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們」被尬吹,是這個社會最大的悲哀

2019-11-12     西門君不吐槽

藝術品最大的價值,是活在人們的心中。而生命最大的價值,是活著。——李誕

1.

因為《奇葩說》第六季的一段辯論,李誕又火了一把。

這期的辯題是《美術館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隻貓,只能救一個,你救哪個?》

正方二辯黃執中,公認的「奇葩說大魔王」,一開口就直擊人心:

「人的同理心有範圍的,而它範圍的大小,跟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很有關係。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高,你聽到的哭聲就越遙遠。你選擇救貓,是因為你聽不見遙遠的哭聲。」

當黃執中論述完之後,觀眾的票數幾乎一邊倒向正方。想要扭轉局勢,這對於反方的三辯李誕而言,可幾乎算是「不可能的任務」。

不僅僅是因為黃執中「太強」,更是因為李誕一直被人詬病「辯論太弱」。

然而,當李誕戰戰兢兢地站了起來之後,「技驚四座」。

短短九分鐘,這場被捧為「奇葩說史上最經典的一段辯論」,瞬間刷爆朋友圈。李誕一戰封神。

「李誕們」被尬吹,是這個社會最大的悲哀

然而,我卻想唱個反調——

「李誕們」被尬吹,是這個社會最大的悲哀。

2.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先總結一下李誕的觀點:

第一,燃燒的藝術品比平時更美。

第二,比起遙遠的哭聲,我們更應該在意咫尺的呼聲。

第三,為了集體,犧牲個人是不對的。

乍一看,條條的邏輯都無懈可擊,但細思起來,卻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問題出在哪?

問題出在,李誕把「藝術品」的價值,用一種看似歌頌,實則毀滅的方式給消解掉了。

李誕認為「藝術品活在人們的心中,是它最大的價值。」

可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全人類現在最應該做的事,就是一把火燒光世上所有的藝術品。

你說燃燒的藝術品比平時更加美麗?那好,今天我就讓地球成為史上「最美」的一天!

荒誕不荒誕?

不過更令人愕然的還在後面,李誕說,「比蒙娜麗莎更美的,是燃燒的蒙娜麗莎。」

我無法否認。誠如魯迅所言,「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悲劇美不美?美。可,難道人類就應該為了欣賞悲劇之美,而去創造悲劇嗎?

是的,你可能會強調說,西門君,辯題里的「我」不是放火的人,「我」只是個吃瓜群眾。

沒錯。但別忘了,「不作為」,也是一種惡。

好比你路過一個池塘,看到有人落水卻見死不救,這難道不是另一種「謀殺」嗎?

3.

七個月前的巴黎聖母院,遭受了到了一場彌天大火,整棟建築損毀嚴重。短短几個小時內,全球為之悲慟的人們,紛紛獻上了自己的祈禱與祝福。

可就在眾多祈福語之中,開始出現一種不和諧的聲音:

「換個角度想,燃燒的巴黎聖母院不也是一種美嗎?」

一開始,大家當然批判這種「三觀不正」的言論,可漸漸的,支持的隊伍越來越壯大。

為什麼會這樣?

也許是因為他們想著,「巴黎聖母院燒毀已經是既成事實,何不試著從中發掘某種價值?」

典型的「荒誕主義」。

「荒誕主義者」常常掛在嘴巴的話是:「哎呀,人生也好,世界也罷,都沒啥意義,還不如找點樂子,及時行樂。」

也許,正是因為「荒誕主義」的流行,現代人們更加追求「短平快」的生活樂趣——喝酒,蹦迪,極限運動,怎麼爽快怎麼來。

你讓這樣的人去美術館看畫?算了吧,她根本不會去,去了也是花三分之一的時間自拍,三分之一的時間P圖,再拿三分之一的時間百度文藝語錄配發朋友圈。

一個社會的沉淪,是從摒棄對藝術應有的珍重開始的。

中世紀被稱為「人類史上最黑暗」的時刻,因為那時候大家「信神」而不「信人」。人根本不是什麼獨立的存在,無非是神的信徒罷了。

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才從漸漸從神學的桎梏中走出來,真正覺醒為「人」。

其中起到至關作用的,便是《蒙娜麗莎的微笑》等藝術品的啟迪。

《蒙娜麗莎的微笑》在歷史上被偷過兩次,它之所以現在能夠完好無損地躺在羅浮宮,一方面是「奇蹟」,一方面則是前赴後繼的人為了守護它而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他們為什麼願意自我犧牲?因為一件偉大的藝術品,它不僅記錄著人類的歷史,更是凝練著人類的尊嚴。

今天你讓我為了一隻貓,不管不顧人類的歷史和尊嚴。對不起,我做不到。

因為我放棄了一隻貓,哭泣的只是它的主人,而我放棄了一幅畫,哭泣的卻是整個人類。

4.

李誕在那期辯論的最後,總結了一段振聾發聵的陳詞:

「正是那些為了所謂宏偉的事業,為了一些遠大目標,不計後果地犧牲別人,或者犧牲小貓的人,頻頻地讓我們這個世界陷入大火。」

可李誕......不,支持他觀點的「李誕們」,你們知道更可怕的是什麼嗎?

是一場大火燒到了家門口,你沒想過救隔壁的老王一家,而是抱起你家的小貓,拔腿就跑。

作者簡介:西門君,前《跑男》一二季現場導演,目前就讀浙大傳播學在職研究生。關注我,毒雞湯管夠。商務合作請私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ZGyX24BMH2_cNUgQU_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