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萬」到王媽,解構的出路

2024-05-28     娛樂硬糖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很多年以後,當已經拍上電影、進入主流、甚至成為「人夫感」天花板的萬合天宜諸君,再看到「王媽」從爆紅到塌房的網際網路標準流程,是否會想起自己那天夕陽下的奔跑?

做主流模式、上流人士的吐槽者容易,但當自己也想進入主流,少不得要先干為敬。當年萬合天宜是折在了拍大電影上,好多年才緩上勁兒來。「王媽」則是戲外「打工人」變「資本家」,眼下關於短視頻劇情號王媽@七顆猩猩的爆料包括但不限於:面試套梗;以大小周、薪資4000、自帶電腦、試崗3天等形式「壓榨員工」;所屬的武漢荒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0人參保……

於是群眾憤怒了,屠龍少年又變惡龍了,打工人代言人背刺打工人了。當然也有網友指出:「她不是吐槽霸總小說的嗎,怎麼變成為打工人發聲的人設了?」也怪這幾年網際網路太愛上價值,動不動就是戳中社會情緒洞察人間百態,情緒上頭的速度比硬糖君看完全文的速度還快。

王媽和公司的回應也很快。否認0人參保並給出兩大「福利」:一是取消大小周實行雙休,以前雖然有大小周但都給了報酬;二是在職員工和新入職員工(含實習生)薪資6000起。

不共情資本家,但硬糖君在武漢待了十來年,確認王媽公司反映了這裡的平均就業環境。當你月入5000的時候,武漢就是武漢,有擠不完的地鐵,吃不完的熱乾麵;當你月入王媽的時候,武漢就是九省通衢,是燈紅酒綠保時捷,是紙醉金迷勞力士。

不過勞資矛盾不是硬糖君的課題。事實上,在此次「塌房」前,「王媽」的故事已顯露疲態、引發微詞。十年前的王大錘還一集換一個身份並延續到《報告老闆》的敘事重構,十年後的王媽卻這麼快就要變「厲夫人」了。當吐槽這件事只剩下情緒,甚至已算不上一門語言藝術,真讓人很難忍住厚古薄今。

王媽剛眯濁

王媽生平有三厭:一厭剛拖的地被人踩髒。二厭剛做的飯被癲公顛婆推到地上。三厭剛睡覺被推醒。

每當主家有事推醒王媽,她便會在狹小的保姆房裡伸個懶腰抱怨「啊呀,剛眯濁!」為了不讓女主人夢話里提到前男友的名字激怒顧總,更可以守在床邊突然嚇醒對方。王媽很暴躁,也很不耐煩。考慮到顧景琛沒有給她參保,這情緒就很說得通了。

王媽有兩個小樂趣:一是,偷偷穿戴主家的項鍊然後放回去,同事趙管家則偷戴勞力士。每當主家暴怒亂丟東西時,她便據為己有;二是,記錄顧景琛和何娜娜重複了多少遍無聊的台詞。「你是不是還忘不了蕭北辰?」「你是不是還忘不了何這這?」

王媽的日常視角里,世界就是一盤巨大的「宛宛類卿」。主家顧景琛的白月光是何這這,而陪在他身邊的是替身何娜娜;何娜娜的白月光是蕭北辰,而與蕭北辰長相神似(同一人飾演)的顧景琛,則是她的白月光平替。富家女耿嬌嬌愛慕顧景琛,嫉妒何娜娜。顧景琛的傻弟弟顧得敗,總是想找出哥哥的軟肋除之而後快,但卻總搞錯目標。

王媽自己的愛恨情仇則比較簡單,許管家是她的敵人,喜歡扣她績效打小報告。趙管家是她的夥伴兼CP,人有點小帥但就是腦子只有一根筋。每個王媽誤會的浪漫時刻,都不是趙管家為她挺身而出,而是氣憤對方沒有穿鞋套或弄壞勞力士。

從敘事模式看,《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里當保姆》有著固定的角色功能與性格。語言學家格雷馬斯將角色按功能分為主角與對象、支使者與承受者、助手與對頭六種。王媽每集都是主角與承受者,保姆的職業道德和個人底線是驅使她行動的支使者。所以每當她打斷霸總和嬌妻時,就會彰顯自己的主體地位:「這個家沒我真得散!」她的助手是趙管家,對頭則隨劇情切換不固定。

王媽的悲劇點是成為癲公顛婆戰鬥的犧牲品。何娜娜一旦有事,顧景琛就會大喊「我要你們陪葬!」不講理的程度,不亞於《慶餘年》里得知范閒死訊的陳萍萍。王媽的「反霸總」有兩個層面的努力:

一是行為層面的,及時用拖把和更瘋癲的語言壓制住主家的癔症。在替身文學那集,王媽直接開勸:「娜娜是顧總的替身,你又是蕭北辰的替身,不是扯平了嗎?」二是精神層面的,對於所有矯情且威脅自身利益的行為,她都是堅決抵制的。甚至在干不下去的時候,幾次打包走人去別家做保姆。此處不留姆,自有留姆處。

從打工人到天龍人

王媽的短劇之所以爆,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了人們對霸總小說模式的淺層不屑情緒。不爽了直接動手,甚至在顧景琛殘疾發怒不要任何人扶時把他關在別墅外邊。矯情是吧,我可絕不慣著你。

大多數時候,王媽的心理活動都是「俺只是個打工嘞,瘋子莫挨老子!」她的底層身份解構了霸總模式中的逼格。給顧總端上精緻擺盤牛肉粒,大塊牛排咔咔往自己碗上蓋。霸總滿足了做作的生活情調,王媽犒勞了疲憊一天的身心。

