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沒想到,13年後,范美忠居然上了熱搜。
2008年的汶川地震發生時,身為某私立學校語文教師的范美忠正在教室里上課,他第一個衝出教室,並成為了全校第一個到達學校足球場避險的人。
由於他不顧學生自己逃命的行為,被人們稱之為「范跑跑」。
當然,范美忠出名,是因為他不但跑了,而且還說了出來,說得理直氣壯。
在范美忠的那篇《那一刻地動山搖》中,他這樣寫道:
「……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因為成年人我抱不動,間不容髮之際逃出一個是一個,如果過於危險,我跟你們一起死亡沒有意義;如果沒有危險,我不管你們你們也沒有危險,何況你們是十七,十八歲的人了!」
「這或許是我的自我開脫,但我沒有絲毫的道德負疚感……」
他的這些言論,擊穿了人們的心理底線,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當時有調查顯示,有90%以上的網友都反對范美忠的言行。
而面對幾乎一邊倒的批評聲,范美忠並沒有認錯,他寫文章,上電視,和別人辯論,堅持自己的觀點。
最後,他因此失去了教職。
02
有人說,如果你看看范美忠的《那一刻地動山搖》以及後面的《我為什麼寫〈那一刻地動山搖〉》,就會理解范美忠。
不過,看過他文章的人不少,理解他的人卻並不多。
當時的網友可謂群情激奮,偶爾有人為范美忠說話,也被淹沒在眾人的口水當中。
客觀地說,不論范美忠文章裡面的觀點正確與否,但文章確實是他真實的心靈剖析,他是在記錄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做法。
時隔13年之後,我們再回過頭來審視范美忠,審視他的逃跑,審視他的觀點,可能會做出更為理性的評判。
看過很多批評范美忠的文章,也看過一些理解范美忠的文章,本文不再重複那些觀點,只選取三個關鍵詞:
本能、職責、道德。
03
第一個關鍵詞是本能。
很多人都說,在災難面前求生是人的本能反應。
這無疑是對的,在突發的災難面前,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讓自己儘快離開險境。
別說范美忠,你我都一樣。
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在災難面前抵制本能,把安全留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人肯定有,但真的不多。
在網友的回憶里我們也會發現,當時跑的老師也不止范美忠一個。
前面已經說了,如果范美忠不是把自己當時的真實反應和做法寫下來發到網上,就不會有後面的事情。
但他不但寫了,不但發了,而且還信誓旦旦稱自己做得沒錯。
正如有評論者說的那樣:「范美忠可恥並不在於地震時他的臨陣脫逃,而是在於他逃生後還要對自己的懦夫行為大肆『宣揚』。」
如果說地震時范美忠「跑」是本能,那麼他寫文為自己的「跑」進行辯解,已經不僅僅是本能了。
04
第二個關鍵詞是職責。
本能之外,不得不說職責。
誠然,恐懼和求生是人的本能,但有些職業的職責卻要求人們必須克服這種本能。
比如軍人,就算明知道前進是死、後退是生,也必須勇往直前。
普通人的本能反應,不能用來解釋自己的失職。
在熊熊大火面前,消防員也怕,在病毒面前,醫生護士也怕,但他們不能拒絕,普通人可以後退,他們必須要做逆行者。
這是其職責所在。
而在學生面臨危險的時候,教師也有同樣的職責。
「如果過於危險,我跟你們一起死亡沒有意義;如果沒有危險,我不管你們你們也沒有危險。」
范美忠的話乍一看有道理,但是卻禁不起推敲。
按照他的邏輯,不管有沒有危險,學生都是不用管的,把自己的責任開脫得一乾二淨。
但在發生突發事件的時候,學生有沒有良好的組織,後果可能有著本質的不同。
地震時如果學生都能做到正確躲避、有序疏散,不管震級大小都能把危害降到最低。
而這組織者,恰恰就應該是老師。
「這或許是我的自我開脫,但我沒有絲毫的道德負疚感……」
范美忠的學生們非常幸運,在地震中無一傷亡,但如果因為沒有老師的組織,樓沒倒卻發生了踩踏事故,他還能「沒有絲毫的道德負疚感」嗎?
范美忠的跑,在普通人的角度看,可以理解,以教師的職業標準去衡量,沒有盡責。
我想,這是公正的評價。
05
第三個關鍵詞是道德。
在評論范美忠時,有一句話被許多人引用: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不是用來要求他人的。
言外之意,你自己想做英雄自己可以做,但沒有資格去要求范美忠也這樣做。
這句話對普通人來講是對的,但並不適合所有人。
因為,還有一種道德叫職業道德。
我們對普通人的道德要求可能只是一個理想的高標,他只要不違法,就算有違道德也不會受到懲罰。
但對於職場的人來說,還有一道職業道德的底線。
軍人臨陣脫逃,要軍法從事,危險面前教師不顧學生安危率先走人,也會受到處理。
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教師要有比普通人更高的道德水準。
范美忠的問題即在於,他是教師。
06
最後說一下「范跑跑」事件之後的教育現狀。
必須得承認,在汶川地震之前,教師對學生的安全責任規定有一點兒宏觀,並不具體。
比如《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都只有老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這樣的提法。雖然保護學生安全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但畢竟沒有寫明。
而在2008年9月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則直接加上了「保護學生安全」這一條。
毫無疑問,這和范美忠有直接關係。
而且,自「范跑跑」事件引發討論之後,學校里的緊急疏散演練越來越多,越來越正規,老師們都有了具體的崗位和職責。
這當然不是范美忠的功勞,但確實是他這一事件帶來的進步。
如果放到現在,如果再發生地震,如果范美忠還是老師,他會在事先已經被規定好了位置,按照平時的演練計劃,在教室里指揮學生蹲到課桌旁緊急避險,或者站在教室門口、樓梯轉角處組織學生疏散。
如果此時他再第一個跑,則需要接受嚴厲的處罰,沒有絲毫辯解的餘地。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_rMfXkB-4LL0rMd-n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