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沒想到,這兩天孔乙己又火了。
「學歷不但是我的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
這句深刻而扎心的獨白,引來眾多年輕人的共情。
大家競相效仿造句,抒發自己的感慨:
「如果我沒有上過大學,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做前台服務員,營業員,收銀員,奶茶店店員。可是我上過大學,我拉不下臉,雖然工作沒有高低貴賤。」
「如果沒有讀過書,我一定心甘情願地去工廠里擰螺絲,可是沒有如果。」
……
由此,還誕生了一個新詞:「孔乙己文學」。
02
孔乙己是誰,相信上過學的人都知道。
他是魯迅筆下的人物,身著長衫,卻只能站著喝酒。
穿長衫,代表著他有讀書人的清高;站著喝酒,說明他沒錢。
根據標準的解讀,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這當然是對的。
但同時,也有他「生活上四體不勤,好吃懶做」的因素。
這一點,魯迅在小說里描寫得很明白:
「聽人家背地裡談論,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於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鈔鈔書,換一碗飯吃。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如是幾次,叫他抄書的人也沒有了。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
03
小說中的這一段話,讓我們看到了孔乙己的四個特點:
一是書讀得不行,連秀才都沒有考上;
二是不會營生,沒有本事掙錢養家;
三是有一技之長,能寫一筆好字;
四是好喝懶做,不想靠勞動謀生,而是去偷。
很顯然,孔乙己不是像駱駝祥子一樣,天天努力工作卻被現實逼得無路可走,他是有機會也不幹。
說白了,孔乙己只是一個讀過書的小偷而已。
孔乙己最致命的,不是讀書人的清高,而是自己的懶惰,不是放不下架子,而是付不下辛苦。
妄圖不勞而獲,才是他最大的問題。
這樣的人,古代有,現代也有,中國有,外國也有,和讀不讀書其實沒有太大關係。
04
很顯然,現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是孔乙己。
孔乙己被穿長衫的看不起,也被短衣幫看不起,被掌柜看不起,也被小二看不起,他只是所有人的笑料,是大家調侃的對象。
我們的青年大學生,顯然和孔乙己不存在任何可比性,他們就算不再被稱為「天之驕子」,照樣還是這個世界的未來。
其實,有些大學生將自己和孔乙己相比,只是在自我調侃。
孔乙己是沒有勇氣承認自己是孔乙己的,能夠調侃自己的人,其實都是勇敢的人,自信的人。
我相信,他們在經歷短暫的困惑和陣痛之後,會勇敢地走入生活。
只要能夠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用自己的勤勞與汗水養活自己,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為自己贏得尊嚴。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