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彪直言「我們已經超越古人了」,那麼當代書法家的字值得學嗎

2024-01-11     書法網

原標題:劉洪彪直言「我們已經超越古人了」,那麼當代書法家的字值得學嗎

劉洪彪直言「我們已經超越古人了」,那麼當代書法家的字值得學嗎

當代書法家劉洪彪先生曾說:「我們的書法,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古人了,只是我們不好意思說而已」。這一言論曾引起過廣泛討論,也有很多人對他提出了批評,認為他「太狂妄了」。據實而論,古人相比今人,物質條件和生活便利性是遠遠落後的。

劉洪彪書法

尤其是宋代以前的人,他們想要學習書法非常困難,受限於印刷技術、拓刻技術的不足,這段時期內學書以家傳、師授為主,所以大書法家褚遂良會說:「良師不遇,歲月徒往。今之能者,時見一斑,忽不悟者,終身瞑目。蓋書非口傳手授而雲能知者,未之見也」。

但是宋代以來,情況就不一樣了,隨著刻帖風氣的盛行、印刷工藝的發展,學書者終於能夠跳出時間、空間的局限,利用這些字帖來自悟,還可以廣泛學習各位名家、各種風格。說到這裡,大家也能看得出來,很多古人學書就是從同時代學起的。

舉例來說,明代人學習鍾繇的小楷,往往要先從祝枝山的字練起,繼而循序漸進,直入魏晉;元明兩朝學習二王,也多從趙孟頫入手,再一步步體悟羲獻用筆。我們學習書法,也可以這樣做。

我們小時候,老師經常會推薦盧中南、司馬彥和田英章等人的字帖,再把楷書的基本結構、用筆搞明白後,再去學習歐顏柳趙四大家,這樣一來會更容易上手。這就是由簡單到困難,由淺入深的過程。

有這樣一種說法非常流行「清亡以後無書法家」,這一觀點有失偏頗,當代並不缺一流書法家,或許他們比不了古代大師,但作為入門學習已經是綽綽有餘了,臨摹他們的作品,作為學習古人的「跳板」不失為一種捷徑。

比如「田楷」和「歐楷」,前者筆畫、結字端莊嚴謹,對工整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後者平中寓險,結字極為多變。但「歐楷」初學較難,「田楷」就充當了很好的過渡。柳公權楷書更難上手,就可以從溥儒、啟功等人的字里先去感悟。

當我們學習當代書法家的字時,要做到與古人相對比,這樣才能「察古今之變」。對比的過程中,主要集中在筆法、結字的細節上,這是因為「筆法」在傳承過程中,難免出現簡化的情況,對比王羲之、李邕、趙孟頫三家的作品就能發現,後兩者都對羲之筆法進行了精簡。

總的來說,學當代人的字,為進一步學古人做準備,是一種事半功倍的做法,但不能只局限於當代每一家的作品,否則自己的書法水平很難有突破,學久了還容易出現俗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14292c24e7e2c99db3997a875b56d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