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智能化,首先請學東風日產做到真實穩定的車道保持

2019-11-26     蜀錦傳媒集群

汽車在朝著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有兩個曾經不被消費者所在意的點會逐步的被放大,一個是新能源化、另外一個是智能化。新能源不用多說,目前主要是純電動、增程式電動、燃料電池三大類;而智能化遠遠不是一些品牌為了忽悠消費者,弄了一些語音識別、內置了更多的APP那麼簡單。

目前很多車企,特別是一些豪華品牌,都在智能化布局上面花費了巨大的精力、財力。這篇文章的重點,就是要說明汽車的智能化到底是什麼,以及智能化對於消費者來說的重要性。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品牌——特斯拉,特斯拉的到來讓全球的消費者明白了自動駕駛技術落地之後是什麼樣的感受,以及自動駕駛給人帶來的巨大方便。可能它的存在感不是多麼的強,但是一旦你適應並且習慣了之後,就很難回去了。這也是一些好的產品的特點: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人們的習慣,讓使用者再難跳出這個「坑」。再例舉一個典型的例子,蘋果的生態圈就是如此。

上面這段話,也就引出了本篇文章的核心——自動駕駛,未來智能化的核心就是自動駕駛。

而智能駕駛所涉及的,不僅是嚴格而精準的硬體,還有駕駛邏輯以及相關的法規需要完善。關於這一點,請參照威爾·史密斯所主演的《機械公敵》這部電影中,科學家為機器人所制定的一系列定律。

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沒有意識到自動駕駛的重要性,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沒有體驗過出色並且便捷的自動駕駛技術。高級別(L3及以上)的自動駕駛能夠極大的解放駕駛員的雙手,讓他們在越來越擁堵的城市道路當中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放鬆,甚至還能處理工作當中的事務。

對於網約車公司來說,自動駕駛達到了一定程度甚至可以免去司機,而司機恰好是網約車最大的成本支出,這也是為什麼Uber這樣的巨頭在不遺餘力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原因。對於一些貨運公司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減少司機成本開銷的同時,也能夠極大的保證安全,因為自動駕駛永遠不會疲勞。

目前所有量產落地的自動駕駛技術,嚴格意義上都應該稱之為輔助駕駛系統,也就是半自動。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款量產車,能夠完全獨立自主不需要駕駛員的輔助,讓車輛從一個點安全的達到另一個點。而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技術,距離我們還有著相當遙遠的一段路要走。

而目前大力發展並且落地輔助駕駛技術的,大多是豪華品牌。在這其中也有著少數的例外,日產汽車就是其中之一,東風日產將日產汽車的輔助駕駛系統也就是ProPILOT系統引入到了國內,第七代天籟就搭載了L2級別的駕駛輔助系統。

簡單來說,這套系統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就是0-144km/h的全速域自動跟車,以及讓行車軌跡真實穩定的車道保持系統。這兩個功能的存在,可以讓駕駛者在所有地面標線清晰的道路上使用,除了能夠緩解駕駛員的疲勞,同時也最大程度上的保證了車輛的行車安全。

奔馳以及特斯拉的L2級別輔助駕駛系統已經可以實現轉向燈撥杆變道。也就是在變道時,通過打轉彎燈的方式實現。但實際上,這一功能並不實用,除了依然需要手動撥動轉向燈撥杆,車輛的變道也並不果斷,往往會錯過變道的時機。而這項功能的缺失,並不影響ProPILOT系統的實際體驗。

這僅僅是目前東風日產引入中國的ProPILOT 1.0階段,而2.0時代即將來臨。2020年,將有3款東風日產車型搭載ProPILOT超智駕;至2021年,將在原有ProPILOT技術的基礎上,完成新一輪技術升級,也就是2.0版本;截至2023年,將實現旗下全車系搭載ProPILOT超智駕系統。

日產的智能化,不僅在於自動駕駛,還可以讓駕駛者更便捷的操作車輛。比如單踏板作業系統e-Pedal一體化智控踏板技術,可以讓駕駛員通過操作單一踏板實現車輛加速、減速和停車操作,實現高效、省電、收穫更自如的駕駛體驗,這主要針對純電動車。

科技永遠是工業企業的核心之所在,只有擁有了核心的技術,才能夠在行業中確保優勢,並且吸引到消費者。但是對於消費者的關懷依然重要,因為這些細節上的東西既可以增加用戶的粘性,也可以讓這些用戶將品牌傳播給身邊的人。

今年,東風日產發布了「東風日產車主家庭日」——將每個月的16日作為車主日,因為每個月的積分充值、回電、回場等銷售,都會在16日達到當月的峰值。而每到「十一」和黃金周,全國的經銷商都會在附近高速公路的網點上,通過「感心公路」為客戶帶來便捷感心的服務。

我們可以看到,東風日產之所以能夠在大環境不樂觀的情形之下依然保持增長,產品價格是一個因素,產品的硬體水平也是一個因素,最後就是品牌對消費者的切實關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gVcpm4BMH2_cNUgHTq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