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a
編輯| 李尋歡
「作為一名連助理都沒有的演員,願意信任壹心,將他未來的職業生涯,交付給我們,對我們而言,也是一份長遠的責任。相信大陸市場,乃至整個華語市場,都會深深擁抱這位值得尊敬的,可愛的『戲痴』。」
9月30日, 演員吳慷仁與壹心娛樂共同宣布達成合作,共同開啟演藝事業新篇章,影迷們奔走相告。前者有「台劇一哥」之稱,代表作有《我們與惡的距離》《華燈初上》《模仿犯》,憑《有生之年》提名金鐘視帝,而在電影《富都青年》中,他全片沒有對白,全憑手語和眼神,塑造出過目難忘的「啞巴哥哥」阿邦,最終斬獲金馬影帝。
該合作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社交媒體上敏感的立場爭議隨之而起,隨後傳出吳慷仁清空ins、關注人民日報,與孫儷合作《執迷》受影響等消息,有台媒報道他與壹心僅簽約三個月。不論這是不是一場「短期合作」,中國台灣藝人「北上」已然越發密集。
高分台劇爆發中:影帝「鲶魚」攪動市場
同「港片約等於槍戰動作片」的類型認知一樣, 早年間內地對台灣藝人和台劇的認知,無疑是由重點類型偶像劇開啟的。對於任何一個80後90後來說,台偶劇是青春回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流星花園》《微笑PASTA》《惡魔在身邊》《綠光森林》《王子變青蛙》這些台偶劇以及明道、陳喬恩、大S、F4、王心凌等青春偶像演員,都耳熟能詳。
這些偶像劇製作雖略顯流水線同質化,但糖度足夠,為演員們積攢了第一波知名度和粉絲, 不少台偶劇出身的小生後來在內地劇集中獲得了更大的發展,或是跨地域在香港發展、隨著年齡增長轉向動作犯罪片領域,以「硬漢」形象示人,前者如霍建華因《花千骨》在內地大火,後者如今年憑《周處除三害》翻紅的阮經天,以及出現在多部港片和《邪不壓正》當中的彭于晏——誰還記得起他們是偶像劇出身?同一時期的楊祐寧、張孝全等,在內地也有穩定的受眾和知名度。
新一代的台灣藝人造星和內地務工成績不算十分顯著。之後的新一代愛情片偶像,柯震東、王大陸都算成功出圈,可惜前者自毀前途,後者在《我的少女時代》後沒有爆款。偶像劇教母柴智屏創辦的群星瑞智,旗下簽約藝人張立航、邱以太、段鈞豪、官鴻,拍戲不少,但知名度不高。
近年來的本土台劇和台灣電影,不少以細膩治癒生活流見長,帶有現實主義色彩和人文關懷,尤其女性題材高分爆款頻出。台灣區域也成為各大國際流媒體平台角力的戰場之一,從2017年HBO Aisa的《通靈少女》,到2019年HBO Asia《我們與惡的距離》,FOX《想見你》,2021年Netflix的《華燈初上》, 2022年Disney+《正義的算法》、Netflix《她和她的她》均為年度爆款, 並助力許多藝人打開了內地知名度。
現象級的《想見你》讓許光漢成為全國女生的「男朋友」,《華燈初上》令製作人林心如和片中的眾多男星受到矚目,《不夠善良的我們》大熱,林依晨和許瑋甯再次引發熱議。不少同志電影熱度不低,《誰先愛上他的》帶火邱澤,《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帶火林柏宏。近期的《今夜一起為愛鼓掌》先鋒話題先行。
考慮到流媒體衝擊正在改變著整個亞洲的影視行業。「韓國影視行業淪為NETFLIX代工廠」之聲不絕,對演員來說,未雨綢繆,打破本土市場限制,轉向更廣闊的市場發展,避免被同質化工業產品磨去靈氣,也顯得頗有必要。
事實上,吳慷仁並非壹心旗下唯一的台灣藝人,趙又廷婚後將重心轉向內地,在2015年簽約壹心,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迎來一次事業飛升。2022年年底,台灣人氣小生陳昊森官宣加入壹心娛樂。
這是一場雙贏的合作。對於吳慷仁來說,內地發展最直接的優勢便是片酬的提升,在降本增效之後,大陸演員片酬依然是笑傲港台日本的。另外,他在內地的知名度可能進一步打開,其影視資源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也可能得到拓展,獲得更多和內地演員導演合作碰撞的機會。壹心作為頭部經紀公司的資源和藝人運作能力也是有目共睹。
對於壹心來說,近年來越來越多「野狗系」非典型帥哥受到追捧,知名演技派的加入豐富了旗下的「藝人圖鑑」,有望合作或打造更多現實主義向的口碑劇集,影帝「鲶魚」攪動市場,對觀眾來說有新鮮感和衝擊力,旗幟效應可能吸引更多港台藝人加入。但風險同樣顯而易見,當前吳慷仁微博評論都偏向負面。這一次,楊天真還能不能力挽狂瀾?
吳慷仁的簽約可能成為台灣影帝演技派簽約內地的破冰之舉,是短期試水還是長期?且行且待。
從影視綜到直播間,港台藝人北上路徑有何異同?
