這條路。
所以,有些孩子是真的很能忍,表面給人不卑不亢、高度配合的模樣,實則內心早已不知反抗了多少遍,而父母恰恰又不關注這些問題,只關注學習等問題,最終把孩子逼上了絕路。
你捫心自問一下,你有關注過孩子的心理問題嗎?
理解,永遠是孩子最需要的,你給夠了嗎?
我們也走過青春這條路,我們也知道青春那個時候的感受,為何不能在這個時候理解自己的孩子呢?
作為父母我們能夠理解,確確實實我們走過這樣的路,我們不希望孩子再走過這樣的路,可是你想過沒有孩子他不理解呀,孩子他沒有走過這樣的路,他沒有和你感同身受的那個想法。
所以在他的眼裡你的想法更多是強求,那麼這個時候我們為何不能反過來理解自己的孩子?當年的我們也是如此。
有時候我們理解孩子了,孩子也會理解我們,他並不是想要去做這件事情,而是你想要他做這件事情的情況下,他不想要這樣做。
我的一些高中同學,父母讓他們做老師,他們報考志願時偏偏不選師範類,可最後還是當了老師。不是說他們想通了,而是當年他們覺得父母選擇任何的專業他都不會選擇,因為在他們眼裡父母更多的是逼迫而不是理解。
傾聽,有時候比訴說更加重要,你給過孩子機會嗎?
從小到大,你有多少次適合孩子真正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論孩子的心事,不生氣不罵人,只是簡簡單單的聽孩子說,不插嘴不說話,只是想要讓孩子把心裡的話說出來,有多少大人是做到了的,但是有多少孩子確實做到了,在你訴說自己的苦水時,孩子只是默默的陪伴在你身邊,為何我們卻不能做到呢?
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聽一聽孩子的心聲,不要在這個過程當中指手畫腳孩子,不需要你提任何的意見,他只是在這個時候有些鬱悶,他只是想要把這件事情當成了說給你聽,他會把這個事情處理的很好的,我們做一個傾聽者就可以了。
你的工作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內心需要一個傾瀉的出口,這同樣重要。
尊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你做到了嗎?
作為大人我們老是在談論尊重的這個問題,在職場上,在生活當中,凡是不尊重我們的人,我們都會批判他們,那麼你捫心自問的問一下自己,你是否尊重過你的孩子,尊重過他的夢想,尊重過他的話語,尊重過他的行為,這些東西你都有做到嗎?如果做不到談何尊重?
我記得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是願意做一些家務活的,但是很多父母都會覺得他們在這個時候是幫幫倒忙,其實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那麼孩子以後再也不願意做這件事情了,所以說很多時候我們只要尊重孩子,孩子會回饋給我們的東西,比我們想像中要多得多。
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日記當中寫著我有多少個晚上睡不著了,我有多麼想離開這個世界,可你總得為這個願望做些事吧!
孩子也會有走不出的心結,但這需要父母幫忙解開,也許你總是認為「少年不知愁滋味」,但少年也有少年自己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