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二月二「頭牙」

2020-02-24     阿傑傳承閩南文化


閩南二月二


驚蟄過後,綿延不絕的春雨淅淅瀝瀝,潮濕了冬日裡乾燥的土壤,纏綿了驛動的心霏,播下了春天的種子,吹響了春耕的號角。


二月初二民間又稱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


俗語說:「二月二,龍抬頭,剃毛頭」。剃龍頭,指二月初二理髮,借龍抬頭之吉時,為兒童尤其是新生嬰兒理髮,叫剃「喜頭」,保佑孩童健康一路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也選擇二月初二理髮,希望過完正月,新的一年好運頻頻,生產生活順順噹噹。


二月初二民間又稱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一年之計在於春,春雷乍響、雨水增多、萬物生長,春耕由此開始。


「頭牙」擺上豐富的貢品


閩南二月初二又稱「頭牙」,是傳說中土地公福德正神的千秋壽辰。家家戶戶準備「三牲」、「五果」虔誠祭拜土地神。現在都以麵粉做成「三牲」的模樣代替真實的動物祭品,「三牲」、「五果」象徵著金、木、水、火、土,比喻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些供品中,雞和豬是必不可少的。


祭拜前,家中長輩站在中間,帶領全家祭拜者,面對土地神鞠躬、磕頭,點一炷香插在神像前,口中默念吉利話語,恭請土地神享用供品,而後站立一邊。一柱香緩緩燃燒,表示土地公正有滋有味享用貢品,此時一家人須靜靜肅立兩邊,不允許大聲喧譁及隨意走動。尤其禁忌站立供品中央,以免大不敬。


焚燒金紙


待梵香燃燒大半後,祭拜者再次企求土地爺保佑一家平平安安,生意興隆等,隨後開始燒金紙,放鞭炮。燒的金紙講究數量越多越好,燃放的鞭炮則越大串響聲越大越好。


二月初二當日,閩南各家各戶祭祀「土地公」,各商家老闆們也像「尾牙」、初二十六「做牙」一樣,祭拜土地公。財神土地公聖相左手持金元寶或銀錠,代表財富;右手拄拐杖或如意,象徵事事如意。商店老闆們置辦宴席,款待店中夥計、學徒,企盼新的一年,財神土地公保佑財源滾滾,生意紅火。


福德正神永保鄉里安寧平和,五穀豐登


民間傳說中的福德正神土地公亦是玉皇大帝委派掌管人間土地的「地方神聖」,供奉祭拜土地公,不但可以保護鄉里安寧平和,保佑農業有所收成,遊客旅途一路平安,甚至還可保護祖宗風水寶地,不受邪魔侵擾。《西遊記》中,齊天大聖每到一處,遇有不解之事,就揮動手中金箍棒敲打土地,此時和藹可親的土地公即現身講解,神奇無比。


石井古有諺語「土地公白眉毛,沒人請自己來」形容土地公公道正派,深得人心,廣受歡迎,家家戶戶遇有喜事,不用迎請自行登門照料。典故「閩南土地公廟少有土地婆」,據傳說閩南一帶土地婆私心欲過重,故廟中只單獨供奉土地公,冷落土地婆。土地公造像及土地廟大部分偏隅一方,廟小神通廣大。石井土地廟位於鰲峰西麓、石井至營前路口,廟小到容不下一人直立,每年元宵節聽香神准。只有廈門仙岳山之土地廟,建築規格獨大,號稱世界最大土地廟,許是人們今日珍惜土地愛屋及烏,對管轄土地的土地公倍加膜拜的緣故吧。


廈門仙岳山福德正神塑像

唐人王架《社日》詩中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二月二,剃新頭,做「頭牙」,拜土地公;驚蟄後,沐春雨,迎春光,把酒言歡。又是一年春回歸,萬物復甦,巡著傳統習俗和文化的脈絡,趕早耕耘,企盼新年的豐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KsfHAB3uTiws8KM_J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