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小歡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愛,是兩性關係中最重要的一個課題,我們需要愛、付出愛、索取愛……愛也被反覆拿來研究、探討。愛是感性的,它可以是狂熱的、激情的、短暫的;
愛也可以是理性的,有節制的、穩重的、細水長流的。與感性相比,理性的愛更成熟,更符合人性的需要,成熟的愛的三個特質,你有嗎?
第一個特質:能取悅自我
相愛的兩個人習慣性地會把雙方捆綁在一起,把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建立在對方的基礎上,這種愛會只會讓雙方更累、甚至感覺到被綁架。
比如伴侶經常加班,不能陪伴自己;伴侶不善言辭,不能說一些溫暖的話;伴侶沒有儀式感,不會做一些浪漫的事兒等等,我們常常會為這種事情埋怨對方,而對方對這種埋怨感受到的是鬱悶和不解,之後兩人的關係就會受到負面影響。
其實我們需要懂得:取悅自我才能成全他人,對方不能經常陪你,你把它當作難得的獨處時光;
對方不會讚美你,你可以自己讚美自己;對方沒有儀式感,你可以自己創造自己的儀式感……你用這些方式來取悅自己,不僅讓自己更快樂,還可以讓對方感受到放鬆,甚至會受到你的影響變得更像你期待的樣子。
取決自我,才會讓你懂得欣賞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什麼比欣賞自己更重要。欣賞自我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發現生命的喜悅,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
更多關於如何成就自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專欄,從心態,思維,習慣,人際關係,認知等多個維度助力你在複雜的叢林世界中重建內心強大的自我。
第二個特質:我愛你,才需要你
愛和需要是完全不同的,愛一個人的原因會有很多,最多的是生理上的刺激和心理上的感受,需要是一種純粹滿足自己利益化的東西。
如果是因為需要才愛對方,那這種愛必然是牽扯著利益或者存在依賴,長久存在下去,一旦這種利益關係不不在了,或者依賴關係改變了,愛將不復存在。
而因為愛才需要對方,這是從愛衍生出來的對對方的期盼和渴求,它是會讓這段愛更加長久、更有黏性。
最近比較火的電視劇《完美關係》中,斯黛拉和老公崔英俊完美詮釋了因為需要才愛你。
劇剛開始的時候,崔英俊對斯黛拉特別好,看上去老公很愛她,給她做飯、按摩、換鞋,無微不至的照顧她。
但是劇情發展到後面我們知道,崔英俊對斯黛拉的愛其實只是一種需要,一種金錢上的需要,崔英俊是酒店經理,他的業務量90%是他老婆給他的,家裡的財產也都是老婆掙下的。
反過來想想,斯黛拉對老公的愛是不是也不那麼單純,其實也是一種需要呢?她需要這樣一個男人無微不至在生活上對他的照顧。雙方之前的利益鏈條斷了,她們的依賴關係被其他的東西切斷了,這段愛也就消失殆盡了。
想想如果崔英俊不出軌或者他出軌沒有被發現,他們因為需要關係而維持的表面的愛是不是還會持續下去呢?或許會,但是因為這種愛是因為需要而產生的,所以是不長久的,而且結局可能是會千瘡百孔的。
第三個特質:和愛人共同成長
在愛情里,尤其是婚姻里,經常會因為一方前進,一方停滯不前導致雙方不能繼續下去。成熟的人知道,當雙方不在人生的跑道中相去甚遠的時候,還能肩並肩一起走的可能性也變小了。
這不能怪對方變了,也不能怪對方沒有等你,只能怪自己太過於安逸,沒有跟上對方的步伐。如果想讓這段愛持續下去,我們要和對方共同成長,趕上對方的腳步。
民國時,出身豪門、玉樹臨風的「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遇到了名妓潘素。婚後,張伯駒發現了潘素的繪畫天賦,開始栽培她。
她拜師朱德甫,又和其他名家學習,汲取各派所長,據潘素自己描述:幾十年來,無論是春夏秋冬,無論身處何地,總是手不離筆,不知疲倦沉浸在創作中。
最後她也成為現代首屈一指的青綠山水畫家,新中國成立後,她的畫曾經被作為禮物送給日本天皇、柴契爾夫人、老布希等。而張伯駒也是博覽群書、才華橫溢,寫作了大量的高水平的戲劇、著作等等。她的畫配上他的字是收藏界的珠聯璧合,他們共同成長,一生相互珍惜,成就了婚姻和愛情佳話。
愛是人生當中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們想擁有它,但有時候會弄丟它,無非是因為我們還不夠理解它。
愛不全是你儂我儂,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真正的愛是成熟的,是懂得取悅自我、成全對方;是不為利益而生;是願意和愛人共同成長和進步的,理解了這些,並去實踐,才能擁有穩定的愛。
今日話題:你認為什麼是成熟的愛?歡迎探討與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wV9vXAB3uTiws8KXka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