同為華語影視文化圈的「內部交流流動」,從一個更高效、工業化發展更早、片酬更低、注重「性價比」的體系中,來到大陸「淘金」,需要克服水土不服,同時也自帶文化差異感新鮮感,港台藝人進軍內地的路徑,有相似之處,也有差異之處。
香港藝人的北上布局,比台灣藝人更早更全面,也更深入。2004年1月《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協議)實施後,陳可辛、徐克等香港著名電影人北上,「港式犯罪動作片+主旋律」的創新模式推動了主旋律電影大爆,後進一步被林超賢等發揚光大。
古天樂、劉青雲等一眾香港老牌演員,也因此成為近年來的院線「熟面孔」。今年五一檔黑馬《九龍城寨之圍城》中有明顯的「代際交接感」,老一代香港男星力捧新一代小生,力圖改變「青黃不接」的局面。
英皇成為最先「北上」的老牌公司,2006年,英皇娛樂在北京成立了子公司英皇星藝,當年與央視合作,擔任《夢想中國》的音樂顧問。旗下藝人陳偉霆憑《古劍奇譚》走紅,古巨基、李克勤登上《我是歌手》,《十二道鋒味》圍繞謝霆鋒個人IP而展開。
另外, 英皇也沒有錯過大熱的選秀風口,以及推動許多女藝人再翻紅的「浪姐」,旗下練習生也參加了《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創造營2020》等,鄭希怡、容祖兒參加了《乘風破浪的姐姐》。
從綜藝參與度來看,官方政策指導下、「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下,芒果台不少綜藝有鮮明的獻禮屬性,從「披哥」「浪姐」到《聲生不息》等,港台藝人務工機會不少,「披哥」衍生綜藝《大灣仔的夜》引發關注,不過相對而言,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台灣藝人整體更容易「敏感」,表達也相對克制,馬賽克出現幾率更大,《聲生不息·寶島季》熱度弱於《聲生不息·港樂季》。
與此相對, 港星可選擇的綜藝範圍也更大一些,如《請吃飯的姐姐》請來了蔡少芬、陳法蓉、洪欣、朱茵,「港風美人情懷殺」+姐妹友情拉滿,蔡少芬張晉、袁詠儀張智霖、應采兒陳小春、朱茵黃貫中等港星夫妻檔,近年來組團吸金,參與了不少生活類真人秀,甚至定居內地。
另一大港星北上務工路徑是帶貨,這也是目前台灣藝人還涉及較少的領域。考慮到楊天真近兩年的直播電商創業新嘗試再次成功,在小紅書成功捧出了董潔、李誕,主打多元布局和IP長線化運作,或許可以觀望能否推動台灣藝人的帶貨破冰?
將目光投向平台,陶大宇、溫兆倫、周海媚、關之琳、溫碧霞、何家勁、江華、孫耀威等紛紛在短視頻中尋找商業機會。曾志偉、王祖藍、鍾麗緹、陳浩民、陳小春、苑瓊丹等有國民度、有經典代表作和「童年情懷濾鏡」的港星均開展了直播帶貨,去年3月份,視帝陳豪攜當家花旦陳敏之開啟TVB淘寶直播間帶貨首秀,累計觀看人次超485萬,淘寶直播帳號「TVB識貨」漲粉10.7萬,全場銷售額突破2350萬元。
與騰訊、優酷的合拍劇,以及在淘寶開展的「TVB識貨」直播,正在成為TVB扭虧為盈的業績驅動力之一。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TVB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錄得4735萬港元,上年同期為虧損1.86億港元,是自2019年以來再次就上半年期間錄得正EBITDA。
TVB內地業務分四個板塊,版權合作、內容平台和內容運營、廣告營銷、直播電商,高層表示「內地業務比重占據TVB整體業務收入20%以上」。2024年4-6月,TVB電商直播近百場,2024年上半年,TVB完成4部合拍劇拍攝,並開機3部合拍劇。《新聞女王》大火之後,TVB首次試水網絡短劇《熱點女王》,由珀萊雅化妝品獨家冠名贊助。 正在風口上的短劇,或許也可能成為台灣藝人的下一個破局點?
優勢方面,台灣新生代比香港更有活力,高分作品不少,或能夠走出一條「演技口碑、國際獎項破局之路」。總體來看,「陸港台」的文化相融將成為長期趨勢,台灣藝人的北上,是這股趨勢的支流之一。
END
【合作 | 投稿 | 應聘 | 加群 | 轉載】
《楠丁格爾先生》片名惹爭議,「女性主義敘事」如何不犯「眾怒」?
國慶檔終破21億:《749局》《出入平安》「跌倒」,《志願軍2》「吃飽」?
當吐槽豆瓣4.4分《749局》成「顯學」:積壓片會是「原罪」嗎?
《楠丁格爾先生》片名惹爭議,「女性主義敘事」如何不犯「眾怒」?
國慶檔終破21億:《749局》《出入平安》「跌倒」,《志願軍2》「吃飽」?
當吐槽豆瓣4.4分《749局》成「顯學」:積壓片會是「原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