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
武漢
這座曾被按下暫停鍵的英雄城市
從1月23日10時封城
歷經76個日夜,1814個小時後
於4月8日0時
終於正式「解封」重啟了!
人們高興、歡呼,激動得淚流滿面,兩個多月的努力與付出終於有了一個好的結果。
然而,必須提醒大家的是:「解封日」並非抗疫最終勝利日,還不能放鬆。
「解封」不代表「解防」,警惕無症狀感染者
可能是因為在家憋久了,最近,不少人都開始外出扎堆聚集了。
清明小長假前兩天,黃山風景區日接待遊客達到2萬人,現場擁擠不堪,到處都是人從眾,期間還有人脫下口罩。
圖源/網絡
而同是旅遊熱點的西湖景區,這個清明小假期,也開啟了「人從眾」模式。
據統計,清明三天杭州西湖共接待76萬遊客。
圖源/網絡
不僅如此,聚集在一起喝奶茶聊天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這情景,不知道的還以為疫情結束了呢~
但事實上,疫情還遠未結束,反而有反撲的現象!
之前一段時間的新增病例都是境外輸入,然而自從3月21日起,國內又陸續出現了本土病例。
光是4月4日,廣東就新增了5例本土病例,4月8日又新增2例本土病例。
你能說現在就安全了嗎?
不能!
所以,即使武漢解封了,也不能有半點鬆懈,因為解封通道不等於解除防疫!
有人可能會說,現在去哪裡都會測體溫、查綠碼,有問題的都會被揪出來,所以不用太擔心。
NO!NO!NO!
不要忘了,有一種特殊病例叫無症狀感染者!
所謂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表現,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者。
這類人可以躲過各種體溫檢測,「偽裝」成正常人,成為健康人群中的一個不定時炸彈。
一旦和他們有密切接觸,就有被感染的風險。如果不加重視,就可能造成疫情反撲。
而隨著湖北及武漢的解封,大量人流散發到了全國各地,這其中有沒有無症狀感染者,很難說。
就最近的無症狀感染者確診數量來看,情況不容樂觀。
截至4月8日0—24時,31個省區市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56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104例。
光是被檢測出來的就有1104例,不敢想像沒有被檢測出來的無症狀感染者還有多少,或許你我身邊就有。
鍾南山: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很強,一人可傳染3到3.5人
3月29日,鍾南山院士在接受CGTN記者採訪時表示,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很強,即使在實施隔離政策的地方,RO值也可能達到3甚至3.5,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傳染3到3.5人,這個數字是非常高的。
而在3月30日,李蘭娟院士在面對央視的採訪時,就對國內疫情情況發出警告:
一定要重視無症狀感染者!
她強調,無症狀感染者是一個我們要非常重視的問題,因為無症狀感染者本身有傳染性。
另外,在3月27日舉行的「病毒演變、進化、傳播的基礎研究與防治實踐(從SARS到COVID-19)」研討會上。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新冠肺炎上海專家治療組高級專家組組長張文宏也談到:「無症狀攜帶者他們攜帶病毒延續時間會超過三個星期,隔離期結束後若病毒仍是陽性,會造成極大傳播風險。」
在河南,已經出現了疑似無症狀感染者導致他人被感染的病例。
河南通報1新增病例軌跡
患者曾與無症狀感染者接觸
3月29日,河南通報了1例新增本土病例軌跡,患者曾與無症狀感染者接觸。
通報稱,確診病例王某3月21日曾與同學張某(郟縣人民醫院醫生)一同就餐3次。
隨後,3月24日晚王某出現頭痛症狀,26日下午自測體溫38.5℃,28日20:20確診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經調查發現,張某於3月13日晚與同事劉某、周某等人在飯店同桌就餐。
而劉某曾有武漢出行史,返郟後自行隔離14天,經檢查無症狀後上班。
3月25日,在核酸篩查中發現張某、周某為無症狀感染者,劉某核酸檢測為單陽性、無症狀。
也就是說,王某得新冠,大機率是被和她一起吃飯的無症狀患者張某給傳染的。
而張某,則可能是被有武漢出行史的無症狀患者劉某某給傳染的。
所以,大家現在還不能鬆懈,還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新冠病毒!
一旦放鬆,十四億人兩個多月的努力就可能會付諸東流!
當然,也不用過於擔驚受怕。無症狀感染者雖然隱匿,但是可防,平時只要做好個人防護就能避免被感染。
面對無症狀感染者,做好這些防護措施
還是老生常談的防護三字經: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不扎堆。
有些人戴口罩久了,覺得悶,時不時就會摘下來透口氣,或者口罩只罩著口,鼻子露在外面。
這種做法,跟不戴沒什麼兩樣。
如果是在人比較多的地方,再悶也最好別摘口罩,有可能就那麼一會兒就感染了。
所以,去密閉場所或人多的地方,還是應戴好口罩。
另外,洗手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防護措施,因為病毒可能通過手從口鼻感染人體。
還有,切記不扎堆、不聚集!
無症狀感染者很難被發現,去人多的地方,存在很多未知的風險。
但凡擁擠的人群中出現一個,就可能殃及全員。
所以,千萬不要「耐不住寂寞」而外出扎堆撒歡兒。
4月6日,鍾南山院士通過世界衛生組織也給大家提醒:
不管是居家、在公司或者是公共場所,保持一定的距離非常重要。
也不要參加群眾集會,不要聚餐,不要去公眾比較多的地方,這個是最重要的一個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