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到孫正義,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他是阿里巴巴的大股東,當阿里巴巴在2014年上市時,他也成了日本首富。很多人會覺得他運氣好,但在了解了以下事情後,也許你會發現,運氣好像不是唯一的因素。
在1996年,孫正義1億美金投資雅虎,占了雅虎35%的股權。當時所有人都不覺得雅虎能值1億美金,公司只有十幾個人,全世界網際網路的用戶還不到1億。連楊致遠都覺得孫正義瘋了。
2000年後,孫正義對阿里巴巴先後投資了8000萬。我們聽到的那個故事是真的,孫正義第一次要給馬雲3000萬美元,後來馬雲想了想,說我只要2000萬美元。只不過後來孫正義又投資了6000多萬美元。
2006年,據說最恐懼的事情是,他找到了喬布斯,畫了一個草圖,說未來的手機是IPOD+手機,應該由你來做。你如果做出來,我幫你賣好不好?喬布斯哈哈大笑,你是第一個見我的人,如果我做出來,日本市場由你來賣,不過你好像需要一個運營商。然後,孫正義回去就花了118億美元收購了日本第三大手機運營商沃達豐(這個在當時由於業績不好被稱為快要沉沒的船),並改名為軟銀移動。軟銀公司為此負債約100億美元。資本市場沒有人看好這筆收購。直到新一代IPHONE上市,後面的事情大家可以想像了。
2.
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網約車平台,滴滴、優步的大股東都是孫正義。他收購了晶片公司ARM,預測未來30年機器人的數量超過人的數量,他期待未來30年人工智慧、物聯網設備都裝著由ARM公司提供的晶片。他還把這個世界上最值錢的,做出了部落衝突、皇室戰爭手機公司supercell以86億美元賣給了騰訊,又賣了一部分阿里的股票,成立了願景基金。
願景基金專注投資於人工智慧、物聯網的等最高新科技的投資,首輪就募集到了930億美元。出資者包括沙特主權基金PIF、阿布達比主權基金Mubadala、軟銀集團、蘋果公司、富士康、高通和夏普。據統計,目前全球其他所有風險投資基金加起來,總價值也不超過700億美元。
如果你整體看一遍孫正義的人生,會得出一個驚嘆的結論:這就是一個開了掛的穿越者啊!他每次做決策,每次都是超過90%的人反對,都覺得他瘋了,然後他就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從網際網路的門戶時代、到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未來的物聯網人工智慧,為什麼他會有如此強大的洞察力?為什麼他的判斷會如此具有前瞻性?這裡我們會一點點揭秘他的思維方式。看看他是如何思考,如何成長的。首先一點,孫正義認為,很多事情,沒有不可能。
3.
第一個故事,出國留學
孫正義為什麼能做出了這麼多驚人的事情,其實我們從他年輕時候就能看出端倪。1973年夏天,孫正義有了一次赴美國參加英語夏令營的機會,孫正義看到了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寬大氣派的美國汽車,有一個朦朧的夢想在他心底逐步成形,他要做一個站得最高、看得最遠的成功人士。
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一定要跳出他生活了十幾年的日本,進入美國的大學讀書。在日本,他本來已經好不容易考上了日本的重點高中,有極大的機率能進入日本的重點大學。退學就意味著放棄這個機會,這讓他的很多同學、親戚都感到惋惜。最令人不可理解的是,跟孫正義感情很好的父親患病在床,母親也滿懷悲傷,希望他留下。最後,連母親的眼淚都無法瓦解孫正義到美國求學的意志。等到了飛機,孫正義的眼淚才肆意落下,心中充滿了悲壯之情,這時,他只是一個剛剛邁入17歲的少年。
孫正義是個早熟的少年,他是旅居日本的韓國後裔,雖然他的祖父輩就開始在日本居住,但是當地人對他們的排斥深深傷害了孫正義的心靈,為此,他立志要做出一番讓家族揚眉吐氣的大事業,短暫的離別是必須的,這才是少年孫正義的精神支柱。
4.
第二個故事,跳級與考大學:打破規則
孫正義如願進入了賽拉蒙提高中,位於美國舊金山南部,成為了高二的學生。一周後,他向校方提出跳級的要求。美國是四年制高中,推算當時孫正義的學習水平已經超過了美國高中二年級水平。他闖進校長室,用著蹩腳的英語噼里啪啦說了一通。校長終於明白了他要表達的重點:人生苦短,我不想浪費時間在高中,上大學才是我的目的。在他的軟磨硬泡下,校長終於答應了。
然而這只是開始,孫正義信心百倍,他連跳三級,在接下來的三周里,他拚命學習,只用了三周,就完修完了高中全部課程。第四周,他開始準備大學入學考試,他面臨的是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英語六門考試,如果一門沒通過,就全部重新再考。
拿到考卷時,孫正義才呆住了,每門考試的試卷有幾十張,很多單詞他還不認識,孫正義的英語水平雖然在三周里有了提高,但依然有限。然後他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他當場向考官提出,請准許他查閱英語詞典,理由是他是一個外國學生,有一些單詞看不懂。這個要求立刻被拒絕了,然後孫正義並不放棄,他把電話打到教育局長辦公室,用那蹩腳的英語奇蹟般的說服了教育局長,不僅准許他可以查看英語詞典,還將他的考試時間延長到了晚上。
孫正義打破了美國學校的規定,一是美國學校有著開放的優良傳統,二是他自己的愚直,他認為不合理的就應該改正,活人不應該被死的條文難倒,這種思維也在他日後的企業經營中有諸多體現,雖然被很多人指責為霸道、只顧自己著想,但他堅持的事情,基本都完成了。
5.
