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拍這群人的,全中國只有他一個

2020-04-24     獨立魚

前日,鍾南山院士說:​

我們挺過來了。」

曾經的疫情中心武漢,現有確診病例數量已經減少到兩位數。

多地新增確診「飄零」,全國範圍內有序復工、復學,口罩也已經供應充足。

前兩個月,我們疲於應對病毒;

如今形勢緩和,更該好好回望剛剛所經歷的一切。

有太多細節在當時被我們忽視。

就說這一度嚴重告急的口罩,就有這麼一群人為此輾轉各國之間,上演起了「諜戰深海」——

《口罩獵人》

兩天前,花總在微博發布了他的最新作品《口罩獵人》。

上線第二天,豆瓣 8.7

「花總」,乍一聽,是個陌生名字;

但「花總丟了金箍棒」這個微博ID,卻是當代網絡衝浪的基本知識點。

早些年間,他熱衷於根據新聞圖片來鑑定各個官員的手錶。

2012年,「微笑局長」楊達才落馬,他的十一塊表信息就是花總給扒出來的。

2018年11月份,他發布了視頻《杯子的秘密》,曝光了多家五星級酒店用擦過馬桶的毛巾擦杯子的亂象。

他因此收到死亡威脅,被多家酒店拉入黑名單。

今年3月初,他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香格里拉酒店偶遇了一位三十歲的年輕人,林棟

彼時中國疫情剛過拐點,世界疫情處在爆發的前夜。

口罩,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各種投機商人和「黃牛」紛紛下場。

但此人依然毫不謙虛地說:

「我應該是整個歐洲最大的一個中國買家了。」

朋友也告知花總,如今「林棟」這個名字在伊斯坦堡可謂是無人不曉。

因為整體交易數額都比較大,露臉都需要帶保鏢

於是,在3月5號到18號期間,花總貼身跟拍了12天。

記錄下了這位「口罩獵人」的故事。

林棟早年間曾開過一家攝影公司,後來轉到醫藥行業,一干就是八年。

豐富的行業經驗以及對於海外渠道的熟悉,使他在看到口罩市場暴露出的缺口後迅速下場。

疫情爆發後,他第一時間採買了1500萬個口罩交付給了國內買家。

這使他在短時間取得了國內買家的信任,獲得了一批醫院與基金會的訂單。

但大量湧進的訂單也讓林棟面臨了交付危機。

每個買家都希望能夠儘快的、一次性的收到貨品;

但這對負責採購的林棟來說這是不現實的,找工廠、找原料,都需要大量時間。

來到土耳其之後,林棟首先與一位軍火商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對,倒騰軍火買賣的都來做口罩了。

疫情期間,口罩已經變成戰略物資。

它能帶來的利潤,已經超過了軍火和毒品。

100%的利潤,決定了一個人要是有了生產線和原材料,就如同擁有了印鈔機。

疫情爆發之後,製作口罩的原材料熔噴布成為了稀缺物品。

漲價二十倍,品質也變得良莠不齊。

每天都會有形形色色的人找林棟談生意,經常會有完全不認識的人,上來就說:

「我這有口罩,你要嗎?」

但這時候就需要格外擦亮眼睛。

因為巨大的利潤會促使許多廠家不考慮自己的生產能力一昧推銷。

最後要麼數量不夠,要麼質量低下,貨物交付不了,直接拖垮鏈條後方的參與者。

比如林棟的朋友,在與一位廠家簽合同時,對方說要先交45萬美金的定金

當對方團隊在用自己的語言對話時,林棟朋友的人把對話錄了下來。

回去找人一翻譯,好傢夥,廠家已經接了四個人的錢

給所有人供貨是不可能的,到時只能隨緣供貨。

砸了錢進去卻血本無歸,是這個市場裡常有的事。

說好自己有熔噴布,結果交貨時候一看,就是普通的無紡布。

或者支付了大額貨款訂購口罩,對方卻遲遲不交付。

不給口罩,錢也不退,一門心思推銷自己DIY的口罩。

被土耳其商人耍得團團轉,還浪費大量時間和金錢。

搞到最後只能找軍火商協助。

任何一個環節出差錯,就可能全線崩盤。

每天的精神壓力可想而知。

花總問林棟:

