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還有書法傳世,這28個字被譽為「漢字之祖」,韓國:抄我們的

2023-11-19     書法網

原標題:倉頡還有書法傳世,這28個字被譽為「漢字之祖」,韓國:抄我們的

倉頡還有書法傳世,這28個字被譽為「漢字之祖」,韓國:抄我們的

元代大藝術家趙孟頫曾提出「書畫同源」一說,這個觀點在今天看來是準確的。我們引以為傲的漢字,是由最早象形符號一步步抽象而來的,如果看一看「山」「火」「羊」等字的甲骨文寫法,儼然就是把它們的形狀畫了出來。

倉頡

不過,古人普遍相信漢字的產生離不開「神助」,古書有云:「倉頡為帝,南巡狩,登陽虛之山,臨於玄扈、洛汭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帝」。而且倉頡創造出文字,將「天機」泄露於人間,引來了「鬼哭狼嚎」。

這一點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也有記載:「頡有四目,仰觀天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這些記載玄之又玄,但都說明一個問題:倉頡造字真的太重要了。

倉頡被譽為「字聖」「漢字始祖」,如果沒有他,書法這門藝術的根基就會動搖,還會不會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些作品,就都得畫一個問號了。倉頡生活的年代距今約4600年,但他竟然還有作品傳世,此作名為《戊己帖》,後人將此帖刻於碑上,現存於陝西渭南白水縣倉頡廟。

《戊己帖》傳承已久,最早見於北宋《淳化閣帖》第五卷「諸家古法帖書」中,也被稱為《倉頡書》《倉頡石室記》,全文共28個字,釋文為:「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據說這些字是所有漢字的原型,被發現於倉頡墓石室中。

有古人認為這28個字記載的是炎黃二帝會盟並打敗蚩尤之事,據說當年孔子就見過它們,還留下了「問經石室」的典故。鄭樵在《通志》中寫道:「《倉頡石室記》二十八字,在北海倉頡墓中……漢叔孫通識十三字,孔子至齊嘗訪焉」。

我們不必用今天的筆法、結字標準去鑑賞這件「聖物」,但它的確與大篆、小篆有不小差異,筆畫靈巧圓轉,還頗有對稱性,尤其是「己」,甚至於今天的「己」字無異,的確讓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一脈相承。

這件文物上的字被稱為「神志文字」,但有朝鮮、韓國學者認為,倉頡造字實際上是抄襲的檀君。半島學者認為古東夷人實際上是高麗人,倉頡有可能就是韓國的,而且早在5000年前,檀君就已經開始使用象形文字,所以,韓國教授陳泰夏專門寫了《漢字是我們民族祖先東夷族創造》一書來論證。

對於韓國的說法,我們一再用出土文物來「打臉」他們,漸漸地他們也就不再提起此事了。

您對倉頡書法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e4a7b11ea004a79683c5a5abfccc4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