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民間故事」——姑嫂塔

2019-08-29     阿傑傳承閩南文化


很久很久以前,在閩南僑鄉的晉江寶蓋山下,有一戶人家,住著哥、嫂、 妹三人。他們向地主租來幾分薄地,一條破船,一年到頭在地里種作,在海里捕魚,相依為命地過著苦日子。

哥叫海生,是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子。他長得結實,性情倔強,像寶蓋山上那風吹不折的青松一樣。村裡村外的人都說他劃的船比出弦的箭還快,撒的網比十五的月還圓,耙的田平如湖面,種的稻子顆粒像珍珠。

姑嫂倆,花容月貌不用說,好手藝更是遠近聞名,人人誇獎。她倆繡的鳥會飛,描的花會動,織的漁網醉魚蝦,裁的衣裳勝過裁縫師。

他們雖然生活貧困,但姑嫂、兄妹和睦相處,互相體貼,苦中還有樂處, 不時唱唱漁歌。

一年閩南大旱,大河無水,小河龜裂,田裡的稻子烤得像焦草,種田人鍋底朝天,家家斷炊。討漁人風裡來,浪里去,一網魚換不到一升米。可是,兇狠的地主卻任滿倉穀子霉爛,不但拿乾飯喂貓、養狗,而且還派如兒狼似虎的家丁、狗腿四處討租收債,逼得數不盡的窮人跳水、上吊。

一天早上,地主的狗腿子氣勢洶洶地來到海生家,橫眉豎眼地說:「租子該交了,懂嗎?」

「這年頭,哪家交得了穀子!」

「交不了……」狗腿子說,「那好,就讓你的老婆和妹子來抵租吧!」

「狗屁!」海生火了,「想要我的妻、妹,除非東海的水乾了 ! 」

姑嫂倆也指著狗腿罵他們是畜生。

「好啊,你罵,任你是塊石頭,也要榨出四兩油來!」狗腿子凶神惡煞地狂叫起來,「給我把船封了,把地抽了!哼,等著瞧吧!」

狗腿子帶著家丁揚長而去了。

船沒了,地也沒了,怎麼活下去呢?

留得青山在,不怕無柴燒。海生和姑嫂一番商議後,決意駕木排,冒風險到南洋去謀食。

這天黃昏時候,在靜靜的寶蓋山前的古渡頭,姑嫂含淚送別了親人,茫茫的海天迴蕩著姑嫂的悲歌:

天上的雲啊,向遠方飄遊。

海里的水啊,滾滾向東流。

天上的雲啊,幾時再飄來?

海里的水啊,何日能回頭?

郎啊郎!

哥啊哥!

離家走天涯,相見何時候?!

海生望著渡口的姑嫂,淚水像斷線的珠子,一滴滴、一行行地落進海里。

一年過了又一年,花兒謝了又開,月兒缺了又圓。姑嫂日日數歸帆,年年盼回雁,盼不到親人海生回家轉!

姑嫂曰盼夜盼,盼凹了雙眼;人盼瘦了,頭髮盼白了,卻不見海生回來!

姑嫂把石頭搬上山頭,站在上面盼,石頭越墊越高,成瞭望夫台。從早到晚,從春到秋,盼呀,盼呀,盼著親人回來,可是望斷天涯路,不見親人還。 海生啊,莫不是異邦得了病?莫不是海上遇了險?莫不是隔了山和水,忘了仇和冤?姑嫂心急火燎,在無可奈何中,扯下一片衣衫,咬破指頭,寫了一封血書,扎在風箏上面,讓它順著南去的風,飄落到海生落腳的地方……

在遠離寶蓋山不知有幾千里的一個海島上,海生和當地人一起,在一塊野草沒頸、臣樹參天的土地上開荒地。他思念故鄉,思念妻子和妹妹,每天傍晚都站在海邊,痴望海面……這天,他忽然看見一個斷線風箏飄落眼前,撿起來一看,是姑嫂血書,禁不住淚涌如泉,那顆心就飛回了家園!島上的人留他留不住,勸他勸不轉,就日夜為他伐木造船,備糧備水,在一個晴朗的早晨,送他順風回故鄉。


海生駕著一艘小船,經過幾十晝夜,歷盡了驚濤駭浪,終於在煙水迷茫中看見日思夜夢的寶蓋山了。船越靠近,他的心跳得越厲害;突然他見到山上有座石塔,怔了怔:他離家去南洋謀食,就是從這裡的古渡頭乘船走的,那時這裡沒有石塔,難道船行錯了方向?……

而這時,每天都要來寶蓋山等候親人的姑嫂,正站在石砌的高台上眺望。忽然看見海中浪涌著一隻小船,船上有一個人,仔細一看:啊,是海生! 是自己日盼夜盼的丈夫和哥哥啊!姑嫂激動地揮手呼喊,大聲地叫著…… 不料,就在姑嫂欣喜不盡的時候,一個巨大的浪頭從半空摔打下來,一下子 把海生的小船吞沒了。天昏地喑,一片淒風苦雨,天地為之悲泣!但沒多久,雨過雲收,風平浪靜,在寶蓋山上那巍巍的石塔上,並立著兩個美麗的女子,她們那深邃的目光凝視著渺茫的海水,似盼望遠離故土的親人,憤恨不平的人世!

從此,在閩南僑鄉,人們就把這座石塔叫作「姑嫂塔」。


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層,為仿樓閣式花崗石空心石塔。第一層西北面開一拱型石門,姑嫂塔二至五層各有兩個門洞,轉角倚柱作梅花形,頂置穹形斗拱。塔身從下往上逐層縮小,每層迭澀出檐。外有迴廊圍欄環護四周,內有石階可繞登塔頂。二層門額上刻"萬壽寶塔"四字,頂層外壁建有方形石龕,龕內並刻兩個女像,是姑嫂兩人形象。明朝何喬遠的《閩書》也記載了這個傳說,說明姑嫂塔的故事早在明朝就已經流傳。

寶蓋山面向台灣海峽,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巔上姑嫂塔獨立凌空,巍峨挺拔。登臨遠眺,泉南形勝,海天風物,盡收眼底。姑嫂塔成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標,閩南僑鄉的標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rI3cm4BMH2_cNUgtpQ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