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像一個大宇宙,說話當如水,要軟要柔;做事如山,要硬要穩。
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規律:身邊有些人可能沒有高學歷,但懂得處理人際關係,更能「吃得開、混得好」。
這類人之所以「吃得開、混得好」,是他們懂得「說話要軟,做事要硬」這個道理。
說話要軟,讓人舒服
常言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說話的人也一樣,一個人說話要軟,自然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有一期《奇葩大會》,主持人由何炅擔任,節目中,兩年前海選被淘汰的年輕選手冉高鳴重新殺回舞台。
也許是因為過度緊張,整個過程冉高鳴的表現都顯得慌亂又浮誇,以至於高曉松忍無可忍地打斷了他,現場的氣氛一度陷入僵局。
這時何老師登場解救,他站在冉高鳴角度幫他解圍,他充滿人情味的言辭,讓冉高鳴稍微放鬆了下來,還設身處地為他以後的人生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何炅的三言兩語,就打破了僵局,正是因為他能將心比心,運用情緒的同步性,充分為對方著想。
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會說話,但至少我們在說話時能夠走點心,如果不知道自己將要表達的內容是否具有一種冷場的殺傷力,那就乾脆保持沉默。
俗話說: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言語是鋒銳的武器,一不小心就會傷到人。
一個說話讓人舒服的人,他們不揭人短,不說廢話,不說大話,最大智慧在於「走心」,說軟話其實很容易,姿態低一點就行。
做事要硬,讓人放心
很多人都在追求穩定的事業,但決定「穩定」的,只有絕對的能力。
做事用心認真,有質量有效率,別人會覺得你這人靠譜,也會多仰仗你。
和同事去吃飯,本來是進麵館看看有沒有想吃的,卻完全被這家的老闆娘吸引了。
這個女人很不一般,一進門就是熱情的招呼,說話間就將我們領到桌子旁,隨手打開風扇,給了菜單,還不忘告知放小菜的地方。
這年頭這麼熱情好客,甘願低下身段招攬客人的老闆,真的不多了。
菜端上來的時候,再次問了一遍我們點的是什麼,然後將對應的麵條放在我們面前。
老闆娘邏輯合理,做事硬,沉穩有力,真的很有人格魅力。
一個柔軟而有實力的人
更讓人佩服
曾國藩曾說:話要軟著說,事要硬著做。一個人手段不夠硬,身段就要軟,這是一種方式;身段要軟,手段也要硬,這是一種實力。
作家劉同說:「理性的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感性,而在感性的時候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羽毛球男單冠軍曾經這樣說:球出界了,丟掉的一分還可以拼回來,做人做事越過了底線,失去的也許就永遠無法挽回。
黃渤在演藝圈裡是出了名的高情商。曾經有一次接受採訪,記者問他:你是否能取代葛優?
黃渤說:「這個時代不會阻止你自己閃耀,但你也覆蓋不了任何人的光輝。因為人家曾開天闢地,是創時代的電影人,我們只是繼續前行的一些晚輩,不敢造次。」
黃渤的魅力所在,就是他從不刻意的迎合別人,也不委屈自己,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可以做到讓自己開心,也讓別人開心。
鬼谷子曰:「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為人處世最容易吃的虧,就是不懂分寸,而說話軟,做事硬,兩者相得益彰,才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
做事自以為是,刻意地去表現,很容易得罪別人;行事有分寸,會為自己留有餘地,反而會贏得信任。
和一個有分寸的人共事,他能夠理清自己的職能範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去做,你也不會害怕他會張揚跋扈破壞集體、團隊。
做事有底線,守護該守護的,堅持該堅持的,這何嘗不是一種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