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腎功能衰竭患者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它能夠更快的清除患者體內的毒素,維持電解質與酸鹼平衡,建立並維護好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但是總會有人發生意外,出現留置導管感染,為什麼偏偏是我發生感染呢?我該怎麼知道自己已經感染了呢?答案在這裡!
#哪種情況會增加感染風險#
年齡>60歲:大於60歲的透析患者更容易發生感染,因為年齡越大機體的免疫力越差,抵抗力越差,越容易發生感染。
貧血:尿毒症患者的腎臟紅細胞生成素生成量減少,導致紅細胞的生存時間減少,而體內毒素也會對骨髓的功能產生抑制,從而增加貧血風險。貧血的患者免疫力下降,故而易於發生感染。
食欲不振:食欲不振可導致患者蛋白質攝入不足,蛋白質量少則導致低蛋白血症,從而引發免疫蛋白合成減少,進而機體免疫力下降,發生感染。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增高使機體分解代謝增加,合成代謝減少,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也隨之減少,抵抗力隨之下降。
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患者易於發生腎前性氮質血症,易於合併感染。
透析時間:透析時間越長則越容易感染。
#感染了有什麼症狀#
出口部位感染:出口處2cm內的皮膚出現紅腫熱痛,出現膿性分泌物;
隧道感染:局部隧道部位出現紅腫熱痛症狀,沿著管口擠壓可出現膿性分泌物;
菌血症:透析過程中出現畏寒、發熱、寒戰等症狀。部分患者免疫力低下時出現低血壓、地熱、低血糖症狀。
了解了感染的風險因素以及感染後的症狀我們就可以更好的應對透析留置導管感染情況了,保持營養狀態,糾正貧血,積極對抗心血管疾病,採取多種手段更快控制腎功能指標,縮短透析時間等均是預防感染的有效手段。但同時我們也要對觀察症狀,在出現紅腫熱痛是一定要儘早就醫,避免出現菌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