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不同於新疆的大草原,四川的崇山峻岭,大興安嶺的森林,沙漠的風景更容易讓人心生征服之感。所以越野e族在起初將每年一次的阿拉善英雄會,定在了這一片黃沙之中。
南有三亞,北有阿拉善,雖然說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說法,也確實證明了在北方的這一片黃沙里,有一個不少人神往的地方。
阿拉善也確實沒有讓人失望,沖沙、美酒、演唱會、轟趴,很容易讓人忘記這是一片沙漠,甚至懷疑是否是來到了美國的野外露營轟趴館。
正如之前所說,「大漠孤煙直」,不過這煙卻換成了夜晚的射燈、車輪捲起的沙塵,恰似辛棄疾所說的「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至今為止,這是第十四屆阿拉善英雄會。蒙古漢子天生愛越野競賽,從最早的賽馬,到後來的摩托,再到現在的汽車越野,阿拉善的汽車文化一直和越野離不開,按照當地人的說法,起初這裡是被內蒙越野e族的人所發現,才有如今的盛況。
今年的阿拉善會場,到場的車輛已經多達40萬輛,到場的人數超過了120萬人,創造了歷史新高。來這裡的人分為了兩種——玩沙的、玩轟趴的,也正是因為有這麼多人,頭天去往阿拉善的道路水泄不通,僅僅2公里的路程,就花掉了6小時的時間,從正午的艷陽高照,轉眼切換到了日落西山。時間的變換帶來了時空的變化,沙漠裡的夜晚與白天的燥熱不一樣,伴隨大風吹來了沙漠深處的神秘感。
也就是這種神秘感吸引了無數人想在沙漠深處通過一台車,一探究竟。
今年比亞迪來到了阿拉善,開啟了「英雄稱宋,齊聚一唐——比亞迪阿拉善英雄會探營之旅」。兩天的行程,從寧夏銀川出發,穿越100多公里無人地帶,穿越賀蘭山,沿著河道進入戈壁,最後由省道到達阿拉善。本以為一路上碎石路、戈壁灘、沙漠等綜合路況會讓兩款插混SUV露怯,結果卻出人意料。
沙漠是屬於硬派越野的天下,放眼望去整個沙漠都是陸巡、普拉多、牧馬人、帕傑羅等車型。很難想像一台插混車型能夠出現在廣闊的沙漠裡,這不僅是因為插混車型的定位,更是涉及到了重量、底盤調校、驅動方式的問題。
而宋Pro DM和唐 DM在沙漠裡最大的劣勢就在於「重量」,插混車型由於電池和電機的加入,比傳統燃油車型更重,這就好比在「十一」假期的一頓猛吃猛喝後,體重上漲帶來「走路都費勁」的不便。車輛自重在越野上的重要性要比賽道車輛更重要,這是由於在越野路段上大量路面都較鬆軟,且缺少支撐,車輛過重很容易就陷進去。
不過比亞迪的這兩款插混SUV,卻另闢蹊徑:用四驅解決問題,並且是全時電四驅。其優勢就是在於取消了傳統全時四驅系統上的兩軸之間的傳統軸,在越野時不用擔心傳動軸被異物所破壞;由於是電驅動方式,電機直接將動力輸出到輪上,這比傳統的全時四驅響應要快上10倍。
在唐DM上,比亞迪在後軸配備了機械制動差速器、陡坡緩降系統、上坡輔助系統等駕駛輔助,這讓駕駛者在操控駕駛的途中感受到車輛更穩定的表現。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玩得很嗨。這也因此解答了一個疑問,沙漠裡,插混車型so easy。
沙漠與汽車的較量,縱情馳騁的激情,徹夜狂歡的尖叫,血脈賁張的賽事,這些都是存在於夢幻的阿拉善深處的狂歡。有人說這是一劑毒藥,會讓人上癮,即使是回到故土,此次比亞迪的阿拉善之行依然讓人回味。
而比亞迪則是這場夢幻的解藥,它用自己在新能源多年的技術積澱,在這個金秋季節十月,在阿拉善實現了自我的證明。
註:部分圖片源於網絡,請作者聯繫我們,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