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我的心理諮詢工作中,有一種非常常見的情況,就是來訪者在諮詢中,總是習慣性地問一個問題:老師,我該怎麼辦?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指導我改善現在的情況?
面對這個問題,我有時候會給一些建議,有時候不會給建議。給或者不給,取決於來訪者個體情況。
重點不在於我給或者不給建議,重點在於,來訪者為什麼會普遍性地要辦法、要建議。
「我來找你『看病』,我希望拿到藥方」,這是再合理不過的訴求了,「最好是給我一個方法,立馬就讓我『藥到病除』,不需要和你囉囉嗦嗦諮詢好久,最好一兩次就能解決我的問題」,這樣的想法,我們稱之為:想要走捷徑。
走捷徑,有什麼不對嗎?當然沒有。
亞當·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論》里指出,人,首先是自私的。
自私,就意味著,人會首先想要快速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想要走捷徑,符合人性的基本特質,就好像,我們每個人都希望一夜暴富, 這沒什麼好質疑或者瞧不起的。
問題是:人生到底有沒有捷徑可走呢?
02
如果身邊有朋友言之鑿鑿地告訴你:人生沒有捷徑。那麼,我勸你離Ta遠點,因為很顯然,Ta缺乏最基本的實事求是的精神,習慣性使用雞湯給人洗腦。
人生有捷徑,而且好多事情有捷徑。
想要買一張緊俏的音樂會門票,正常渠道買不到,找做這行的老同學買一張,這是在走捷徑;
孩子上國際學校競爭激烈,擔心面試通不過,提前託人找校長吃個飯送個紅包,這還是在走捷徑;
人生目標是成為一個有錢人,自己掐指一算,勤勤懇懇一輩子最大機率也就是成為一個吃穿不愁的偽中產,這可怎麼辦?通過婚姻進行資產重組啊,娶個白富美或者嫁個豪門,「成為有錢人」的人生夢想即刻實現,這更是在走捷徑。
……
這諸多捷徑,好不好?
當然好啊!簡直太好了!如果你說「不好」,說明你也許還缺乏一些直面自我和人生真相的勇氣。
不用奮鬥十年二十年,立馬成為一個有錢人,誰能說不好?
可問題的關鍵在於,不是每個人都能走捷徑的。
走捷徑,有兩個基本前提:
- 一是有資源。
- 二是有能夠承擔結果的能力。
03
說起走捷徑,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一個人:鄧文迪。
我想,成為世界聞名的新聞大亨的妻子,應該是很多人都會心動的誘惑。可是,如果一個人說著蹩腳的英文,情智商不高,長得又不漂亮,你覺得,默多克會理她嗎?
英文流利、視野開闊、情智商雙高……這諸多能力匯聚一身,就是鄧文迪她可以走捷徑的資源。
光有資源還不夠,還要有承擔結果的魄力和膽識。
鄧文迪最後的離婚事件,可謂不算光彩。沒分到特別多的經濟財產不說,她也幾乎被人貼上了「勢力」、「心機」等類似的標籤。
面對經濟、人品這樣的雙重損失,你能夠坦然接受嗎?你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繼續和小鮮肉約會嗎?
可能很多人都沒有這樣強大的心理素質。
如此論述鄧文迪,並不是想表達我對她的認同。相反,我素來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情商不高、心慈手軟的人,所以幾乎不存在走此類捷徑的可能性。
以鄧文迪為例,只是想提醒大家,當你想走捷徑的時候,你要問清楚自己,你有什麼資源可以支持你走捷徑,千萬別說一張網紅臉就是你的資源,在整形手術如此平常的前提下,網紅臉早就不是稀缺資源了。
此外,你還要問自己,走捷徑的結果,你能承擔嗎?
04
走捷徑有很多顯性的結果,比如你要是嫁入豪門,就可能忍受對方出軌;你要是娶個白富美,就可能要忍受來自對方家庭的瞧不起。
當然,除了可見的顯性結果外,走捷徑帶給人最大的傷害,是一些看不見的隱性結果,在諸多隱形結果中,殺傷力最大的莫過於養成「捷徑思維「。
有很多書籍系統地闡述過「捷徑思維「,我們在這裡用「說人話」的方式解釋一些「捷徑思維」。
所謂「捷徑思維「,就是幹啥都追求短平快,不願意耐心地、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去接近目標。
我有一個朋友,最近這幾年折騰了很多事情。和人合夥開過物流公司,因為沒有價格優勢,很快就不幹了;又和人去搞了醫美的美容院,因為引流不到位,六個月就不做了;然後又說跟人去挖幣了,據說今年虧得一塌糊塗……
這位朋友什麼事兒都沒做成,實際上就是「捷徑思維」在作祟,TA希望自己最好不費什麼力氣,輕輕鬆鬆就能成為一頭可以在風口上飛起來的豬。
捷徑思維,會剝奪人的延遲滿足的能力,從而缺乏穩定的性情和耐力去真正完成一件事情。
而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偉大的功績都是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時間和付出的,「風口上的豬」不過是極小的機率事件,很多人都沒有這個運氣去以小博大。
所以啊,捷徑,偶爾走一走就好了,不要讓它成為你的習慣,更不要讓它固化成你的思維,否則,後果還是挺嚴重的。
05
最近,我看了一部懷舊風的國產劇,叫作《永遠一家人》,講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東北國企破產的大背景下,一個小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
其中有一個這樣的情節:
年過古稀的老父親,對著啥都做不好的老二,說了這樣一段話:「老二啊,人這輩子最大的成功就是活明白。你還沒活明白,是因為你還沒有經歷完,你經歷完,就明白了。所以,別泄氣,千萬別泄氣,記住了沒?」
如果說人生這個遊樂場,有什麼事情是沒有捷徑的,大概就是一個人的自我成長,這是人生中,唯一沒有捷徑的一件事兒。
我是誰——我想成為誰——我最終成為了誰,這是一條需要不斷探索、不斷糾錯、不斷調整的路。
很多人,終其一生,還沒來得及搞清楚「我是誰「的時候,就垂垂老矣,可以說是為人生中最大的遺憾了。
所以,當有來訪者問我:「我該怎麼辦?」的時候,我最常給的答覆是:「你想怎麼辦?」
其實,不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是沒有任何方法論,只是我不太想說,不是因為吝嗇,而是因為:這是我的,不是你的。
你的路,需要你自己來走。成長這條路,它沒有捷徑。
就好像電視劇中的那位老父親說的一樣:走到那兒了,你就懂了。
嗯,最後再說一點,寫這篇文章不是想讓我的來訪者們不再問該怎麼辦,你們放輕鬆,該問還問,反正錢都交了,不問白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