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房子、發票子那點破事,都不是大事

2023-06-27     凱恩斯

原標題:救房子、發票子那點破事,都不是大事

6月27日,A股出現了快速反彈,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今天的反彈也可以看做是破位之後的回踩5日線,5日線就是反彈壓力,所以不能根據一天的反彈就確定下跌趨勢逆轉,五月份我給出了滬指調整目標是3137點,依然有可能見到,滬指最終的目標是回補3130點上升缺口,所以,如果明天如果不出現中陽線回補3197點下跌缺口,站上5日線,則3100-3130區間才會見底。依據技術操作基本都是突破阻力後買入,跌破支撐後賣出,也就俗話說的追漲殺跌。所以技術趨勢判斷本質是一個參考,要避免刻舟求劍。

今天板塊上最熱的,其實是樓市。圍繞樓市救不救,當前爭論很大。你要是打開抖音,經常會看到有人大喊「救樓市就要把利率降到零」,「救樓市就是救經濟」等等,我認為很多自媒體營銷號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是用簡單化的方式來吸引流量,包括一些經濟大號。為什麼這麼說?

先問一個問題,最近人民幣出現一輪貶值,為什麼?原因是內松外緊,人民幣在降息,美元在加息,息差增加後,金融資本就有了外流的衝動。所以,如果一個自媒體人說人民幣寬鬆就能夠救樓市,那麼這是因為他只將目光放在國內,而忽視了全球宏觀背景。

這裡再說一個觀點,樓市的上漲,實際上很大程度上和人民幣的升值是同步的。比如房地產升值最快的2005-2013年,實際上是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年份。當然,後來在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樓市也漲價了,比如2013-2015年,但你要知道,那幾年真正火爆的是新經濟,創業板最風光的時段,樓市最終收割了股市——賣股買房。

舉個例子,杭州前幾年大平層曾火爆過一段時間,原因是杭州某科技巨頭要上市。所以我們的結論是,要麼出現顯著的需求爆發,如果沒有強烈的需求爆發,那麼人民幣升值才是樓價上行的驅動力。

所以,救樓市,靠貨幣政策是行不通的。其關鍵在於發展實體經濟,高收入人群多了,對房產的購買力強了,樓市也就有救了。中國經濟一直在高速發展中,改革開放從80年代起,我們四十年發展。第一個十年靠個體集體經濟,第二個十年靠民營經濟,承接了國企下崗,第三個十年靠外企,也就是2010年前,這就是人民幣升值+輸入性通脹推高房價的10年。然後最近的10年靠創新,具體說就是網際網路經濟。而如今樓市之所以不振,其實關鍵不在人口出生率,而是在我們沒有承接網際網路的經濟業態。

網際網路經歷了PC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如今紅利基本釋放完畢。2017年之後,智慧型手機銷售持續下滑。2017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4.67億,2022年2.72億。APP的用戶紅利也基本挖掘完了,1季度微信用戶13.19億,全中國也就14億,下到3歲和上到70歲不會用的,1億總有的。所以紅利基本釋放完畢。這就使得城市居民房地產購買力下滑。而這,才是核心因素。這個因素很難通過寬鬆來解決,而應該要用一輪科技革命來解決。

大霄勸胡錫進買基金,不買股票。股市發財靠基金,人生髮財靠康波。但康波是什麼?是康德拉季莫夫周期這個名詞?是50-60年周期?都不是,康波的核心就是科技革命,這類科技革命往往每隔50-60年發生一次。

經濟周期有3年左右的基欽,10年左右的朱格拉,50-60年左右的康波,而人生多少個朱格拉和基欽都沒有影響,因為這些周期是一種常態,但大多數人,只會遇到一輪康波。對於投資人,在康波周期中找到那個技術革命的核心產業,才是關鍵。康波往往起於經濟蕭條,因為只有經濟蕭條,企業才會挖空心思創新來找突破口,結合AIGC的橫空出世,所以,或許我們已經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起點。

總結起來,救樓市靠貨幣寬鬆嗎?不對,樓市的根基在新興產業。換句話說,刺激經濟,房地產和戰略新興產業選一個,我們應該留下後者。當然,有人說房地產會帶來銀行,地方財政問題。要記住,在工業化時代,農業社會那點債都不是問題,如果我們進入新的生產力水平,那麼這些債都將是上個時代的小問題。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f56d5d6a2b512ddc1a1de0e6be31f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