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美劇叫《為全人類》(For All Mankind),這不是一部新劇,這部劇早在2019年就已經開播,目前第三季正在播出中。這是一部非常硬核的科幻劇,硬核到什麼程度呢?硬核到美叔第一季看了2集就放棄了。前兩天劇荒的時候又找了出來,這一看,徹底陷進去了,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這部劇。
一、硬核的設定
《為全人類》雖然是一部講述人類飛向太空的科幻片,但這部美劇並沒有一開始就向觀眾展示星空之美,而是將鏡頭聚焦到人類首次踏足外星土地那一刻——登月。對,就是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那場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
劇集最開始一點兒都「不科幻」,看起來就跟年代劇一樣:笨重的土星五號、示波器、各種按鈕、一閃一閃的指示燈。這也是為什麼我第一次的時候看完2集就放棄的原因——這不就是一部寫實的劇情片嗎?
事實上這部劇並不寫實,而是非常的大膽:這部劇從「太空競賽」開始,一步一步向觀眾描繪了一幅人類如何踏足太空並最終飛向遠方的藍圖。這也是這部科幻美劇最硬核的部分,它沒有給予劇中人類突飛猛進的技術發展,而是按照歷史走向和科技發展規律來安排劇情。
比如說基於通訊需要,可視電話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出現在劇中;比如由於月球基地對能源的需求,所以發明出了高效電池,於是電動汽車也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普及;再比如因為在月球上發現了儲量驚人的氦3,所以人類在80年代末就已經初步實現了可控核聚變。
除了這些之外,本劇在大多數跟「航空」相關的內容上有著大膽且有理有據的「創新」。比如在現實中上世紀60年代開始秘密研發,經過十多年後遭到廢棄的「海龍號運載火箭」,就在這部劇中出現了。
土星五號(左)與海龍號對比
海龍號是人類迄今為止設計過的體積最龐大、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有多大呢?海龍號設計發射全重高達18000噸,目前我國的主要火箭長征5號僅為850噸,一枚海龍號相當於20枚長征五號運載火箭。
二、紮實的劇情
這部劇的劇情紮實到什麼程度呢?每一季才讓人類「前進一小步」:第一季是登陸月球並放下基地;第二季主要是展開基地,並準備將其打造成為前往火星的前哨站;現在已經播出了2集的第三季應該是登陸火星。
為什麼我會說「應該」兩個字呢?因為都已經播出了2集了,現在前往火星的飛行器還沒造好呢,第2集結尾的時候展示了一張「概念圖」。
換句話說,《為全人類》的主線劇情節奏相當慢,但是這種慢並不是編劇水平夠導致的,而是主創們刻意為之。除了主線劇情「飛向星空」之外,劇集也花了不少篇幅去描述這些「太空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同時也沒有忘記為了人類飛向太空而做出貢獻的「幕後英雄」。
雖然主線劇情節奏慢,但這並不是說《為全人類》這部劇的劇情節奏慢。在緩慢推進主線劇情的過程中,單集的劇情節奏卻非常緊湊。其實這也符合歷史的客觀發展規律:在實現目標的進程之中,總會遇到各種意外和突發情況。這些意外和突發情況,就讓每一集的劇情節奏都緊湊了起來。
比如說第一季第1集,最開始的劇情看起來就是在復刻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登月,結果太空人從登月艙中出來,在月面上插上了一桿蘇聯國旗。原來劇中的歷史跟現實的歷史走向不一樣,蘇聯搶先完成的人類的首次登月。
接著美國這邊兒開始加快節奏,結果還沒等美國人登上月球,蘇聯人再次登月,而且這次登月的是一名女性太空人。好了,美國人還沒登上月球,蘇聯已經把首次登月,首次女性登月這些名頭都搶走了。
三、極大的格局
劇中的報紙
《為全人類》是架空歷史的科幻影視作品,在劇集一開頭就向觀眾展現了與我們已知歷史完全不一樣的走向:第一個登陸月球的國家並不是美國,而是蘇聯。這次歷史的「分叉」讓劇中的世界走出了與我們現實世界完全不一樣的路。
劇中前航天員競選總統
在劇中,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並沒有隨著美國登陸月球告終。前面說過,美國人慢了一步,結果一步慢步步慢,整部劇就在講述美國航天人跟在蘇聯屁股後面窮追猛趕,然後還一直沒趕上。嗯,至少到現在已播出第三季的上世紀90年代還沒趕上,所以太空競賽自然尚未結束。從宏觀的角度來講,「太空競賽」的影響並非局限於航天領域,而是由此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
上面曾經提到過的電動汽車、可視電話等生活應用領域發明的出現只是其影響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劇集還在「太空競賽」對美國以及全球政治領域、普通人生活和感情、科學發展方向等方面的影響進行了或多或少的描繪。
劇中美蘇航天員在太空中握手
也就是說《為全人類》這部美劇是以「飛向太空」為核心,以「架空歷史」為手段,向觀眾展講述了一個「科技進步」對人類社會造成的方方面面影響的故事。這個故事裡面既有「勵志的奮鬥」,也有「悽美的愛情」,更不乏「權利的鬥爭」,當然更少不了「人性的刻畫」。所以美叔覺得,與其說這是一部科幻美劇,倒不如說這是一部架空世界的航空發展史詩。
四、當然,這部劇也不是完美的
緩慢推進的主線劇情其實就是讓這部美劇成為「神劇」的絆腳石,雖然這是一部「科幻劇」,但大多數時間這部劇看起來就像是「年代劇」一樣,尤其是作為開篇的第一季,基本上等於是用了整整一季的長度做了一個前情鋪墊,這對於習慣「快節奏」的觀眾來說無疑是一個考驗。
雖然看起來主創是想為觀眾塑造一個完整的「架空世界」,但過於分散的焦點很容易讓觀眾分神從而降低觀劇體驗。以我個人為例,劇中關於情感的大段描寫我就沒有耐心看下去,也多虧這是劇集已經出完兩季之後我才開始追。
預告片中的火星登陸
不過現在《為全人類》開播的第三季節奏已經明顯加快,而且主線從登月轉到了登陸火星,所以整體的期待值和新奇度都較以往兩季要高不少,也從側面沖淡了主線劇情進度緩慢所帶來的煩躁感。
總得來說,《為全人類》這部美劇是一部相當值得一看的優質美劇,雖然還稱不上「神劇」,但這部劇的品質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