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智慧:生氣是無能的表現,要想不生氣,請記住這幾個法則

2020-04-06     唐若心學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生氣是一種情緒的表達。但是一個人切莫總是生氣,生氣給我們身心都帶來巨大的傷害。

從生活的角度上來說,你會發現,愚蠢的人常常愛生氣,但是真正聰明的人卻會爭氣。

他們深刻地懂得,生氣是把自己的精力浪費在不值得事情上。而改變我們的心情與狀態卻能改變我們生氣的局面,從而扭轉自己的命運與結局。

所以聰明的人會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很少生氣,這是因為他們具有高格局與高認知,懂得這幾個要點與法則,才會讓自己更從容淡定地面對人生的境況與不如意。

探索生氣背後的原因

生氣對於我們的生活沒有多少幫助,但是我們可以去探索生氣背後的原因和動力。心理學發現,任何情緒都有自己的積極與正面意義。

我們需要挖掘生氣背後的動力是什麼,是內在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亦或是我們的要求過高。

當我們了解了生氣背後的原因時,我們對自己的情緒就能慢慢接納,從而讓我們內心變得平和。

許多時候,我們生氣是因為我們都不夠接納自己,不去深挖自己,當你懂得生氣背後的真實自我的時候,我們也會對自己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和了解。

生氣並不是毫無意義和價值,生氣需要我們察覺自己,而不是被生氣的情緒裹挾著,做出錯誤的行為和決定,這樣的行為往往會讓我們後悔終生。

更多關於如何變得更有智慧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專欄,從心態,思維,習慣,人際關係,認知等多個維度助力你在複雜的叢林世界中重建內心強大的自我。


放下控制的心,尊重別人

其次,我們生氣可能來自我們控制的心。一旦我們想要控制別人,他人的行為沒有達到我們內在期望,我們就會變得非常的生氣。

這種因為慾望太多,心裡太累,身體太乏,身心巨損,得不償失。我朋友因為控制慾望太強,她失去了和她相戀年的男友。

她是那種控制男友到極致的人,分手後當我們知道他連他男友今天必須穿什麼顏色的內衣都要她來做決定時,我們真是瞠目結舌,目瞪口呆啊,這絕對不是誇誇其詞,而是真事。

當我們想要控制別人的時候,往往讓我們內心非常的痛苦,別人一旦有什麼事情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我們就會非常的生氣。

控制別人的人,心理學角度講,是自己內心多數是希望別人來控制自己,或者極其的缺乏安全感。

而要想不生氣,或許我們需要了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關係非常的親密,彼此也依然是獨立的。

這種獨立性讓我們了解人與人是不同的,學會尊重人,就是真正了解一個人他是什麼樣。

唯有尊重別人,我們才不會生氣,更不會把自己的需求去壓迫對方,而是明白,雙方只有相互尊重,關係才會越來越好。


與其生氣,不如慈悲面對

與其生氣埋怨,不如積極快樂地去面對。人生有很多無奈,當自己改變不了環境時,可以學著悄悄改變自己。

人是不能預知明天,但是卻是可以把握今天,錯了的、過去的不必耿耿於懷,學會選擇懂得放棄,用理智的心態去衡定。

生氣往往來自我們格局太低,亦或是陷入到自我的小世界。我曾經非常欣賞一個朋友,他對我講述到,每次自己生氣,他都會去抬頭看看天空。

然後在和天空對望與交流中,他深刻了解到人的渺小。所以也就根本不存在生氣了。

所以我們要想讓自己少生氣,更多是提升自己的格局和視野,從一個更大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行為,我們會對自己湧現出內在慈悲。

人人都有自己不完美之處,慈悲的內在就是對人性的弱小同情,當我們懂得人生無常,人性無常,我們反而能責怪的事情就很少了。

我很喜歡張愛玲所說的一句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每個人或許要明白,當你能夠看到別人內在的無知時,你反而能很少生氣,因為你體會到他內心的苦痛,你也能夠理解他的行為和決定。

這世上的一切都有其因果,如果我們能夠從因上來看,我們或許就明白了生氣的源頭是什麼,反而我們能真正做出釋懷。

在生活中,那些不愛生氣的人,常常是有智慧的人,那些愛生氣的人,卻會被情緒裹挾,不僅讓自己身心受累,更讓自己變得喜怒無常,沒有人敢接近。

而我們懂得這幾個方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就能變得更為從容自如, 在人世間活出自己的光亮來。

今日話題:你覺得如何避免生氣,歡迎探討與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E9S3EBfwtFQPkd69N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