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文言文的小學生適合看哪些書?

2019-11-24     梧桐樹邊羽

初學文言文的小學生適合看哪些書?

孩子上六年級,想讓孩子開始自學文言文(以前沒接觸過文言文)。

對現在小學課本中的文言文教育不是太了解,但是從這位朋友的問題補充中可以看出,小學課本中沒有文言文:「以前沒接觸過文言文」。那麼,這就是家長的超前意識在起作用了,在今天高考語文分量越來越重的情況下,教育焦慮下沉到小學時期了。

這其實並非一種好現象。

即使是語文的比重越來越高,也並不代表文言文越來越重要。可能在考試中能起到一小部分作用,但實際上並不大。而在生活中,文言文基本上沒有應用範疇。至於高考中用文言寫作文拿了滿分,並被特別錄取的考生,那屬於極端案例,絕不應該成為廣大學子學習參考的榜樣。

文言文能力強,是特質,但並不是學習的重點。學習的重點還在於知識。

文言文只是語文知識中的一小部分,方便我們研讀古代文獻作品,在大多數青年人的生活中,功用為零。而且也未必會為知識形象,個人素質加分。

文言文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重要。

現代社會的知識結構非常龐大。這些知識體系的表達和解釋,所採用的語言是年輕的語言。年輕的語言,有著文言無法比擬的交流價值,在這種情況下,文言的作用其實連「輔助」都談不上。

現代教育首要保證的是現代知識結構的基礎培養,且門類繁多,文理並重。而到了高等教育,專業性逐漸增強。文言文閱讀才成為某些專業的技能,對其他專業就毫無用處了。

當然,如果熟練掌握文言文,不用通過所謂「水煮」的方式直接閱讀古籍,獲得最直觀的古人智慧,不受現代古籍翻譯者的思想引導,對個人形象的樹立是有錦上添花的幫助的。

但是這純粹屬於個人修養的範疇。而個人修養又絕對不止能讀懂古文這一方面。能讀懂英文,能讀懂日文,能讀懂德文,都比讀翻譯版要純正,不過讀翻譯版有什麼問題呢?影響我們理解嗎?文言文也是一樣。

文言文和白話文體系稍有不同,其實對我們的性質和外語沒有根本區別。多掌握一門外語,證明你的能力強,但是不懂也不會影響到什麼。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是否充盈,與能不能讀懂文言文,會不會古詩詞關係並不大,雖然這些東西會充盈你的精神世界。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知識海洋天大地大,別的知識、別的觀點同樣可以充盈你的精神世界,讓你的個人素質和修養與眾不同。

對於孩子們而言,現代教育結構大體還是科學的。不僅知識面有廣度,也更加適合現代生活、現代社會,並且對古典傳統也有足夠程度的照顧。現代教育體系對文言、傳統文化的啟蒙、普及、深入,已經做得足夠好。

既然課程沒有安排,也就不需要過多地關注,不如讓小孩學學藝術,踢踢球,增加一些身體素質,外向地、世界觀地培養孩子,比年紀輕輕就老氣橫秋的拽文言文,也許是更正確的成長方式。

孩子們的文言閱讀能力,跟著課本按部就班就足夠用了。文言文能力強,和英語能力強是一樣的,都是出於某方面增量的考慮,而並非人生不可或缺的知識。

不要讓大人的觀點影響了孩子的未來。

文言文只是語言方面的知識,放到如海洋一樣廣闊的未知中,不足為道。

​還是回答一下問題吧,我覺得老版《三國演義》就很好。它的故事性強,讀起來又不艱難,讓孩子感興趣是所有閱讀的開始條件。很多男孩子對中國歷史的興趣和啟蒙都是從三國開始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P8Lom4BMH2_cNUgUxI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