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反覆刺激造成肝臟瀰漫性損害。其特點為慢性瀰漫性結締組織增生,肝細胞變性壞死、再生和肝小葉結構損害及假小葉形成。
早期肝功能尚可代償,肝硬化發展到一定程度,超出肝功能的代償能力,稱為肝硬化失代償期。
進入失代償期後,由於肝臟功能受損,不能滿足機體正常運轉的需求則身體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表現。
(1)肝硬化腹水
由於肝細胞變性、壞死、再生,促使纖維組織增生和瘢痕收縮,致使肝臟質地變硬形成肝硬化,引起門靜脈高壓、肝功能損害,導致腹水生成。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患者表現為消瘦、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皮膚乾燥粗糙、面色發黑等,有些可伴有貧血、水腫等症狀。隨著腹水增多,還會出現心悸和呼吸困難。
(2)肝硬化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償的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並且死亡率較高。常表現為突然出現嘔血,黑便,伴隨心慌,冷汗,甚至暈厥等循環衰竭表現。
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食管和胃底靜脈容易出現曲張,一旦進食堅硬食物劃傷食道和胃底處在高壓狀態的靜脈,極易造成嚴重的消化道出血。
因肝功能減退影響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的合成,脾功能亢進又引起血小板的減少,因此患者凝血功能減弱,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3)肝性腦病
肝性腦病(HE)又稱肝性昏迷,是由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綜合徵,其主要臨床表現是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肝硬化患者發生肝性腦病最多見,約占70%。
肝硬化失代償期併發症較多,可導致嚴重後果。患者應該及時就醫,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根據病人的不同表現和具體情況,選擇行之有效的肝硬化的治療方法。
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應調整飲食結構,建議以低鹽少油的清淡飲食為主,鼓勵患者多進食高熱量和高蛋白(肝性腦病除外)的無刺激性食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Iih6nABiuFnsJQVH-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