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網刷手機,免不了會關注一些自媒體號。
一般來講,對於自己喜歡的作者,為了讓平台第一時間推薦給自己,會選擇關注,這當然是正常的。
比如我關注了王楠老公郭斌的號,裡面發的內容大多是他們7歲女兒笑笑的日常。
一段段視頻中流露出來的家庭氛圍和教育理念,都頗得我心。
笑笑在學桌球,訓練刻苦,其他方面也不耽誤,很多人都稱她是「有公主命,沒公主病」。
睡前躺在床上看看,挺減壓,挺感慨,也挺勵志。
另外,作為一個教育自媒體作者,我會關注一些著名或不著名的教師。
只要他們的觀點或理念有獨特之處,值得我學習,我就會關注,時不時看看。
這樣,我既能學到新的知識,接受新的理念,又能在寫作時多一些素材。
接下來,我關注的人就有些奇怪了。
一個是那些觀點對立的雙方,我一般都會關注。
比如在輿論場上,我既關注了老胡,也關注了反對老胡的老郭。
比如俄烏戰爭,我既關注了挺俄派的作者,也關注了挺烏派的作者。
此時的關注,不代表支持或反對,只是了解一下而已。
另外,我還特意關注了許多我不喜歡、認為有些低劣的號。
比如我關注了一個號,作者應該就是一個普通人,但天天說的都是特別高大上的國際局勢。
當然,普通人也不是沒有資格對國際局勢發表自己的觀點,但那位仁兄,看不出有什麼專業的常識,純粹就是迎合一些國人的心理,生編硬造出一些聳人聽聞的標題和觀點。
點進去看看,其實啥也不是。
我還關注了一位網紅的號,他沒有什麼才藝,或者說從不展示自己的真正才藝,也不編排一些吸引人的劇情,就是誇張的語言和惡俗的炒作,讓觀看的人都覺得尷尬。
我關注這些號,只是想看看,什麼時候平台會把他們封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這些號往往生命力超強,而且流量還相當好。
於是,我只好一直當人家的「粉絲」。
有時候刷到,點進去看看,也只有無奈地暗自苦笑。
記得有一位我喜歡的挺有個性的醫生,曾經說過要清理自己的粉絲,如果粉絲關注了一些低質號(在某平台上是可以看到關注自己的人同時還關注了誰的),說明粉絲的檔次太低,就會被清掉。
我很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清理。
那樣的話,顯然是被誤傷了。
因為我關注誰,並不代表我是他的粉絲。
不知道我的讀者朋友們,是不是也有人有同樣的怪癖呢?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