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養生,喝1湯吃2寶、防2病!陽氣十足不生病

2020-03-13     家庭醫生雜誌

養生要順應季節的變化,那麼,春天該如何養生呢?

喝1湯,濕氣全趕走

一到春夏,很多人就開始犯愁了:濕氣重啊!

說到祛濕,很多人都會想到薏米,但如果是脾胃虛弱導致的濕,白朮更適合。

脾胃好比人體的一台抽水機,脾胃功能不好,就沒有動力把體內的「水濕」很快抽出去,時間久了,就會導致濕阻中焦。

濕阻中焦,表現為神疲乏力、消化不良,而白朮健脾胃,所以能祛濕。

給大家推薦一道白朮食療——

白朮茯苓山藥湯

方法:取白朮10克、茯苓30克、山藥30克、大棗2枚、豬排骨100克煲湯服用。

作用:益氣健脾,燥濕利水,適用於脾胃氣虛,水濕內停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白朮性偏溫燥,熱病傷津及陰虛燥渴者不宜服用。

吃2寶,保肝潤肺

1、梨

因為梨有「離」的寓意,所以大家吃梨的時候都不喜歡分著吃。

不過在驚蟄的時候,還真得要吃梨來應這個「離」的意頭。

一是為了「遠離」蟲害。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驚蟄時節,正是萬物甦醒的季節,昆蟲也是如此。

因此,在過去的時候,大家對影響莊稼的蟲害是除之而後快的,希望蟲害能夠遠離莊稼。

二是要遠離是非。

驚蟄有個傳統的習俗叫「打小人」。

所謂小人,既指身邊那些是非之人,也指無故惹來的厄運。

雖說聽上去有些迷信,但如果能夠以此來發泄抑鬱使心境舒暢,倒也不失為一帖心情安慰劑。

此外,梨也是一種藥用價值最被熟知的水果之一,既可潤肺去燥,又可滋陰養顏

在驚蟄吃梨,意頭好、還養生,可謂一舉兩得了!

總之,你要是嫌麻煩就直接啃著吃,要是勤快些,可以做成冰糖雪梨、梨糖膏~

2、香椿

說到春天的應季蔬菜,怎麼少得了香椿?

香椿鮮嫩可口,還有一股獨特香味,向來是餐桌上的常客。

值得一提的是,香椿的營養價值也不容小覷。


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平,有保肝、利肺、健脾、養血、舒筋的作用。民間還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說法。

而現代醫學發現,香椿中富含維生素C、優質蛋白質和磷、鐵等礦物質,營養十分豐富。

但需要注意的是,香椿的亞硝酸鹽含量極高,食用過量容易發生亞硝酸鹽中毒,引起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不適。

吃香椿小竅門:

  • 每天每人吃的量不要超過2兩;
  • 用水把香椿焯燙1分鐘左右,再做菜,可以去掉大部分亞硝酸鹽。

防2病

1、防新病

春天溫暖濕潤,也是各種細菌微生物的最愛,如果不注意防護,很容易被疾病盯上。

所以,建議大家勤快點打掃地板和家具,確保室內空氣流通——雖然通風可能讓家裡濕度加大,但不通風的室內更容易發霉和滋生細菌。

而且,開窗通風也是防範新冠病毒的有效措施。

2、防舊患

這時候天氣乍暖還寒,一些有軟組織損傷的人,容易受環境刺激導致血液循環變差。

而中醫稱之為經絡運行不暢,「不通則痛」。

所以,有這些問題的朋友,應該注意保暖,有空按摩熱敷,最好做些適量的運動鍛鍊,活氣血、通經絡

當然,現在疫情期間不宜出門運動,可以在家做些簡單的運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xp-2XABgx9BqZZINEy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