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龍之家族》第4集開始,我就有一種不太好的預感,那個時候就能夠多少感受到一些編劇的無力感了,這次第6集播出之後,這種感覺更加明顯了。
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劇情的節奏,仍然是在溫溫吞吞地鋪陳,這一季都已經過去一半兒了,還在鋪墊矛盾,讓人看得抓耳撓腮的。你能想像麼,一部新劇第一季播了一半兒,劇情還沒有一個像樣的高潮,這是準備攢到最後兩集放「大招」麼?
下面跟大家聊一聊對本集的一些看法,內容有劇透,介意者請謹慎閱讀。
茶里茶氣的阿莉森
估計看完第6集之後很多朋友會有這種感覺,阿莉森在劇集中的表現當得起這四個字。其實這也是跟改編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在原著中,其實並不存在所謂「正義」的一方,兩邊兒都不是什麼「好餅」。雷妮拉繼位占「法理」,因為這是韋賽里斯一世的「旨意」;而阿莉森支持自己兒子伊耿二世繼位則占「傳統」,維斯特洛自古以來就沒有「女王」,甚至韋賽里斯一世繼位都是靠的「傳統」(這個之前講過,無冕女王或者蘭尼諾繼位在法理上更站得住腳),所以,這就是一本理不清的亂帳。
而編劇似乎想要把阿莉森塑造的「光明」一些,於是就有了「這都是你乾的,跟我沒關係,我從來沒這麼想過」的橋段……但實際上如果整部劇的脈絡跟原著一樣的話,在這些細節上的修改反倒更容易讓觀眾討厭這個角色。
因為一邊顯示自己的善良,一邊在國王還活著的時候就積極籌劃「篡位」,怎麼樣也不能讓人感覺這是個好人。更何況人家拿你當姐妹,你卻想當人家媽,你在這麼干之前就沒想過會動搖你好朋友的繼承人地位嗎?
所以,我覺得對阿莉森的性格和表現所進行的「修改」非常失敗。
斯壯還是瓦列利安並不重要
雖然一直到最後,劇集也沒有從正面說明雷妮拉的三個孩子到底是誰的,但相信大多數觀眾都已經認定這三個孩子就是碎骨人的種了。而原著中對此並沒有像劇集一樣給出如此多的「間接證據」。
以我對原著的理解,其實所謂「斯壯家的私生子」這個稱謂,更多是用來動搖雷妮拉繼承合法性的手段,真相如何並不重要。但劇集的改編卻幾乎把這個給坐實了,明顯是編劇在改編的時候帶著「傾向」的,目的也很簡單,將雷妮拉塑造得更加不堪。
除此之外包括之前劇集中「戴蒙殺妻」、帶侄女逛「不可描述之地」等行為,都是在讓「黑黨」在觀眾眼中變得像是「壞的」一方。
紙片人要不得
從上面就可以看出,其實編劇一直在「捧綠壓黑」,這樣做的好處是劇情結構會非常直觀,並且能夠較為容易地引導觀眾的情緒。但缺點就是角色將會變得單薄,失去原著中的那種豐滿感。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權力的遊戲》,在《權游》劇情「崩壞」之前,裡面的角色(除了奈德)非常真實,好人會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這也是為什麼觀眾在後面很輕易就能接受小惡魔和詹姆等人的轉變的原因。
但《龍之家族》似乎想要用一種簡單的「二元化」觀念去敘事,將一個個角色都變成「紙片人」,好人就哪裡都好,壞人就一無是處。因為不真實,所以這樣做將會徹底破壞「史詩感」,最終變成幼稚的「童話」。
跳躍的時間
開頭的時候說過劇集都播了一半兒了,連個像樣的高潮都沒有,導致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龍之家族》的時間線一直在跳躍。
但這就帶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也就是敘事上的不連貫。我們以第5集的婚禮為例,結尾處科爾因為錘死了喬弗里,所以在院子裡準備自殺,然後到了第6集,我們發現他沒死成而且成了阿莉森的擁躉。
其實原本這場婚禮可以形成一個敘事上的高潮,因為矛盾各方齊聚,衝突很容易升級並演變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就像「紫色婚禮」一樣),但第6集並沒有緊跟第5集的時間線,所以這中間哪怕真的有「內容」,我們也不得而知。
這就像我們正在看一場足球比賽,其中一隊通過精妙的配合將球送到對方門前,前鋒已經擺出了抽射的動作,信號斷了……等信號恢復的時候我們只知道進球了,但不知道怎麼進的。這種感覺我不知道應該用什麼詞來形容,但是體驗真的很不舒服。
說實話,其實我能理解編劇的無奈,因為原著中很多時候可能一年就記錄一件大事,而劇集為了不讓觀眾一頭霧水,選擇從兩位主角少年時候著筆。同時,編劇可能是吸取了2DB的教訓,也可能是本身不夠自信,所以並沒有對原著脈絡進行大的改動或者增刪,只是在部分劇情上進行了細化或者調整。
但這種調整或者細化對於敘事不連貫本身並沒有帶來太大的幫助,這也是我在文章一開始所說「編劇無力感」的緣由。
最後
從第6集中韋賽里斯的狀態來看,估計他也就還有兩集可活,或許等他掛掉之後才會開始高潮迭起,也希望後面的劇情不會再像前面這樣溫溫吞吞。說實話,雖然《龍之家族》借了《權游》的東風,本身也有一些瑕疵,但品質放在最近開播的幾部大IP裡面還是不錯的,至少比《光環》要強不少,比起《力量之戒》也能說具備一定優勢。
所以,其實美叔本身還是對這部劇抱有希望的,畢竟還沒有差到讓人想棄劇不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