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小土
編輯|李春暉
這個世界對吃瓜群眾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本來我們只是吃瓜找樂子,結果卻需要化身內娛百科全書、抽絲剝繭的名偵探、網際網路「黑話」六級使用者、公正嚴明的倫理評論家、火眼金睛的營銷破解人……仍然不一定能把瓜吃明白。
輿論的節奏幾乎是兩天一個大反轉、半天幾個小反轉,即便我們縱覽微博、百度、抖音、豆瓣、小紅書……努力拚湊事情全貌,還是一不留神就「信謠傳謠」了。硬糖君每次看到明星、網紅控訴「傳言嚴重影響個人生活」都忍不住腹誹:真相只有一個,你倒是展開說說!
當然,他們也有他們的「難言」之隱。在廣場型平台不合時宜地剖白展現、刷存在感,可能會被質疑炒作、占用公共資源。但如果長期保持沉默,或只是圈地自萌,又不利於和粉絲、路人建立更緊密聯繫,最終影響其商業價值。
如此看來,百度百科最近上線的「我的近況」可謂抓准痛點。在這裡,達人們可以和廣大用戶分享最新動態、生活日常、優質作品等等,既與新老粉絲保持高頻互動,也能被更多路人網友看見或欣賞。
百度百科毫無疑問是帶有「廣場」性質的平台,任何人都能在這裡以最快速度獲取精準信息,免去了碎片化網際網路帶來的收集、揀選、總結信息的困擾,而增加「我的近況」,又極大提升了信息的豐富性和時效性。
比如瘋狂小楊哥秀恩愛、痞幼曬幼年舊照、墊底辣孩過七夕,越來越多達人通過「我的近況」實現出圈傳播。很顯然,這些內容不僅滿足了群眾的「一線」吃瓜需求,更為達人打造了更加豐滿動人的電子名片,使其能夠跳出單一網紅平台的局限,在公域網際網路撬動更大的情感價值和商業價值。
你的近況,我的快樂
熱播劇《雲之羽》里,女主云為衫執行任務時使用了一招「主動暴露」,與男主的關係迅速升溫。這設計,不愧是出自喜歡「大眾心理學」的顧曉聲。
這招放在娛樂營銷上同樣適用。但難點在於,圖文、短視頻更多是一種單向的內容生產機制,生產者和消費者很難形成高效溝通。
比如坐擁數億粉絲的抖音網紅「瘋狂小楊哥」,其定位是搞笑短視頻創作者,作品以整蠱親朋好友為主。但對於非抖音用戶,要了解小楊哥的魅力何在並不容易。外界對這位博主的報道,通常聚焦於成名故事和商業價值。事實上,很大一部分粉絲是被小楊哥的愛妻人設打動,跑去其直播間嗑糖的。
在百度搜索「小楊哥」,我們也會看到「小楊哥小楊嫂領證日子」「小楊哥小楊嫂當初分手」等關聯話題,這體現的正是大眾在好奇什麼、想看什麼。利用好這批最真實、普世的反饋樣本,達人們可以就此展開創作,在「主動暴露」的過程里拉近與用戶的距離。
今年七夕,瘋狂小楊哥就通過百度百科「我的近況」高調示愛老婆、回憶過往,好奇已久的粉絲、路人終於看清了他的感情生活。得益於此,小楊哥也呈現了更生活化的那一面,極大維護和強化了個人魅力。
同樣,墊底辣孩、陶白白等大咖也在七夕前後發布「我的狀況」,跟網友來了一次雙向奔赴。美妝博主墊底辣孩圍繞「我的七夕怎麼過」曬穿搭,讓更多人見識到「神之修圖師」的實力;星座網紅陶白白則分享了七夕戀愛主題內容,幫助網友解決親密關係的困惑,精準獲取了一批潛在粉絲。
百度百科「我的近況」的打開方式並不設限,達人們可以按照自身需求解鎖。除了回應話題和呈現作品,它還可以澄清謠言、記錄日常、專業科普等等。
此前,全網粉絲數千萬的短視頻創作者「毒角SHOW」突然斷更,解約雪藏、因病去世等謠言不脛而走,硬糖君還好奇百度過。8月16日,他突然亮相「我的近況」,一句「百度百科的弟兄們,阿角我又回來了」,讓粉絲懸著的心終於落地。
在毒角SHOW發出的視頻里,他一一回答了各種百度熱搜話題,謠言不攻自破。截至發稿,這條作品已經斬獲播放量900萬,評論量多達1.7萬條。而這些,無疑是「毒角SHOW」重新盤活粉絲、吸引路人的最強勁馬達。
一切還只是開始。在嘗鮮過「我的近況」後,達人們逐漸將此視作營業主陣地,頗有玩成網紅朋友圈的架勢。敏銳的創作者在給群眾製造快樂源泉的同時,也逐漸挖掘出這項新功能的商業價值。
百科修路,通向公域
別說網友吃瓜,就算是吃這碗飯的硬糖君,想要深入了解某個明星、達人,也要切換各大平台、收集篩選資料。拋開社交帳號還常常設置「僅X天可見」的障礙不說,光是消除信息差就夠忙活的。
在碎片化時代吃瓜如此之難,大多數網友的探索欲也就止步於瀏覽熱搜,最多討論兩句,連瓜主的內容都不會去看。這種流量也就難以沉澱,跟別說轉化為相關創作者的粉絲。
這也是眾多達人和MCN機構正遭遇的困擾。尤其在降本增效的大趨勢下,他們用於日常運營的預算本就大大縮減,如果無法實現高效的用戶溝通,極可能出現流量見頂、熱度驟降的尷尬局面。
百度百科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焦慮。它的頁面整合了全網成績、高光時刻、活躍平台、代表作品、合作案例等內容,對達人、大咖進行全景式呈現,可供新老用戶隨時搜索和了解。與此同時,它還用搜索功能連結各平台,給達人提供了一條轉化和變現的路徑。
