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概有9000萬B肝病毒攜帶者,其中只有2000萬左右的慢性B肝病人,也就是說有很多B肝病毒攜帶者是終身不發病的。
但是也有15%~20%的B肝病毒攜帶者會出現肝炎的症狀,進入B肝發病期,這部分患者要及時進行抗B肝病毒治療,延緩肝失代償、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和發展。
很多B肝病毒攜帶者無法判斷自己是否發病,這也就導致了目前B肝存在治療過度和延誤治療的兩種情況,部分B肝病毒攜帶者朋友因為錯誤評判了自己的發病狀態,早早進行了抗病毒治療,其實加快了肝臟的損傷,另一部分B肝病毒攜帶者已經發病,卻不以為然,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那麼,究竟哪些B肝病毒攜帶者有可能會發病呢?該如何判斷呢?
(圖源:全景網)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閆傑教授講到,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出現肝炎症狀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年齡因素,二是家族性遺傳史。
一般來說,B肝發病集中在20~40歲之間,以30歲為中心是B肝發病的高峰期。
家族性遺傳史也是B肝發病的高危因素,如果B肝病毒攜帶者直系親屬得過肝硬化、肝癌,說明他存在誘發B肝發病的基因。
上述兩種高危人群要注意肝功能、B肝病毒DNA的檢測,一旦出現肝炎的相關症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
那麼,什麼情況下才能進行B肝抗病毒治療呢?
抗病毒治療的適應證主要根據血清HBVDNA水平、血清ALT和肝臟疾病嚴重程度來決定,同時結合患者年齡、家族史和伴隨疾病等因素,綜合評估患者疾病進展風險後決定是否啟動抗病毒治療。
推薦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B肝患者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 HBV DNA水平:HBeAg陽性患者,HBVDNA≥20000IU/ml(相當於105拷貝/ml);HBeAg陰性患者,HBV DNA≥2000IU/ml(相當於104拷貝/ml);
(2)ALT水平:一般要求ALT持續升高≥2×正常值上限(ULN);如用干擾素(IFN)治療,一般情況下ALT應≤10×ULN且血清總膽紅素應<2×ULN。
目前,丙酚替諾福韋TAF(商品名:韋立得)是2019版《中國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薦的一線抗病毒藥物,其具有類似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的療效,對腎臟和骨密度的安全性更高。
據悉,TAF已經在中國上市,將造福廣大的國內慢B肝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