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孩子因上網課而玩手機?父母做到這4點,已經打敗很多人

2022-10-13     福林媽咪

原標題:如何防止孩子因上網課而玩手機?父母做到這4點,已經打敗很多人

文丨福林媽咪

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相當於給了孩子一個上網的契機,當孩子可以光明正大地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候,一場接受誘惑還是自我管理的較量就開始了。

自制力差的孩子沉迷於花花綠綠的網絡世界,懂得自我管理的孩子適應新時代的變化脫穎而出

虛擬逼真的網絡世界對於喜歡冒險和刺激的孩子來說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現實世界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在虛擬世界都可以實現,打怪升級的遊戲模式能讓學生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和價值感。

手機里還有各種各樣的娛樂軟體,比如抖音、快手等,比起枯燥的學習生活,裡面新奇有趣的視頻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

還有部分孩子性格內向,在現實生活中缺少朋友,他們渴望通過豐富的網絡世界排解孤獨、寂寞。在家裡,家長缺少高質量的陪伴,親子關係差,家庭矛盾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孩子只能逃避現實……

孩子產生執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長的嚴厲打壓會適得其反,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得不償失,只有找到原因,對症下藥,相信孩子,引導孩子和「誘惑」和平共處,方是良策。

電子產品作為新時代的產物,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它可以更快、更高效地獲取資源,讓孩子有更多學習的途徑和機會,我們最終的目的絕不是杜絕一切電子產品,而是讓孩子學會與電子產品和平共處。

下面提供幾個方法,家長可以嘗試:

減少他律,引導孩子自我管理

家長要讓孩子開動腦筋管理手機,管理時間,管理生活。

可以先從管理家長開始,比如,讓孩子替媽媽安排一天的活動,媽媽什麼時候做什麼,他說了算,在管理他人的過程中,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正面認識得到強化。

然後讓孩子管理自己的事情,比如周末一天要玩什麼,這個過程中要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讓孩子享受到自我管理的成就感。

最後再是自我管理,正確使用手機。

從管理其他事情過渡到管理使用手機的時間,孩子更能接受。

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家長不能因為結果暫時不如意就否定孩子努力的過程,孩子們想辦法的過程,其實是讀懂自己想法的過程,也是強化正面思維和認識的過程,家長要相信學生,耐心等待。

制定家庭手機使用公約

學生是否能擁有自己的手機,有了手機後該如何使用手機,這應該被家長當作一個非常正式的事情放到檯面上,由家庭成員一起商量並制定使用規則。

手機的確很有吸引力,這一點我們也不要否認。

但是既然我們要管理孩子玩手機的時間,那麼同時,我們也要把自己玩手機的時間做出限定。

在制定規則的時候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能過度依賴手機,要有明確的獎懲制度和監管機制,切記不能走形式,完成任務。

為了讓公約發揮更好的作用,還需要把它張貼在家裡顯眼的位置,讓來往的客人和孩子自己成為公約見證人和監督者。

豐富居家生活

很多孩子開始沉迷手機,都是由於父母陪伴的缺位造成的。

其實在孩子3歲之前,他最喜歡的事情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手機雖然也好玩,但它不會使孩子對現實生活中好玩的事情失去興趣。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完全沉迷手機,那一定要儘可能地多陪孩子,放學時陪孩子出去玩或者在家做遊戲,而不是為了圖省事,把孩子丟給手機。

疫情居家不等於無事可干,家長可每天抽出一小時的時間陪孩子戶外運動,強健體魄;也可以增加親子勞動,幫爸爸媽媽洗碗、掃地,照顧家裡的小寵物、養護綠植等等。

組織家庭日,每周或每月舉辦一次家庭活動,全家一起過節日、舉辦唱歌比賽、進行親子閱讀等等。

通過豐富的居家生活讓學生體會生活的趣味,然後從虛擬世界中脫離出來。

學習交友技巧

在《美國媽媽這樣教自信》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朋友越多,童年越快樂」,很多兒童心理學家對此也十分認同,社交需求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而現實中的社交關係,不是網絡上虛擬的社交關係可比的,孩子能夠得到的收穫也更多。

基於這一點,家長也需要重視孩子現實生活中和同齡人的交際。

要告訴孩子,學會尊重他人,不給他人取外號,關心周圍同學,互相幫助,和人交往大方穩重。樂於和他人分享有趣的事物,分享快樂,不吝嗇讚美之詞,不斤斤計較。

還要告訴孩子,一味服從並不能獲得友誼,對於一些不喜歡或者不正確的行為,敢於說「不」,學會拒絕。

良好的社交體驗,可以讓孩子收穫到正向的反饋,懂得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當這一部分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孩子就不會沉迷在網絡上的社交中了。

當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願意傾聽世界的聲音,懂得自我管理了,他們就不再是被虛擬網絡支配的玩偶,才能成為電子產品真正的主人,走向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c10b11a842c13cff4213fc83000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