第三個故事,改姓氏:再一次打破規則
在1980年孫正義從美國返回日本創業時,這一時期的日本,科技企業已經開始走向世界,索尼,松下,夏普等,孫正義看好國內的良好環境,也對自己帶回的創新思維充滿自信。
但他遇到了一件難事,他名字的孫是韓國姓,去美國之前一直用的都是安本,現在他回國創業,想要保留他的韓國姓。但是法務省以日本沒有孫這個姓為由,乾脆地拒絕了孫正義的轉籍申請。孫正義在美國由於已經和日本女子大野優美結婚,按日本習俗,妻子可以隨丈夫的姓,於是優美就去了一趟法院,要求將自己的姓氏改為「孫」,這樣孫正義再去法務省申請轉籍,由於孫正義之前已經有人姓孫,法務省只好接受孫正義的申請。
從改姓氏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孫正義的做事準則:世間確實有一些事情是人力無法回天的,人但也有一些事情,人力是可以通過執著的力量改變的,所謂執著,就是要在堅持的基礎上添加一些智慧,以合法而靈活的手段務必達到最終的目的。
6.
孫正義總是說,「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
公司成立是在1981年9月的一天,孫正義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一個蘋果箱,站在上面對自己僅有的兩名員工說:「我們的目標是5年內,達到100億日元銷售規模。10年以內這個數字要達到500億日元。我們要讓公司發展成為幾萬億日元,幾萬人規模的公司。」
一番話說完,兩名被嚇呆的員工加上站在蘋果箱上只有24歲的孫正義,三個人站在一個小房間裡沉默了許久。別忘了,這還是其他公司的辦公室,其中可憐巴巴的兩張桌子才是屬於孫正義的公司財產。
後來,孫正義每天都拿公司的宏偉藍圖來激勵他僅有的兩名員工,也激勵自己,兩名員工沒被「忽悠」,趕緊辭職,另謀出路。在他們看來,這個每天滔滔不絕的年輕人整天都在瞎吹牛!
很多很多年以後,孫正義在自己的推特上寫下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總問『為什麼做不到』,那你就無法當領導。」
對他而言,在5年內,把一家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只有兩張桌子三個人的公司發展成為銷售額100億日元的公司不是「為什麼可以做到」的問題,而是「怎麼做到」的問題。無論其他人對自己的想法如何質疑,孫正義都信心十足,哪怕別人覺得他是個瘋子也所謂,誰說創業不需要這種瘋癲勁,就像他自己的那句名言:「一切的成功都源於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
借著這種自信,半年之內,孫正義就與日本42家專賣店和94家軟體業者達成了交易,其中包括當時最大的軟體開發企業哈特森公司。孫正義甚至說服了東芝和富士通投資軟銀,公司規模迅速擴大。
在一窮二白的時候就敢把自己的目標對準業界領軍企業,不得不佩服孫正義的魄力與勇氣,這也正是孫正義一貫的經營作風:找到大企業合作借勢,到時就算自己不出聲也會有生意找上門。
孫正義還用沒有不可能來要求自己和員工。
孫正義要求員工在報告中列出詳細的指標。以往在做這些工作時通常會列舉十幾種指標,最多也不會超過100種,而現在,孫正義對員工的要求竟然是至少1000種。為什麼非要是1000種?
通常情況下,一項業務的具體情況用十幾種經營指標或許就可以表述清楚,但軟銀的目標是要做到最好。如果十幾項就可以表述清楚,當我們列舉到幾百項時就可以把業務狀況表述得更細緻,當列舉到上千種時就足夠把每一項指標都細化到極限。
在激情、夢想的驅動下,孫正義帶領軟銀公司從計算機軟體流通行業到出版傳媒、網際網路等行業,成長為當今世界最大的風險投資商,也是最成功的一個。用孫正義的話說,他們是這個星球上從網際網路經濟拿到最大份額的公司。以孫正義對中國企業的投資為例,當寬頻引發的第二次網際網路浪潮來襲後,新浪、網易、盛大網絡、當當網、淘寶網都留下了孫正義的身影,打上了軟銀公司的印記。孫正義的激情、夢想、高瞻遠矚,來源於他敢於突破規則,自認沒有不可能。這樣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想要獲得更多孫正義思維繫列的音頻,可以關注並私信我「思維體系」。
思維武器庫,致力於提升你的認知,帶領大家一起,了解規律,了解經典,了解人物,挖掘那些對我們思維有啟發的部分,為我們的思維賦能,通過學習,建立起屬於我們自己的思維體系。讓我們成為一個更智慧,更充實,更卓越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ItWTXEBrZ4kL1Vim4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