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翻車」的王詩齡我才明白,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

2023-04-23     窈窕媽媽

原標題:看了「翻車」的王詩齡我才明白,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

hi,我是窈窕媽媽,點擊關注我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最近公眾號又改版了。如果沒有星標公眾號,就會收不到我們的文章,我們的緣分或許就無法再續了……

為了不失聯,希望大家動動手指星標【窈窕媽媽】公眾號,期待你們能在文章發布的第一時間看到我的文章。星標步驟如下:

育兒群已建好,進群方法在文末名額有限,進 群要儘快哦~

期待和你們有更親密的聯繫~~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誰能想到,被富養的王詩齡衝上熱搜第一,竟是因為和網友在線互懟。

起因是有網友在ins上問留學的王詩齡有沒有回國,王詩齡回復「no」;

有網友上綱上線教育她「都是中國人,不要用英文」。

王詩齡也不慣著「我愛說什麼語言關你什麼事?」

有人覺得王詩齡沒禮貌,建議她態度好點。

王詩齡發出拷問:這是我的人生,又不是你的。你憑什麼教我做事?你誰呀?

這不是王詩齡第一次懟網友。

之前炫富被網友罵,她霸氣回應「我愛發什麼就發什麼,人活著就幾萬天,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為什麼王詩齡和網友互懟會引起爭議和圍觀,我想是因為她背離了傳統社會對女孩的想像。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女孩子就要順從、乖巧、溫柔……

這樣的王詩齡,並不符合。

說實在的,我很欣賞她這種不委屈自己、又有主見的性格。

一位心理學教授曾說過:「惡魔眼裡的完美受害者,往往是我們身邊那些乖巧聽話的女孩」。

看過一則新聞:15歲的小夢被同學父親性侵後,就是因為太「乖」,以至於輕信了壞人的威脅,不敢求救。直到臨近生產,大家才知曉了她的遭遇,但為時已晚。

養女兒,最忌諱養出聽話、沒主見的乖孩子。

如果你有女兒,一定要告訴她下面這幾句話。

女兒,你不需要太懂事

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媽媽帶女兒排隊買壽司。

終於排到,可壽司只剩下一份了。

女兒發現後面的小男孩也想吃,就對攤主說「給小哥哥吧,我不要了」。

她看向媽媽,期待得到誇獎,

媽媽反問「既然你也想吃,為什麼要讓給他呢?」

女兒「做好事,聽到別人說謝謝,會高興」。

媽媽說:明明你吃不到會不快樂,就因為讓一個不認識的男生滿足了願望,就覺得自己也跟著快樂了嗎?

這個媽媽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很少有人像她那樣告訴女孩:其實你不必那麼懂事。

「女孩就該為弟弟著想」

「女孩就該善解人意」

……

我身邊,不少媽媽大半生都在為父母、兄弟姐妹、老公犧牲奉獻,卻仍然教育女兒要學會為別人犧牲,全然沒有意識到,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將重複自己的勞累、痛苦、迷茫。

懂,事。

懂別人的事,為別人犧牲自己的利益。

說白了就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

我不否認,懂事的女孩會更招人喜歡。

但,這樣的要求,其實很殘忍。

一位網友說,她從小就在父母的要求下,扮演乖乖女的形象。

她習慣於主動扛起家裡的責任,按部就班地扮演好學生的角色。

人們讚揚她「不讓人操心」,但只有她知道,自己一點也不快樂。

她羨慕那些可以隨便發脾氣,可以隨便向父母提要求的朋友。

她試著向父母撒嬌,試著不那麼懂事,可換來的是一頓謾罵。「我總是為別人考慮,卻沒人為我考慮過。以後我有女兒,我一定讓她別太懂事。「

和她一樣,我以前也是個懂事的孩子,正因為我懂事就要讓著所有人,習慣性被人忽視,真的特別心累。我才明白,懂事不一定會獲得別人的愛和尊重。

後來我嘗試不給自己設限,有需求就表達,不遷就,然後我快樂多了。

我很開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告訴女兒:

你不需要太懂事,「自私」一點也沒什麼。

女兒,你不用成為乖孩子

女孩成長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聽話」。

「你家女孩多乖呀,怎麼教育的?」

聽話成了對女孩的最高表揚。

然而, 這不是愛,是控制。

「乖孩子」確實教育起來更省心省力。

但, 心理學研究表明,乖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乖」是迫於外界環境而壓抑自己的慾望。跟著別人的思路走,缺乏獨立的判斷;就算對自己不利的事,也會默默接受。

長此以往,又怎麼能快樂呢?