新上線的「我的近況」則將創作者和用戶的關係又往前推了一步。這意味著百度百科不再只是呈現達人已有信息,而是在他們和廣大網友之間搭建起新的交流空間。
比如密子君曾卷進負面傳聞,關注其近況的網友在百度搜出了一系列熱門話題。對此,她及時通過「我的近況」發布定製視頻做出回應,既維繫了與粉絲的關係,也在觸達海量公域用戶的過程里,重新樹立個人口碑。
最重要的是,密子君還在百科「我的近況」同步更新吃播視頻,成功給個人IP造勢。用戶一鍵搜索直達密子君主頁,可以說,他們的每一次觸達,都會實時產生一種互動關係,無形間增強跟達人的連結性。
同樣在「我的近況」里,周揚青通過分享個人美妝、自有品牌上線宣傳,向外界展現出鄰家姐姐的一面,成功吸引400多萬用戶圍觀。辛巴在「我的近況」進行生日會預熱,跟粉絲講述自己的心裡話,凝聚起獨特的集體感情。
「我的近況」正成為連結創作者和用戶的情感紐帶,這背後顯然離不開百度生態的加持。
9月13日的百度聯盟大會上,百度內容生態平台總經理宋健披露了一組數據,2023年,百度APP的月活用戶已達到了6.77億,百度整個移動內容生態所能覆蓋的用戶已超過了10億。
首先,背靠百度搜索,「我的近況」可以快速、廣泛地觸達公域用戶,幫助大咖走出限定平台、走出粉絲群體,向更多網友還原真相、分享日常。
其次,百度百科具有足夠權威性,達人們在此下場闢謠也好、閒聊分享也罷,都能給人強烈的安全感和真實感,從根本上提升信息的傳播效率。再者,搜索即達的便捷操作,也有效避免了傳播鏈條過長導致的滲透率不足,使內容更具穿透力。
正因如此,「我的近況」在百度百科上線不久,就成為達人們爭相入駐、輸出內容的一大陣地。說到底,還是十幾年來大家對百度生態、百科生態的信任和認可在起作用。
雙向奔赴,達人運營的關鍵一步
傳播工具的速度就是網紅生命的刻度。在短視頻時代,網紅創作者的疊代已經從「年單位」加速至「月單位」,轉眼就新人換舊人。
為守住江湖地位,硬糖君了解到幾乎所有MCN機構都在打破「獨家入駐」的限制,開始在各平台鋪內容。因此,當我們搜索墊底辣孩、周揚青、瘋狂小楊哥等大咖,會在百度百科看到一連串活躍平台。
但也有不止一位MCN機構從業者跟硬糖君抱怨,他們雖然積極開拓疆土,在抖音、淘寶、微博、小紅書跑來跑去,最後卻發現整體效果相當一般。原因很簡單:在這些成熟社交生態里,流量固化已比較嚴重。
此時創作者的選擇往往有兩種。一是營造更強的養成感和陪伴感,把自我成長的過程放開,讓粉絲真正參與進來,在長期對話下強化個人品牌。二是尋找新的流量沃土,藉助外部生態來提升出圈擴圈的機會,延長網紅生命周期。
前者是紐帶,後者是養分,分別作用於原始粉絲和潛在受眾。放眼望去,同時具備這兩種生態優勢的平台少之又少,百度百科簡直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娛樂平台江山換代,但百度百科始終是大眾網友認識、了解、欣賞明星達人的流量集散地,可以視為網際網路的「火車站」。數據顯示,作為用戶獲取信息和服務的入口,百度移動內容生態覆蓋用戶超10億。
什麼概念?在短視頻領域,「瘋狂小楊哥」已經算是絕對頭部,粉絲量也才在去年底剛破億。而在百度搜索「小楊哥是誰」,我們能夠看到數百萬相關結果,足以證明他在抖音外還能挖掘巨大的粉絲增量。
這也就能解釋,為何「我的近況」才上線,就與無憂傳媒、奇蹟山、二咖傳媒等超80家頭部MCN機構達成合作,吸引了包括瘋狂小楊哥、痞幼、辛有志在內的500多位達人入駐,讓其在「我的近況」里持續更新。試問,誰能拒絕赤裸裸的流量誘惑?
從實際反饋看,不少網友認為相較於創作者的常規作品,百度「我的近況」內容更鬆弛、更真實。他們可以從中認領自己最感同身受的話題,既觸發共鳴,又有極強的討論價值。比如陶白白分析天蠍座的擇偶觀,就引發百度用戶強烈反響,並延伸出一系列新話題。
創作者輸出的內容深入人心,個人形象也就更加豐滿。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我的近況」始終流淌在百度生態里,讓相關達人在「空窗期」也能觸達潛在受眾,助推其持續擴圈。
一位創作者告訴硬糖君,他們在常規的社交媒體、短視頻活躍時,多數時候只能「順勢」,也就是追著熱點跑。反倒是「我的近況」這種新功能,完全可以利用數據和算法,整合百度系資源,讓其先於熱搜挖掘到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實現從蹭熱點到造熱點的轉變。一鍵搜索直達的模式也給話題發酵提供了天然土壤,用戶在這些內容上多一秒停留、多一次互動,也就為創作者帶來了更大流量。
「瘋狂小楊哥」百科頁面呈現的合作案例
達人強化品牌,用戶快樂吃瓜,好一個賓主盡歡。在今天碎片化的傳播場景下,死守一方天地已經越發難以引起大眾注意,創作者還是要走到無邊無際的公域尋找新生機。先到者已經享受紅利,下個玩好「我的近況」的將會是誰,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