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老闆足足講了 2 個半鐘的技術,乾貨滿滿,也讓大家更多了解了小米汽車首款作品 SU7 的內涵。但唯獨還是沒發價格,沒說准預售或上市時間。
國內新能源車市場變化太快了,小米汽車的步調有點讓人為它感到著急呀!
老闆沒那麼好當
在主題名為 " 跨越 " 的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雷老闆首先回顧了他在 1003 天也就是大約 3 年前開始造車的創舉,以及這 3 年期間經歷的點點滴滴。接著則是對 SU7 做了五大核心技術──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的講解,時間整整 2.5 小時,中間只有一次中場休息,並且內容也頗有內涵,可見當老闆真的挺不容易!
首先在電驅方面,小米 SU7 搭載了小米聯合研發的 HyperEngine V6/V6s 超級電機,並且雷軍特彆強調了其最高轉速能達 21000rpm。但可惜的是 …… 僅僅就在一兩天前,某問牌就宣布旗艦車型搭載 22000rpm 轉電機。這市場卷的、商戰戰的有多可怕,你想想 ……
不過沒關係,雷總說目前小米已經掌握 27200rpm 轉小米超級電機 V8s 的技術,預計 2025 年可以裝車,並且還有碳纖維雷射纏繞技術的 35000rpm 電機預研技術也已經在路上。哇!好強!但就如前所說,市場變化這麼快,有強大技術您就捂著先別說要不就直接拿出來,不然等到 2025 年 ……?
不可否認的是,小米 SU7 還是一款性能強車,Max 版採用雙電機四輪驅動,峰值扭矩可達 838Nm,總功率達 495kW,最高車速可達 265km/h,0~200km/h 加速僅需 10.67 秒,零百加速 2.78 秒(減去起步時間),妥妥超跑級水準。
不僅如此,小米 SU7 還可自定義包括加速特性、轉向手感輕重、前後驅動分配比例等十項調節,並且有 Boost 模式可提供 20 秒超額扭矩輸出+彈射起步,論駕駛樂趣也很值得期待!
底盤部分,小米 SU7 採用前雙叉臂、後五連杆懸掛設定,並配備 CDC 阻尼可變減振器、氣壓懸掛,博世 ESP 10.0 車身穩定系統,博世 DPB 制動控制器,布雷博四活塞剎車卡鉗等配置,確保這車能提供理想的操控性與安全性。
雷軍第二個講到的核心技術就是電池――小米與寧德時代聯合開發的 CTB 一體化電池技術集成效率達到 77.8%,並擁有理想的散熱、隔熱設計以及嚴苛的電池安全檢測技術,另外還有 14 層物理防護結構,確保更加可靠的安全性。而就算真的出現險情,獨特的電芯倒置設計也能確保熱量向地面輸出,而非車內。
小米為 SU7 提供兩種不同容量電池,分別可以提供 CLTC 工況續航 668km 與 800km。而在 MAX 版車型上,還有 800V 超級快充技術,只需充電 5 分鐘即能換來 220km 續航里程。
第三個重點 " 大壓鑄 ",說的是小米為了像特斯拉那樣打造一體鑄造鋁合金車體構件,投入巨資購買了 9100t 一體化大壓鑄設備集群,並且研發了泰坦合金材料,從而使得 SU7 車身大約 1/3 的後部位置都是一體成形,而非像傳統汽車那樣由多片鈑金焊接結合。
小米 SU7 整車的高強度鋼和鋁合金占比達 90.1%,整車扭轉剛度達 51000N · m/deg,全面滿足中國、歐盟五星安全標準。
包容的生態
小米造車,當然少不了會以自家經營多年的手機與智能生態產品為基礎,來強打人車家生態互聯,畢竟這也是除了某問品牌之外,其它多數車廠都不具備的本領。
這場發布會,對於 SU7 車內配置與科技面向的曝光是首次的,可以看到其在中控台上搭載了 16.1 英寸中控屏,儀表台上則有 56 英寸 HUD 抬頭顯示器與 7.1 英寸翻轉式儀表屏。甚至在前座椅背後方還有兩個擴展支架,可以連接 2 面小米 Pad 作為后座拓展屏。
至於系統背後,當然少不了小米澎湃 OS 作業系統,再加上驍龍 8295 晶片為運算基礎下,使得五屏聯動或各自運作功能都能如小米手機一般流暢。
更讓小編感興趣的是,小米 SU7 能夠實現從硬體到軟體的全面共享生態――小米 CarIoT 生態讓小米 SU7 能實現 " 人車家全生態 " 閉環,不僅車機系統深度適配主流車載應用,能讓小米手機互聯後將應用 pin 到車內,將運作內容投射到車上,化身車機原生應用,還能支持 1000 多種米家設備無感上車應用。
更讓消費者欣喜的是,小米將車上系統全面向三方開放,採用統一標準化接口,進而能支持無線 Carplay 車載,適配 iPad 配件及應用。如果你原本用的是蘋果機,拿到 SU7 上也能暢快對接使用了!
