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睡半小時,床上一放就醒?娃「吃睡玩」模式,要改成「吃玩睡」

2021-04-01     福林媽咪

原標題:哄睡半小時,床上一放就醒?娃「吃睡玩」模式,要改成「吃玩睡」

文丨福林媽咪

「我家孩子每次睡覺都要哄,明明睡著了,可一放床上就驚醒了,要反覆放許多次,他才能安然入睡。」剛休完產假上班的同事,黑著眼圈地向我們傾述。

因為身體原因,她懷寶寶的時候比較艱難,懷上後又是前置胎盤,孕期一直無法平躺在床上休息,每晚都是半臥或坐在床上睡覺。現在看到寶寶這種情況,懷疑是因為自己懷孕的時候休息不好對寶寶造成的影響。

我告訴她,現在生完寶寶一般都會建議讓寶寶自己入睡,不然大人會很累的。你們寶寶出生後是不是都是抱著哄睡的?

對於新生兒來說,一天當中清醒的時間大約只有3個小時,可以說他們每天都是在睡眠當中度過的,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他才能繼續發育還未完全發育成熟的大腦神經系統。

不管是抱睡還是奶睡,都是不太好的睡眠習慣,反覆醒來不能保證睡眠質量,影響寶寶的發育。想要寶寶更規律更舒服,想要家長更省心,就需要重新梳理孩子的睡眠模式。

為什麼被抱著入睡或者吃奶入睡的寶寶放下容易醒來呢?明明我們動作已經很小心了。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嬰兒的生理和心理特徵。

有研究證明,嬰兒在12個月之前是以感知動作來適應環境,在不同的環境下表現出不同的情緒。所以寶寶可以飛速地察覺到自己被放到床上。

被媽媽抱著吃奶的感覺,和在子宮中的感覺很相似,抱著的時候,寶寶身體蜷曲,靠近媽媽的心臟,可以讓寶寶感受到熟悉感。而且,媽媽身上的味道寶寶是非常熟悉的,這些都可以給寶寶帶來安全感。

而寶寶入睡後,有一個從 淺睡眠到深睡眠的過渡期,在還沒有進入深睡眠時,寶寶容易被外界環境干擾,離開媽媽懷抱的恐懼感,會讓寶寶驚醒。每個寶寶進入深睡眠的時間不一樣,敏感程度也不一樣,所以有的寶媽,在抱著娃睡了30分鐘後去放下寶寶,寶寶依然會醒。

一旦醒了,寶寶發現媽媽要離開他,就會哭鬧。

因為這個階段寶寶表達自己需求的唯一渠道就是哭,聽到孩子哭,媽媽心裡著急,然後又喂奶、抱著拍這樣開始新一輪的哄睡……

孩子就是父母眼裡的一切,餓了、哭了、笑了、睡了,每件事在父母眼裡都是高度重視的,尤其是新手媽媽,生怕自己哪裡照顧不周,不忍心讓小嬰兒受一點點委屈。

為了讓孩子能安然入睡,父母再累也抱著。

一邊小心謹慎,一邊又大聲疾呼,「我家孩子什麼時候才能不需要哄就睡啊!」

這是大多數媽媽都比較焦慮和關心的問題。

「哭」是嬰兒與生俱來的本領,嬰兒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母親或照料者聽到嬰兒的哭聲,一般情況下想的是餓了,先喂奶,然後換尿布。這樣照料下來,大多數嬰兒伸伸手,蹬蹬腿,睜著眼睛好奇地四處張望……

有時嬰兒的尿布不需要換,也不餓——拒吃奶的情況下,「哭」個不停,這時母親或照料者就亂了方寸,不知所措地抱著孩子在屋裡轉圈,最後,孩子哭累了就會睡了。

逐漸的,孩子就形成一個入睡模式,形成條件反射和習慣,只有在經過折騰後,孩子才能安心入睡。次數多了,孩子就形成了習慣性的睡眠模式:要睡了哭——媽媽抱——哄——入睡。

寶寶的這種依戀,讓人很感動,可是也讓媽媽很累啊!

忙了一天的媽媽也迫切需要好好睡一覺,恢復體能啊!這就需要我們調整一下養育方式。

首先,媽媽或家裡照看的人要調整心態,聽到孩子哭時不要緊張。

哭只表示孩子有需要,我們及時回應孩子,給予相應的照料就好。

現在許多二孩媽媽覺得老二比老大好帶,就是因為心情比較放鬆,可以自如地應對孩子的需求。

媽媽或家裡人溫暖的懷抱、體味、聲音、輕拍的節奏,讓孩子情緒穩定,有安全感,安心入睡。

然後,建立新的睡眠模式,用新的睡眠模式慢慢取代舊的睡眠模式

這個模式,也就是經典的「EASY」模式。

吃飯(Eat )、活動(Activity)、睡覺(Sleep),按照這個順序來安排活動,完成一次接著循環,這個就是嬰兒每天的作息規律。

這是《實用程序育兒法》的作者特蕾西·霍格女士提出的,按照這個模式培養,寶寶每天身心舒暢,精神愉悅,大人也比較省心。

為什麼不是吃、睡、玩,而是吃、玩、睡呢?

因為吃完了就睡,容易造成干擾睡眠的生理問題。

吃著睡著了,寶寶可能並沒有吃飽,而且不能拍嗝,寶寶腸胃容易不舒服,有的寶寶吃完了要拉,一通收拾,也會讓寶寶錯過最佳入睡時間,導致入睡困難。

而如果在吃和睡之間增加了活動量,消耗了寶寶的精力,孩子入睡會較容易一些。

我們可以在寶寶清醒的時候,多一些親子互動,多一些親密接觸尤其是肌膚接觸,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而不一定非用抱著寶寶入睡的方式建立安全感。

儘量與他說說話,抱著到外面走走(新生兒除外),給孩子做做操(新生兒除外)另外,這個玩的時間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也會增加,這時候我們可以把早教加進去,比如拿出黑白卡給寶寶看,和寶寶說說一些話,還可以給寶寶做一做撫觸。

孩子吵瞌睡時,可以陪著孩子在床上睡,把臥室的燈光調暗,給他放點純音樂、舒緩的 催眠曲,也可用手輕輕拍拍,對他說:「寶寶乖乖睡覺,媽媽陪著你。」剛出生的孩子,就能感知大人的語氣和情緒,媽媽溫柔的聲音有助於孩子的睡眠。

時間久了,躺在床上與身體睡覺的感覺產生了聯接,不知不覺中孩子習慣了新環境,就會在床上安然入睡了。

老輩人也常會說,孩子不要抱著睡。代代相傳的經驗,也是有科學依據的。願小淘氣們健康、幸福、快樂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xINjXgBrsvY2_UuAL6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