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只要你看過跳水比賽,相信你肯定就知道全紅嬋和陳芋汐。
她們和張家齊一起,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中國跳水隊的「三小隻」。
我是從東京奧運會開始關注她們的,彼時,「三小隻」為國家奪得女子十米台雙人和單人的兩項冠軍。
平台的大數據功能會根據一個人的喜好,不斷推送相關內容,使得我可以持續了解她們的現狀。
「三小隻」都特別招人喜歡,但總的來說,全紅嬋的人氣更高一些。
很多人對於全紅嬋的關注,除了她那超高的專業水準,還緣於她面對媒體採訪時呆萌的表現。
02
在張家齊逐漸淡出十米台的競爭之後,女子十米台已經成為全紅嬋和陳芋汐之間的PK。
在東京奧運會後的很多比賽中,陳芋汐都在最後一刻戰勝了全紅嬋而奪冠。
說實話,在今年的亞運會上,我一直都在盼望著全紅嬋能夠取得勝利。
出於對全紅嬋的關注,一向不怎麼看電視的我特意看了比賽的直播,不怎麼發視頻的我還特意把全紅嬋奪冠的時刻錄下來發了抖音。
雖然兩個孩子我都很喜歡,但心底還是更傾向全紅嬋一些。
也許,這是出於某種同情。
或者說,共情。
03
不過,如果能夠在兩個人當中選擇一個做我的孩子,或者說,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誰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陳芋汐。
相信有很多人會和我做出相同的選擇。
全紅嬋面對媒體採訪時的可愛,其實是她的短板。
對於記者的提問,她往往不知道怎麼回答,有時候回答了也不一定得體,只是作為笑話或者花邊新聞傳播。
媒體對她的追逐,網友對她的關注,存在一些獵奇的成分。
畢竟,她那些搞笑的回答更具新聞性和娛樂性,更能吸引到大家的眼球。
相比而言,陳芋汐在這方面則表現得更成熟,更全面,更得體。
04
當然,這事兒不能怪全紅嬋。
作為窮人家的孩子,在參加奧運會之前,她連遊樂場都沒有去過,最愛的娛樂不過是抓娃娃,最喜歡吃的不過是辣條。
世界上更好玩更好吃的東西多得是,但她根本就不知道,從來沒有見識過。
文化課成績不怎麼好,也沒有見過任何世面的她,怎麼可能知道如何應對刁鑽的記者提問。
不管是上海出生的陳芋汐還是北京出生的張家齊,家庭能夠提供的成長條件都要比全紅嬋優越得多。
她們在跳水之外的方面比全紅嬋更出色,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可以說,從教育孩子的角度講,陳芋汐和張家齊才是每一個父母努力的方向。
05
我們喜歡孩子們永遠保持自己的純真,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夠長大,變得成熟。
畢竟,人生除了需要過硬的專業實力,還需要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
以全紅嬋取得的成績來說,將來她可能當教練,甚至還可能會走向領導崗位。
提高文化素養,學會待人接物,懂得應對媒體採訪,應該成為她的必修課。
相信這一點,我們的跳水隊也有所考慮。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全紅嬋也能夠像其他人一樣從容面對鏡頭,侃侃而談,滴水不漏。
到時候,也許我們的生活中少了一些笑點,但我們的心裡應該感到欣慰。
因為,我們的嬋寶,長大了。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