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寫字,我國稱之為書法、日本稱書道、韓國稱書藝,哪個更恰當

2023-12-24     書法網

原標題:對於寫字,我國稱之為書法、日本稱書道、韓國稱書藝,哪個更恰當

對於寫字,我國稱之為書法、日本稱書道、韓國稱書藝,哪個更恰當

書法是我國特有的一門藝術,它的產生根植於漢字和書寫工具。不過,它已經走出了國門,為整個東亞地區人民所共賞,我們的鄰居朝鮮、韓國、日本、越南都有欣賞書法的傳統,韓國、日本還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體系。不論是韓系、日系,說到底還是華夏書法的一種分支。

面對如今亂象橫生的書壇,總有人說「我們自己不去珍惜國粹,看看人家日本、韓國書法發展的多麼好」,並且還舉出了一個例子,就是中韓日三國對於這種藝術的稱呼,我們稱之為「書法」,韓國叫它「書藝」,日本取名「書道」,還得出了咱們「書法」這一稱呼不夠「高大上」的結論。

那麼,「書法」「書藝」「書道」到底哪一種更恰當呢?其實,這三種稱呼都來自於中國。儒家提倡「君子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書」就包括寫字一項,《漢書》記載:「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管國子,教之六書,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此外,「君子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也包括這一項。所以說將之稱為「書藝」是古已有之,而且相比於這三種稱呼,中國古代多直接稱之為「書」。東漢蔡邕曾說:「書者,散也」告訴世人如果想把書法寫好,就要拋除雜念、獨抒性靈。

我們現在感覺「書藝」這個稱呼好聽、恰當,但「藝」的本義就是雙手勞作,延伸為技術的意思。魏晉南北朝時期,上層社會名流普遍熱衷於清談論道,禪宗、黃老之學興盛,書法家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

「道」在老莊哲學引導下,可以代表萬事萬物的本源,傾向於一種「形而上」的東西,「書道」中的陰陽、虛實變化表現在用筆的輕重、布白的疏密、用墨的濃淡上。

日本慣用「書道」一詞,也與該國美學風尚有關,千百年來,島國孤懸海外,自然條件也較為惡劣,於是形成了「物哀之美」,這與道家的虛靜觀、禪宗的「空」「頓悟」有相通之處。

所以,日本往往喜歡南宋的禪畫、大唐的草書。日本著名的「三筆三跡」即橘逸勢、空海、嵯峨天皇、小野道風、藤原行成、藤原佐理是該國「書道」的奠基者。

隨著「書」這門藝術的不斷成熟,法度越來越完善,以及可以因此做官入仕,它再被稱為「道」「藝」就顯得不合適了。在「尚法」的唐代,隨著歐陽詢《結體三十六法》、虞世南《筆髓論》的問世,「書法」也逐漸成為一種統稱。

嚴格來說,「書法」「書藝」「書道」並無高下之分,真正能衡量各國書法發展高低的,還是要看書法家、作品才行。如果真要評選出一種最恰當的稱謂,小編認為還是「書法」更好。

您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1e41080b77d822e13bf73d1473138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