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待人刻薄,既是傷害他人,也是殘害自己的身心,最後自然也是福氣越來越少。
一個人無論累積福氣還是惡業,終然經歷千百劫的時光,終有一天,還是會承受自己造下的那些果。人生在世,要多積累自己的福氣,才會讓自己更加的幸福!
想要積累福報,就需要有一顆積累福報的心,否則,即使有心去積福,也會無法積到福。其中,有這三個特點的人,最難積到福,如果你有這個毛病,能改就改掉吧!
01
刻薄的人,多半不幸福
憨山大師曾說:「若禍只因閒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從前有個老秀才,天性尖酸刻薄,凡是好人好事,都要刻意從中挑剔謾罵,因此人們都稱他為「賽商鞅」。
一位翰林院編修先生去世,他的門生為其籌款,料理喪事,並贍養撫恤他的妻兒子女,事事辦得周全妥貼。
而賽商鞅卻說:「世間哪有這麼好心的人!他們分明是想藉機沽名釣譽,想博得別人的稱讚,將來好攀附權貴罷了。」
還有一次,一位貧民,他的母親不幸病死於路邊。貧民為了安葬母親,便跪在母親的遺體旁,向路人乞錢買棺。他面容憔悴,形體枯槁,人們都覺得他很可憐,於是紛紛施捨給他錢物。
可賽商鞅卻說:「這人就是借屍發財!那病死的,是不是他母親還不知道呢!什麼大孝子!騙得了別人,可騙不了我!」
賽商鞅總是這樣尖酸刻薄,所以人們都討厭他、迴避他,更沒人敢請他教書。
因此,他一輩子不得志,最終貧困潦倒而死。
弱者才會逞強,強者往往示弱。越是沒本事的人,越是喜歡尖酸刻薄。殊不知,在你對人刻薄的時候,身邊的人會一個個的遠離你,最後便會落得孤身一人,看著孤獨,自己也會覺得孤獨。
曾國藩說過:「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一個人總是挑剔他人的不是,最後也會讓自己掉入「嗔」中。待人刻薄,既是傷害他人,也是殘害自己的身心,最後自然也是福氣越來越少。
所以,老祖宗教我們「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就是這個道理。
02
聰明的人,懂得讓功
老子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思是說生養萬物但不據為己有,養育萬物但不仗勢己力,成就萬物而不自居有功。因為不居功,功績才不會離開。
有三個和尚,在一座破落的廟裡相遇。
甲和尚道:「這個廟為什麼如此荒涼呢?」
乙和尚說:「肯定是因為和尚不虔誠,所以諸神不靈。」
丙和尚說:「一定是和尚不勤勞,所以廟破都不修。」
然後,甲和尚跟著說:「肯定是和尚不敬謹,所以信徒不多。」
三和尚你一言我一語,討論了很久。最後他們決定留下來各盡所能,看能不能成功地讓這座廟香火旺盛起來。
於是三人分工,甲和尚出門化緣,乙和尚專心誦經禮佛,丙和尚天天辛勤打掃。沒過多久這座廟香火漸盛,朝拜的信徒源源不斷,寺廟變得興旺。
一天晚上,三個和尚無事閒聊。甲和尚說:「現在寺廟之所以興旺,都是因為我四處化緣,所以信徒大增。」
乙和尚說:「這都是因為我專心禮佛,所以佛祖顯了靈。」
丙和尚說:「都是因為我每天辛勤打掃,所以寺廟才煥然一新。」
三個和尚為爭功日夜爭執不休,不再像之前一樣用心打理廟裡的事情。漸漸的,這座廟又破落了。在他們分道揚鑣的那一天,他們總算得出一致的結論:這座廟之所以荒廢,不是因為和尚不虔誠,也不是和尚不勤勞,更不是和尚不虔心禮佛,而是他們不和睦,誰都想要出風頭,爭頭功。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人幫。居功自大的人是沒有人願意合作的。更是無法成功的,沒有他人的幫助,再遠大的抱負都難以實現。
人生在世,往往很容易因為名利而勾起貪婪心,而一旦有了獨享名利的心念,福氣就跑遠了。因此,想要成就大事,就要懂得讓功,不居功自傲。
03
做人,愚蠢不可怕,喜歡賣弄才可怕
俗語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一個真正有才華,有本事的人往往不賣弄聰明,不炫耀文采。反而,越是沒有才華,能力半斤八兩的人,卻喜歡到處賣弄肚子裡那為數不多的」墨水「。
明朝有位名叫茹太素的官員,是個性格過於迂直的人。
他每次寫的奏章,總是唧唧歪歪、長篇大論,明明一千字就可以說清楚的事,非要寫成上萬字,而且為了表示自己有文采,還經常用生僻、晦澀的詞語。
一次,茹太素竟然上了一道近兩萬字的奏章。一開始,朱元璋還耐著性子看,可看了快一萬字,還沒看到實質性的內容,便煩躁起來,就讓別人念給他聽。
直到一萬七千字的時候,才說到重點。這可把朱元璋氣壞了,立即派人「賞」了茹太素一頓板子。打完之後,才解了心頭之氣。
解氣後,朱元璋告訴茹太素,以後寫奏章,如果能用一千字寫完,就不要寫兩萬字,奏摺是用來彙報實事的,不是用來賣弄文采的。茹太素聽後忍著劇痛和眼淚,陪著笑點頭稱是。 之後,茹太素寫奏摺挨板子的事,迅速傳遍朝野。大臣們驚恐之餘,再也沒人敢在奏摺中賣弄文采了。
一個人有文采是天賦,是好事,應該用在實事上,利用自己的文采多做力所能及之事,而不是用來賣弄,顯得自己高人一等。總是賣弄文采,不講重點,不幹實事,久而久之,誰都不想重用,福氣也就越跑越遠,即使你真有能力,誰都不會相信了。
總之,想要積累福氣,就要有心,要發心,要用心,念念把心放在眾生上。要知道,生活無處不修行,人間處處是道場,心有眾生功德廣,念念不忘皆迴向。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