智能輔助駕駛方面,小米 SU7 採用全棧自研智能技術以及自研感知技術,自研自適應變焦 BEV 技術,其在智能輔助駕駛電腦端生成的道路大模型,有著更高的解析度與辨識精度,並且在超高解析度占用網絡技術下,從而使得輔助駕駛的可見精度、感知精度、控制精度全面提升,安全性與可靠度也更上一層。
非保時米
在之前的非預期車照曝光時,就有人說 SU7 看起來有點像保時捷 Taycan,這會 SU7 正式亮相,小米乾脆也不裝了,在很多性能部分都拿 Taycan 來作對標比較,但唯獨外觀設計方面強調是自主設計。
現場雷軍表示,小米 SU7 是集結全球頂尖設計師團隊打造,包括設計寶馬 iX 的全球首位中國設計師李田原、前奔馳德國總部高級外飾設計師仇臻、前寶馬高級內飾設計師 Shin……。
SU7 主打 " 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設計 ",外觀不僅要好看更得耐看,可以看到整車採用視覺黃金比例設計,有著 3 倍輪軸比、2 倍輪高比、1.36 倍寬高比,進而營造出更協調優美的外型線條。
車頭正面的水滴形大燈,其中 4 透鏡 12 顆像素矩陣式 ADB 自適應大燈據雷軍表示是要象形 " 米 " 字而設計,看起來挺有精神氣的。至於車尾部的光環尾燈則是取自土星光環設計靈感,以 360 顆紅光 LED 組件組成漸進式光帶,個人感覺這車尾的美感堪稱是 SU7 的神髓所在!
小米 SU7 的外觀非僅蘊含美的要素,也有科學!其 28 度前擋風玻璃角,17 度大溜背以及全車輪廓 G4 連續曲率,加上無邊框水滴後視鏡、鵝暖石外罩雷射雷達、前輪後通風口 …… 元素,都是歷經 1000+ 數字模型仿真試驗與 300+ 油泥模型調整,以及多次風洞測試得出的結果。而這也使得 SU7 擁有了 " 全球量產轎車最低風阻 " —— 0.195 Cd 的水準。
雖說 SU7 看起來很轎跑,但實際上這車的車長達到 4997mm,軸距有 3000mm,算是進入 C 級車的領域,因此其在車內承載空間方面也有不錯表現。
在這場發布會上,雷老闆傾力演講說了許多硬貨,也確實把 SU7 的產品力托到一定高度,為許多 " 定向 " 參與者打了強心針。但就如開頭小編所講,如今車市變化實在太快了,雖然小米只用 3 年時間就造出這樣一款成熟度頗高的車已經很不容易,但有些技術到底適不適合未發先說,還有待商榷?
目前來看,SU7 有超越時代的地方,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期待之後正式上市時它能夠取長補短,在那個未知的時間點依然保持領先,加油!