露露是父母口中的乖孩子,正因如此,她的成長受了不少苦。

被同學欺負、PUA卻不敢反抗,因此抑鬱很長時間;哪怕被朋友當成「老好人」使喚,還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種狀態並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改善,到大學,她還是很怯懦,整個人唯唯諾諾。

「我厭惡自己的性格,我討厭現在的自己,我羨慕那些做事大大方方又勇敢的孩子」。

她清楚自己的缺點,但因成長而塑造的性格很難輕易改變。

回過頭來,她才發現,自己就是太聽話,根本沒有想好要什麼樣的人生。

可以說,她所遭受的傷害,都來自於她的「乖」。

家長教會她成長為一個順從溫順的女性,唯獨沒有教會她要做自己。最後她成了一個不敢反抗,沒有攻擊性,硬生生被拔掉「獠牙」的乖女孩。

同千千萬萬個女孩那樣,她的一生,都在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

聽話的姑娘,最大的損失,是被剝奪的「試錯的勇氣」。

小時候聽父母的,上學聽老師的,結婚聽老公的……她們的人生被別人控制,沒有機會做過自己。

乖,不是驕傲,而是枷鎖。

雖然我沒有女兒,但每次聽到有人說「女孩就應該有女孩的樣子」,我會生氣。

女孩原本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我看來,女孩沒有該有的樣子。她可以像男孩一樣叛逆、冒險、任性,也可以熱烈、奔放、自由。

不聽話的女孩,並不是一味推崇叛逆,而是學會傾聽內心,在體驗與嘗試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女兒,你不必太過善良

昨天帶兒子在小區樓下玩。

一個小女孩正在擺弄玩具,另一個男孩走過來「給我玩一會」。

女孩拒絕「不行,我還要玩」。

男孩直接上手搶。

女孩也不甘示弱拽著玩具不撒手。

圍觀的人說「女孩不能這麼強勢,給他玩一會怎麼了」。

女孩媽媽笑了笑說「我就是要把女兒教育得不那麼善良,這樣她才不容易被欺負」。

我們都希望女孩善良,追求真善美,本身沒問題。

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定義善良?

在大部分人看來,善良就是有大愛,讓別人的需求優先於自己的需求。

我理解的善良,不只對外,更要對內。

有戒心,有鋒芒,把自己放第一位。這樣的善良更有原則,也更有底線。

電影《素媛》中,小女孩出於善良想幫助陌生人,卻慘遭迫害。讓人心碎。

壞人之所以得逞,利用的正是她人的善良。

不止電影,現實生活中同樣如此。

不少網友坦言因為心善被傷害:

我無條件幫老公還了幾十萬賭債,卻換來他的出軌;

一個老太太讓我給她帶路,我好心答應,結果差點被拐。

記得我剛上大學,親戚家的孩子要借我的自行車上下學用。

雖然我很珍愛車子,但想著能做個好事也就答應了。沒想到,親戚未經允許把車子改裝,還騎壞了。

我失去了最愛的車子,直到現在還是心裡的一個結。

希望家長能告訴孩子:

對他人的幫助,要量力而行,如果不願意,有權利拒絕。

如果對方的請求讓你覺得不對勁時,或者覺得這種幫助超出了你能接受的範圍時,都應該堅定拒絕。

寫在最後

我們都希望,把女兒教育得乖巧懂事,人見人愛,過上幸福的日子。

別忘了,這樣的女孩,渣男也很喜歡。

被丈夫懸崖的暖暖,被pua致死的北大女孩包麗,再到前不久被前夫殺害的香港名媛……

她們都善良,正因如此,才給了被人渣傷害的機會。

因為善良,她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千萬別信什麼「女孩子就該單純,善良」這樣的鬼話。無數悲劇告訴我們,養育女兒,寧可讓她一身刺,不可讓她綿如羊。否則遇到壞人,將毫無戒心和還手之力。

《養育女孩 一書說:女孩的生存空間正在變得更加複雜和危機重重,她們的現在和將來註定比我們更豐富,也更艱難。

女孩和男孩,面對的是同一個世界。

女孩要帶點刺,才能保護好自己,這比讓她滿足別人的期待更重要。

陪伴女兒的時間不過二十載,漫長的人生,她們終究要自己走。

點亮在看,與其養育一個別人眼裡的「乖乖女」,不如培養她強大的內心,給她行走世界的底氣。

最後:

應大家要求,育兒群已建好,歡迎大家掃 碼 進 群!

• End •

編輯 | 采半月

圖源 | 網絡、視覺中國

了解更多育兒乾貨

窈窕媽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cbf25ba020c1a2ee5f8ed1777efca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