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家評論:以新時代「楓橋經驗」書寫基層治理新篇章

2023-12-07   宣講家網

原標題:宣講家評論:以新時代「楓橋經驗」書寫基層治理新篇章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入選單位代表,向他們表示誠摯問候和熱烈祝賀,勉勵他們再接再厲,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奮進新征程,我們要牢牢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要求,使其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實踐中發揮更大效能,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實踐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諸暨楓橋幹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此後,「楓橋經驗」從一個小鎮走向全國,成為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面旗幟和「金字招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為「楓橋經驗」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多年來,各地緊緊依靠群眾探索創新,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從完善信訪制度,到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從遼寧瀋陽牡丹社區的「三零」工作法,到福建明溪縣「僑鄉楓橋」解紛工作法…… 「楓橋經驗」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基層治理的鮮活故事,鋪就一座又一座溝通黨心民心的連心橋,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2021年8月18日,貴州省龍里縣谷腳鎮高堡村的刺梨種植區域 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基層治理的關鍵。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實踐充分證明,黨的領導是「楓橋經驗」的本質特徵,基層黨組織是基層治理的「領頭雁」。我們必須在黨的旗幟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匯聚起同心共圓中國夢的磅礴偉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要完善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發揮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強化政治引領,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把各領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強化組織引領,推進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全面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組織基層協商活動、增進共識、促進團結等方面的作用。強化能力引領,加強基層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群團等組織的工作能力,選優配強黨組織帶頭人,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本領。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縱觀「楓橋經驗」60年發展歷程,儘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著力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收入分配調節、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一老一幼」服務等工作。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充分相信和依靠群眾,發揮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作用,順應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願望和要求,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更好地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努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為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奠定紮實的社會根基。

6月12日,遊客在慈溪市觀海衛鎮雙湖村的一家茶室喝茶聊天。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築牢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法治根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新時代「楓橋經驗」不僅寫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黨的二十大報告,還寫入了《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須堅持依法維護社會秩序、解決社會問題、協調利益關係、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必須培育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才能促進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 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到新時代全民普法全過程、各環節,深入弘揚憲法精神,全力培育全社會法治信仰,持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將法治意識、規則意識深入人心,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讓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成為常態化思維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人民群眾在每一次執法過程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堅持和發展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更加重視基層基礎工作,充分發揮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層的作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要把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普法重點,從群眾生活入手,講群眾聽得懂的話,在實時普法、公益普法、精準普法上下足功夫,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立足當地文化特色,尊重社會公序良俗,引導群眾運用法律手段、通過法律程序解決問題,加快推進實現社會治理法治化,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好、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緊緊依靠人民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作者: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