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組織部策劃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社教節目中心製作的《榜樣的力量(第二季)》熱播。第八集聚焦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鄭志明,講述其從普通鉗工到「大國工匠」的故事。作為青年幹部,我們應以鄭志明為「燈」,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立穩報國志向,錘鍊幹事本領,堅持苦幹實幹,以「闖」的精神、「創」的勇氣,積極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
弘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工匠精神,在「臣心一片磁針石」的信念中扛起強國重任。「凌雲報國志,山川映初心。」「堅持走技能報國之路,為中國製造業發展貢獻力量。」鄭志明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6年來,他深耕生產一線,始終秉承著「要把經過手中的零部件做到極致」的執念,以創新發展為動力,持之以恆努力奮鬥,成就了他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夢想。心有所定,御風而行。作為青年幹部,我們要以鄭志明為「旗」,樹牢「但願此身長報國」的堅定信念,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把「小我」融入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大我」之中,把「愛國」根植於心,把「報國」付諸於行,把「強國」融入於志,將為社會擔當、為國家奉獻作為人生航行路上的「燈塔」。
弘揚「攻堅克難、捨我其誰」的工匠精神,在「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研習中錘鍊過硬本領。鄭志明說:「剛開始學習手藝時,整天推拉銼刀,手裡磨出了泡,有時候還流血。」有志者,事竟成。手上的老繭、練壞的工具,都見證了鄭志明將細節做到極致所傾注的努力。憑藉卓越的技能,鄭志明攻堅克難,帶領團隊自主研製完成工藝裝備1100項,為企業直接創造經濟效益近億元。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青年幹部要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保持「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主動投身鄉村振興火熱實踐一線,在經風雨、見世面中長才幹、壯筋骨,練就擔當作為的「真本領」「硬脊樑」「鐵肩膀」,以鋼鐵般的意志拼搏奮進,一路奔涌、一路奮進,勇於攻堅更多的「婁山關」「臘子口」,不斷在前進路上展現新擔當、作出新貢獻。
弘揚「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工匠精神,在「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探索中啃下工作硬骨頭。「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只有不斷掌握更多先進的技術,這樣才能與這個時代同行,把中國的智能製造推向世界,」鄭志明不懼挑戰,立足崗位,自主創新。他細心雕琢,將鉗工技藝練習得爐火純青,通過手工銼削可將零件尺寸控制在0.002mm以內;他帶領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團隊攻克一道道卡脖子技術難題……「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新時代的青年幹部要發揚「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鉚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幹勁,立足工作崗位苦練內功,大膽探索、勇敢前行,敢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昂揚鬥志,於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開闢前人未曾見過的嶄新事業。
作者:趙遠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