但其近期的創作風向卻有明顯轉變,不少觀眾發現王媽的劇情從配角吐槽變成了眾星捧月,打工人趙管家原來是厲家二少秒變天龍人。老粉獻言獻策:「不是很愛看天龍人劇情,到時候王媽也變成了厲夫人。從吐槽天龍人到變成天龍人,已經沒什麼看的必要了。」

王媽的內容困境在於,為群眾所熟知的霸總套路拍個20集也就差不多了。想從身份上尋求突破,又違背了打工視角的初衷。巴赫金認為狂歡最重要的部分是「加冕和隨後的脫冕反差」,脫冕的核心就是對崇高性和權威性進行解構和顛覆。照硬糖君看,大力發展王媽和趙管家CP並把趙管家弄富裕,是陷入了「加冕」的死胡同。

從敘事節奏的多變性看,十年前的網絡短劇《萬萬沒想到》要更為靈活機動。「王大錘」這一角色形象呆萌賤,愛做白日夢,卻經常被現實的骨感打倒,可以說是「王氏打工宇宙」的緣起。

在《萬萬》中,同一個王大錘隨意變身為考生、老師、小白領、白衣天使、單身狗、富二代、黑社會老大、小妖精、太陽神甚至月老。角色多元化,但不變的是屌絲身份及不堪際遇。當年的屌絲,作為一種文化角色其內涵遠比「保姆」豐富許多。

一方面,它構成了一種「猥瑣」「污力」的在線文化,幫助網民克服和反抗了現代社會的「過度規範化」和網際網路論壇時代的「精英文化」,從而實現了一種社會批評;同時,對於觀眾而言,它又通過儀式性的傳播實現了文化親密感。可以說,當年的青年多以「王大錘」自居而不覺古怪。今天看王媽視頻的人,則基本不會代入自己是保姆。所謂的抵抗和消解,僅僅是情緒上的宣洩,而沒有亞文化的身份認同建構。

不得不說,《萬萬》雖然當年已覺流俗但仍然有些語言上的技巧,留下了一個時代的金句:「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日出江花紅勝火,謝謝領導相信我」、「你還年輕,可能沒見過這麼多錢,大膽的去揮霍吧」…回想王媽的金句,搜腸刮肚也只想起「剛眯濁」,離開語境和劇情簡直乾巴。

吐槽能夠抵達什麼地方?

「你這麼會說,乾脆自己去拍。」在硬糖君眾多吐槽文章下,總見這些評論。評價空調當然不需要自己會製冷,但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吐槽作為網際網路門檻最低的事,往往建構不出自己的敘事模式。

經常懷疑自己真去操盤那些爛劇,多半也會找流量、湊戲骨、買大IP、在服化道上肆意揮霍,說不準能讓它們的豆瓣評分再往下走走。夢裡有時琢磨出來驚天動地的全新故事,一搜已經被寫爛了。人人都罵玖月晞,但人人都可能變成玖月晞。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流行的故事模板就那麼些,妄想靠吐槽顛覆一切的確是我們把自己高看了。

一言以蔽之,吐槽只是對既定的敘事模式不滿,但完全反著來未必就能建立新教旨。當年的萬合天宜團隊,對於很多經典敘事都有自己的解構。「小兵過年」里,劉玄德沒有三顧茅廬的耐心,諸葛亮沒有真才實學卻被人極度崇拜;「西遊篇」里,兇狠的孫悟空毫無尊師重道的意思,唐僧不僅自戀還自私自利。但到了易小星操刀的電影《萬萬沒想到》里,則變成了屌絲邊追愛邊打怪的普通文本,甚至不如10分鐘的網劇提神。

直到劉循子墨的《揚名立萬》,可以說萬合天宜終於拍出了他們想像中的那種電影。片中仍然可以看到不少《萬萬》里閃光的元素,劇本殺的敘事方式較為新穎,社會現實的揭示和女性主義的思考也較為深入。但也有一些美中不足,電影單一的場面調度與精巧文本脫了節。導演在多人場景的分鏡太想致敬《十二怒漢》,但鏡頭銜接並不流暢。

前倆月吵的沸沸揚揚的《大如傳》,也被網友認為「流瀲紫想反瓊瑤結果瞎搞了尊卑霸凌,根本沒學到瓊瑤作品裡的愛與激情,自由與反封建」。因為討厭令妃,搞了人淡如菊的如懿當精神大婆。首創自我洗腦式戀愛腦,瓊瑤女主也自愧弗如。

當年劉心武也是對高鶚本《紅樓》嗤之以鼻,氣得在節目裡「哼哼」冷笑,說高是執行文化陰謀的「大內文人」。結果自己的《續紅樓》,都快寫成現代散文了。寶釵咽氣時,一對玉色蝴蝶從口中飛出。這蝴蝶是從隔壁《還珠格格》里借的嗎?黛玉的眼淚冷卻變紅寶石,更是格林童話看多了。有這生產力,賈家還能有財政危機嗎?哭就完事了。

如果我們將經典文本視為古典藝術,那麼吐槽之後的成功重構大概就像現代藝術。如印象派是在創作方法、創作理念上對學院派的完全顛覆,其結果極致呈現了「眼睛所見的真實」,而非古典主義追求的「理念美」。它是有規律的、有邊界的,普通大眾仍然能欣賞這種美。 某些當代藝術則是失敗重構的典型,很容易讓人一頭霧水並產生「我上我也行」的感覺。它強調錶達觀點,技藝的重要性則降得很低。不得不說,這一點和現在的情緒輸出型內容創作頗有異曲同工之處。

當然更多吐槽型、反XX型網際網路創作更像是彆扭的小孩,它有挑釁的態度、逆反的行徑,但有一天忽然長大:嚯,和爹媽一模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8e7ceeafc9a536fde6b69f3c202f0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