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康熙收復台灣的第一功臣,書法也是一絕,真正的「字如其人」

2023-06-25     書法網

原標題:他是康熙收復台灣的第一功臣,書法也是一絕,真正的「字如其人」

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朋友,一定對劇中收復台灣的情節記憶猶新。在清朝的重炮之下,延平王鄭經寡不敵眾,最終自殺身死,結束了複雜而又荒唐的一生。事後論功行賞,水軍將領施琅被封靖海侯,而另一位大功臣姚啟聖,卻並未得到重用。

姚啟聖,字熙止,號憂庵,明天啟四年(1624年)生於浙江會稽。姚啟聖為人俠肝義膽,與劇中的文弱老者形象不同,不僅武德充沛,而且詩文書畫也是一流。從康熙十七年(1678年),姚啟聖任福建總督開始,他便為收台做準備。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收復金廈,迫使鄭經退兵澎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協助施琅收復台灣,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

不過,在政治上的成就過於耀眼,也遮蓋了他其他領域的光芒,比如書法。姚啟聖生於明末,活動於清初,他的書法還沒有受到趙孟頫、董其昌一派「館閣體」的影響,與清中期的文人士大夫書法家相比,他的字韻味更足,也更具個性。

姚啟聖受晚明董其昌、倪元璐、黃道周、傅山等人影響,書法中既有疏淡空靈之美,也有奇崛渾厚韻味,通過他為數不多的傳世作品,可以看得出來。姚啟聖楷、行、草俱佳,未見其有篆、隸遺作。他以顏真卿、柳公權、李邕、蘇軾等人為師,專學唐宋。

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他的字。姚啟聖多以藏鋒、逆鋒入紙,行筆純以中鋒,筆畫粗實有力,有「顏楷」的氣魄雄渾,橫畫一波三折、時而摻入顫筆,這是學黃庭堅筆法;提按分明、方圓並用,幾乎不露鋒芒,勾挑自然,處處都是沉著有力,豎畫蒼勁如斧鑿,撇捺也能收放自如。

姚啟聖的行草書則「自由」得多,不計較藏露、中側鋒,而是牽絲引帶、連綿不絕,常一筆寫完幾個字,筆畫也進行了變形與簡化,尤其是勾畫與捺畫,不僅拉長還以飛白結束,顯得古拙自然,還有幾分章草意味。不同於張旭、懷素,而是與楊維楨有幾分相似之處。章、今相雜,高古縱逸。

姚啟聖的行楷榜書與後世劉墉相似,這也可以看出二人受碑學影響,將碑帖結合,把古拙與妍美、渾厚與精巧統一於字中,顯露出深厚的運筆能力與臨摹功底。姚啟聖曾在福建擔任封疆大吏,被譽為「文魁」,他的文章、書法影響了福建的不少文人,比如林則徐。

姚啟聖一生有大功於社稷,為人也是較為忠正,是「字如其人」的典範,我們或許可以通過他的書法,反觀其為人,領略這位出將入相的傑出人物。

大家對姚啟聖書法有何評價,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b3e09bd01b9bad10842563c5ee245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