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慣父母當面換衣服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難逃2種結局

2023-11-28     窈窕媽媽

原標題:看慣父母當面換衣服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難逃2種結局

hi,我是窈窕媽媽,點擊關注我

作者:布穀媽媽

來源:布穀媽媽(ID: yugu005)

前言

我是窈窕媽媽Jessica。

公眾號換上我自己的頭像啦!別擔心還是我。

最近開始嘗試拍短視頻和直播帶貨,以後就會用「真面目」面對你們啦!還沒關注視頻號的姐妹記得關注哦~

我們的下一場直播已經定好啦,是慕江南服飾專場,高品質羊絨大衣、襯衫、連衣裙、百搭神褲、絲巾應有盡有!他家衣服真的超顯氣質!想要高品質、高級感穿搭的姐妹千萬不要錯過,總有一款適合你!跟著卡姐買,絕對不會錯。

預約】就可以啦,直播間還會跟大家透露很多穿搭小技巧哦!

另外,沒時間看直播的可以加我微信,到時候邀請你進直播群,另外咱還有可以說是全網最優質育兒交流群,想加的也直接掃下面二維碼。我的同事們會定期有知識分享。好友名額有限,要抓緊啦!

以下是今天的文章。

有一次我在一位阿姨家裡作客,正碰上阿姨女兒帶著7歲的兒子回來。女兒買了幾件衣服給阿姨,阿姨一高興,撩起衣服就試,絲毫不顧及還有一位小朋友在。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小男孩有點懵,臉也紅了。見此情景,我趕緊帶他出去玩,以緩解尷尬。

後來我委婉提醒阿姨,阿姨卻不以為然:「他都是我帶大的,換件衣服怎麼了。再說,這麼小的孩子,他懂什麼呀。」

阿姨的想法我能理解。因為我自己帶娃就有體會,不管孩子多大,打心底總覺得他還小,還是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娃娃。

但有一個總被我們忽略的事實就是:孩子已經慢慢長大,很多東西,他即便不知道,但懵懵懂懂卻有些模糊的概念。

小一點的孩子確實不懂,但再長大一些,我們就要給他明確性別的概念。異性父母要有界限,也不能再毫不避諱地當著孩子面換衣服。

孩子對性別的認知

一位朋友曾經跟我說,3歲多的女兒,對爸爸上廁所很好奇。每次爸爸去廁所她都要跟在旁邊看,把她關門外就哭,導致爸爸都害怕去廁所了。

為什麼孩子會有這種表現呢?

3-4歲的孩子,會進入一個「自我認知」的階段。這個自我認知,就是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

他認識自己的鼻子、嘴巴、眼睛以及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後來,他發現,自己的身體和別人的好像不一樣。男孩和女孩的不一樣,小孩和大人的不一樣。

這時候,他開始認識到「男孩」、「女孩」的概念。也開始對別人的身體感到好奇,想要了解別人到底哪裡不一樣。

所以也就出現了朋友家女兒的情況。很多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會好奇地看別的小朋友是怎麼上廁所的,這都是他們性別啟蒙的一種表現。

到了4-6歲,孩子對性別的意識,又會發生變化。

孩子的大腦會快速發育,他們想的問題會更深入,心理發展也更成熟。

這一階段,他們想的不再是男孩女孩哪裡不同,更多地是思考「我從哪裡來」「我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男孩站著尿而女孩要蹲著」等等。

6、7歲以後的孩子,會進入性別的潛伏期。這一階段,他們其實對性別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概念。

所以說,異性父母在與孩子接觸時,6歲以後,就要有清楚的界限。

6歲以後,我們要把異性孩子,當成一位異性的「人」,而不是依然把他當孩子,依然一起上廁所、洗澡、當面換衣服等等。

可能會走彎路

孩子最初對性別的了解,真的會對他以後造成深深的影響。尤其是受到錯誤引導的孩子,他可能會走很多彎路。

而那些看慣父母當面換衣服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難逃2種結局。

大腦失控

當孩子看到不好的畫面或圖片時,這些畫面通過感官,就會對他大腦產生非常大的衝擊。

而他又沒有建立正確的觀念,無法在意志上保護自己,那這種強有力的感覺就會帶來危險。

因為那些不好的印象,或者印象帶來的羞恥感,可能會讓大腦失控,從而促使孩子想要更多地去了解那些刺激他感官印象的東西。

但孩子又無法正大光明地了解,他很容易就誤入歧途。

產生強烈的渴望

若孩子自控力強還好,他能排解掉不好印象帶來的影響。

但如果孩子自控力差,對那些不好的畫面產生興趣,那他大腦中的吸引中心,就會讓他產生強烈的渴望,驅使他去尋找新的圖片或畫面。

而大腦又喜新厭舊,一旦舊的東西無法滿足它,它就想要尋找更新鮮更刺激的東西,來滿足它的好奇心。

這時候,孩子很容易走偏,甚至靜不下心來去思考其它更重要的事情

性別啟蒙

給孩子做性別啟蒙,最好是6歲前。

因為他在3-4歲時,會經歷「性別敏感期」,4-6歲經歷「婚姻敏感期」。

這一階段,給孩子做性別啟蒙,既能讓他正確地認識性別之分,還能建立安全意識,做好自我保護。

最重要的是,我們給孩子講解的時候,會更從容一些。等他再長大些,我們自己可能都不好意思了。

繪本是非常好的選擇

有些育兒老師認為,父母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啟蒙課堂。不過,很多爸爸媽媽會放不開,讓異性孩子看自己的身體會覺得彆扭。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位爸爸,雖然女兒只有3歲,但他上廁所時還是會非常尷尬。

這時候,繪本就是非常好的選擇。

從兒子3歲開始,我就帶她看《我們的身體》。

讓她認識身體上的每一個部位。小到皮膚毛孔,大到五臟六腑、神經通路。

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不帶任何我們大人的色彩。他認識隱私部位,就像認識自己的手和腳一樣簡單。

孩子到了5-6歲,想要知道得更多,那可以看一看《小威向前沖》、《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等等。

只有我們大大方方給孩子講,他才能從從容容地發展認知,滿足自己對事物的好奇心。

保護孩子的邊界感

以前總見到這樣的畫面:

家長抱著小孩子在外玩,鄰居朋友過來捏一捏、親一親孩子,而孩子將人推開,表現出很反感的樣子。

這時候,家長為了緩解尷尬,就對孩子說:「叔叔阿姨是喜歡你才親你,別人他還不親呢。」

布穀媽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孩子反感別人親他、摸他,那不要強行讓孩子聽話,哪怕爸爸媽媽都不可以!

因為孩子需要知道,他對自己的身體有主導權。別人如果想要觸碰他,一定要經過他的同意。

這是性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孩子可以從中學會——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並且防止受到侵害。

當壞人(尤其是熟人)刻意接近孩子時,孩子會因為不舒服而大聲拒絕。這時候,對方就知道:「這個孩子被教導過,不好騙。」

那麼,這個人便會有所顧慮,不敢做過分的事。

我們從小要養成孩子說「不」的習慣。讓他認識自己的身體、保護自己的身體,拒絕任何自己不舒服的觸碰。

這樣,孩子才在關鍵時刻,懂得保護自己、遠離傷害。

你會給孩子做性別啟蒙嗎?

• End •

作者簡介:布穀媽媽,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婚姻情感諮詢師,專注兒童心理,讀懂孩子輕鬆養育,喜歡就關注吧~

了解更多育兒乾貨

窈窕媽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2904492646301ff2f8e68c62c25f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