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晚清四大名臣」誰的書法最佳

2023-08-06     書法網

原標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晚清四大名臣」誰的書法最佳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晚清四大名臣」誰的書法最佳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曾國藩、左宗棠的書法,本文將介紹李鴻章和張之洞的書法。

李鴻章書法

李鴻章,字漸甫,號少荃,道光三年(1823年)生於安徽合肥,進士出身的他可謂少年立志、飽讀詩書。對李鴻章本人的評價可謂「冰火兩重天」。尊崇他的人稱之為「李中堂」「力挽狂瀾的裱糊匠」;但反對他的人責罵他是「賣國賊」「巨貪」。坦白來講,李鴻章很難說是真正意義上的賢臣,但也是有貢獻的。

李鴻章書法

李鴻章曾是曾國藩的門客,書法上也受到了曾的影響,整體以「帖學」一路為主。據《清史稿·李鴻章列傳》記載:「居恆好整以暇,案上置宋拓《蘭亭》,日臨摹百字,飲食起居皆有恆晷。長於奏牘,時以曾、李並稱雲。」由此可見李鴻章對「二王」筆法深有研究。

李鴻章書法

李鴻章始終不離「二王」一路,這在他給弟弟的「書法指導信」中可以看得出:「三弟筆性頗佳,習顏、柳各體似太拘束,活潑之氣不能現於紙上,最宜改習趙字,而參以北海之《雲麾碑》,則大有可觀。」

李鴻章書法

李鴻章傳世書法以書信、手札為主,其字筆筆中鋒,起筆尖鋒入紙,一拓直下,調鋒、絞轉也得魏晉真傳。筆法豐富、一波三折,勾挑向內出鋒,是為「內擫」;轉折處方折、圓筆交替出現,也深得《聖教序》《蘭亭序》真傳。結字欹側、向右上傾斜,牽絲引帶、筆斷意連,章法節奏感強,這也都是從「蘭亭筆法」中來。

李鴻章書法

李鴻章學到了「二王」筆法之多變,結字上由於受到李邕、徐浩的影響,更加寬綽舒展、渾厚雄強。通過比較他臨摹的《蘭亭序》,可以發現李鴻章功力雖然深厚,但少了王羲之的縱意瀟洒之氣。

張之洞書法

張之洞是一位非常務實的能臣,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於貴州安龍縣,字孝達,號香濤,因曾任總督、掌管軍務,時人稱之為「張香帥」。因其父為知府,張之洞自小接受了極好的教育。張之洞取法於顏真卿、蘇軾、趙孟頫、董其昌等人,屬於清代典型的士大夫學書路線,林則徐也是如此。

張之洞書法

張之洞尤其喜歡蘇軾書法,從其傳世作品來看,往往結字寬扁、用墨濃烈,筆畫渾厚中不失靈活。用筆求潤、結字求疏、章法求密,這就是張之洞書法的總體風格。

張之洞書法

這四位大臣書法風格各不一樣,本無高下之分,但是,如果以筆法之精、功底之深而論,曾國藩、李鴻章師徒是要更高一籌的;再看拍賣市場上的成績,曾國藩最貴的作品是2010年成交的《行書七言聯》,賣了100萬元;左宗棠最高成交紀錄是42.56萬元;李鴻章的最高成交紀錄是36.96萬元,而張之洞的最高紀錄34.7萬元,曾國藩奪得頭籌。

張之洞書法

綜合來說,曾國藩的書法是「四大名臣」之首。

大家對此有何評價,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e5d347341eeecb89035eb3e2b218e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