「你害怕失控嗎?」

但這個年輕人卻只是平靜地回答:

「我不害怕,我在接受失控。」

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年輕人,敢闖、不怕輸。

高利潤意味著高風險,稍有不慎就會翻不了身。

截至視頻拍攝時,林棟已經虧損了一千多萬人民幣

但他依然笑著說:

「我認為我能賺得回來。」

這是他的自信。

很多商人做口罩生意,會把自己美化包裝成一個「為國家做貢獻、為人民謀福利」的偉光正形象。

但林棟直言,自己就是想賺錢。

於是,花總提了一個非常「微博化」的問題:

「如果有人說你在發國難財、覺得你沒有人性呢?」

對方略帶著怒意連吐幾個問句:

「為什麼會覺得我沒有人性?為什麼要覺得賺錢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呢?為什麼你覺得這是一個涉及人性的問題?為什麼只能做捐贈?」

冒著高風險採買口罩滿足買方提出的需求,憑什麼不能賺錢。

疫情爆發前期,洪湖市一家藥房將進價為0.6元一隻的口罩以1元的銷售價格賣出被舉報。


洪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這一行為涉嫌「哄抬物價」,沒收違法所得14210元,罰款人民幣42630元。

後來,藥店負責人毛先生表示他又進了幾萬個口罩。

0.9元的進價,只賣1元錢。

很多人都時常覺得,大家都困難,你就不該自己快活。

且不說快不快活。

在疫情期間維持營業,東奔西走尋找進貨渠道,各種勞心費力地工作。

為什麼他們不能掙錢?

花總問林棟有沒有低買高賣

林棟非常坦率地回答,貿易本來就是低買高賣。

工廠出廠價兩塊錢,中間商加價五毛,自己掏關稅、物流成本,賺個三毛、五毛不應該嗎。

所謂「子貢贖人」,「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註解:該典故講的是子貢從國外贖回淪為奴隸的同胞,但拒絕國家給予的補償金。孔子告訴他,你收下這份補償金並不會影響你的品行,但若拒絕,魯國就沒有人再願意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如果人人把自己的道德標準拔高到一個令人望而卻步的高度,誰還想去「贖人」呢。

一個人賣口罩不賺錢,另一群人的正常商業活動也都會受到影響。

「人家都免費賣了,你憑什麼賺錢!」

這是很多網絡etc思考問題時的常規模式。

占領道德制高點是容易的,但卻不解決實際問題。

可是不讓商人做生意了,誰還管消費者有沒有口罩可以用呢?

口誅筆伐的鍵盤俠會去貢獻口罩嗎?

林棟很坦誠地說自己是一個生意人,而非慈善家。

他毫不避諱這一點。

能夠在一些爭議性道德問題上如此直白又有邏輯性,證明他真就不是一普通人。

一個30歲的年輕人,能拿到上百萬、上千萬甚至是上億的訂單,這似乎一聽就是「有背景」。

但他提前回應了這種言論:

「我小時候家裡窮的,豬肉都吃不起。」

草根出身,白手起家。

林棟其實是一個頗為特別的人物。

而花總通過拍攝這個人物,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口罩採購商的不易。

這段時間來,我們致敬了一線醫護人員、致敬了社區防疫人員、致敬了警衛人員。

關注的,多是家裡網速快不快,能不能搶到定點上架的口罩;

或者是今天口罩有沒有降價。

但少有人去關注那些和黃牛、黑廠家鬥智斗勇的「口罩獵人」

賣假貨、坐地起價的黑心商家當然應該被狠狠地批判

但那些真正做生意的人不應該被綁架。

當真正努力的人,以非凡的魄力和智慧,去抗下一般人都無法經受的風險,干出實事,有所作為的時候、

他們理應得到足夠匹配的報酬。

而對此輕易批判的旁觀者,只是不曾見到他們付出的不易罷了。

包括在疫情期間付出的所有人。

困難當前時,我們高呼英雄的降臨。

而當風平浪靜之後,更該以實質的方式給予感謝。

英雄當然偉大。

但他們不該被理所當然地「免費享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beVt3EBnkjnB-0zlI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